新浪财经

成都农商行35%股权被挂牌转让 谁会是接盘者?

国际金融报

关注

12月12日,一度被业内人士誉为万亿金控帝国安邦系“奠基石”、“钱袋子”的核心金融资产——成都农商行35%股权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被挂牌转让,转让价168亿元,且要求一次性付清。

据了解,该笔农商行股权是安邦境内最大的一笔金融股权,而此次资产处置距离上次安邦转让旗下资产——邦银租赁,时隔不过半个月时间。

为何成都农商行35%股权会被弃?谁又会成为未来的接盘者?

缘何被“抛弃”

据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公示信息,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邦保险”)

于12月12日起至2019年1月9日挂牌转让其持有的成都农商行35%股权,转让价168亿元(4.8元/股),且要求一次性付款,如挂牌期满后未征集到意向受让方,则不变更挂牌条件,按照5个工作日为一个周期无限延长。

资料显示,成都农商行原为成都市农村信用社,于2009年12月改制并更为现名。次年1月,成都农商行正式挂牌开业,是全国副省级城市中首批设立的农村商业银行。

2010年12月,安邦保险以定增的形式以1.6元/股的价格,总计56亿元,入主成都农商行,直接占股35%,成为第一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伴随着安邦的入主,成都农商行发展迅猛,资产规模成倍增长。截至2010年底,成都农商行资产总额约为1603亿元。到2017年底,成都农商行资产总额超过7055.62亿元,较2010年时增长了4倍有余。资产规模位居重庆、北京、上海、广州之后,在全国农商行系统中排名第五。从公示的数据来看,目前成都农商行还保持以较好的发展势态。

另一方面,在业内人士看来,农商行对安邦意义重大。一位投行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成都农商行与普通的金融资产不同,对安邦意义重大,是安邦能够塑造万亿民营金控帝国的基石。安邦能很快冲进国内一线保险企业行列,离不开成都农商行的功劳,绝不仅仅是单纯赚几倍的财务性投资,该农商行最大的贡献在于提供很多的隐形资源。”

那么,成都农商行因何被“抛弃”?

今年2月,原保监会网站发布公告称,由于安邦保险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经营行为,可能严重危及公司偿付能力,为保持安邦集团照常经营,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有关规定,中国原保监会决定于2018年2月23日起,对安邦集团实施接管,接管期限一年。

而自从被接管后,安邦集团开始资产“瘦身”。资料显示,5月,安邦保险挂牌转让旗下世纪证券全部股权,易手旗下不动产平台邦邦置业。7月,安邦保险以协议转让的形式,对所持有的招商银行、万科A、同仁堂、欧亚集团、民生银行、金风科技股份进行内部划转。不仅如此,旗下和谐健康保险公司也出清了4家公司的股权,并受让2家公司的股权。

如今,资产处置步伐正在加快。继11月28日转让旗下资产邦银租赁后,安邦保险又要出清所持成都农商行股权了。

谁是接盘者

作为安邦保险“奠基石”存在的成都农商行,且过往与其有着紧密的业务往来关系。据相关媒体报道,控股成都农商行之后,安邦将数百亿元保费收入,包括理财险收入,存入该行。与关联方主要往来款项余额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末,成都农商行吸收存款15.7亿元,其中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吸收存款就有15.67亿元。

那么,此次35%实控股权的转让,是否会对成都农商行产生影响?

对此,上海银行专家委员、上海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系主任奚君羊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本身业务及客户群体具有稳定性,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及企业股权的转让及调整,会对自身业务造成影响。”

奚君羊认为,因成都农商行与安邦集团有着紧密的业务关系,与其他银行股权变更相比,受到的影响会更多一些。安邦不再控股该农商行,那么相应的业务在后续有可能会转移到其他金融机构。不过,整体来讲,影响并不会太大,即使是100亿元存款对于一个总资产7000亿元的银行而言影响力有限。

谁会是接盘者?

根据转让公告,受让方可以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国公民或合法设立并有效存续的境内非金融机构、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非银行金融机构、境外银行。

各类意向受让方需满足的统一要求为:入股资金为自有资金,资金来源真实合法,不得以委托资金、负债资金、“名股实债”等非自有资金入股。要求属于境内非金融机构的意向受让方,不得虚假注资、循环注资和抽逃资本;禁止以代持、违规关联等形式持有金融机构股权。

公告显示,对受让方的具体资格要求及受让方均设定了严格条件,比如,受让方成为标的企业主要股东后,自取得标的企业股份之日起五年内不得转让,针对受让方的每一项均有严格的明确规定。

据业内消息称,可能由“四川省国资与成都市国资将联手接盘,并以成都国资为主。”不过,目前该消息并未得到官方正式确认。

《国际金融报》记者也曾致电北京金融资产交易中心进行询问,但截至发稿,暂未得到明确回复。

(国际金融报见习记者 马嘉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