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沪指周涨4.32%、港元创15年来最大涨幅 接下来怎么走

新浪财经

关注

来源:Wind资讯

久违的大涨。

9月21日,沪深两市高开高走,截至收盘,主要股指均大幅上涨,上证50王者归来,沪指单周涨幅创两年多来新高。在政策底估值底均已显现的情况下,市场底或许已经到来。

而随着美元加息时点临近,中国抢先出手,人民币空头懵了。

此外,港元涨势凌厉。昨日盘中,港元兑美元一度升破7.80关口,涨幅扩大至0.6%,为2003年9月以来最大涨幅。

上证50王者归来

截至9月21日收盘,上证综指大涨2.50%报收于2797.49点;深成指大涨2.13%报收于8409.18点;创业板指大涨1.69%报收于1411.12点,两市总成交逾3000亿元。

当日两市大涨,上证50功不可没。21日早盘两市一度翻绿,上证50放量拉升带动市场人气,截至收盘,涨幅达3.46%,位居主要股指涨幅首位。板块内个股除中国石油和大秦铁路外,悉数上涨。

虽然上证50本周已连续上涨数日,但板块市盈率仍在在10倍左右,且市净率仅为1.31倍,估值优势仍相当明显。

从成分股来看,权重排名前三的中国平安、贵州茅台、招商银行涨幅均超过3%,合计贡献点位逾30点。

对于以上证50为代表的龙头股持续良好的表现,有其深层次原因。

海通证券表示,一是行业集中度提高。16年以来龙头股崛起的宏观背景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型期,行业集中度提升成为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自2010年以来消费类和投资类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包括白酒、乳制品、医药流通、空调、冰箱、洗衣机、水泥、地产、煤炭等。2018Q2的上市公司业绩数据也表明龙头公司业绩更优。根据Wind行业分类,除能源行业以外,其余行业龙头企业ROE(TTM)均高于全行业,从净利润增速数据来看结论同样类似。

二是投资者结构机构化。18年以来龙头效应延续,一方面源于实体经济中产业集中度持续上升,龙头企业保持了较好的盈利状况;另一方面则源于A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变化。从这几年的趋势来看,2018年机构投资者和外资占比继续提高。2015年至今,A股散户投资者自由流通市值持股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从49%下降到2018Q2的约40%,而内外资机构持股占比从23.8%提高到31.3%,散户占比下降,机构占比上升的长期趋势较为明显。近几年A股中外资投资占比也在不断上升,参考韩国、台湾的历史经验,外资持股占比快速提升阶段同样利好龙头股。

沪指单周涨幅创两年多来新高

6月份以来,市场一直沉浸在阴跌的氛围之中,难得有连续大涨。而就在本周,上证综指涨幅4.32%,创两年多来单周涨幅新高。事实上,自2016年以来,单周涨幅超过4%的只有三次,其中涨幅前三中,有两次分别是2016年3月和6月。

时隔半年再现资金净流入

本周A股市场整体资金净流入达165亿,从今年以来A股周资金流向来看,3月至8月全是资金净流出,本周罕见翻红,亦为半年来首次。

对于此次反弹的延续性,也有机构保持谨慎。

华鑫证券表示,A股行情目前暂难定义为筑底反转。虽然从绝对空间上讲2600-2650点区间是个相对低位,之前几轮下跌均终于此后,开始反弹行情,不过前几轮反弹时间周期均较为短暂,认为9月份或仍大概率维持2650-2850点区间震荡行情,暂难存在趋势性行情机会。历史上接近9月中下旬之后由于连续的假期因素,指数均难有大的表现,所以目前更大的可能性仍属于修复性反弹行情。

此外,类比2012年行情,政策调整要早于市场底,所以虽然目前政策已经出现了边际的转向,且8月宏观数据也出现了边际转暖,但或仍需要9月宏观经济数据进一步的论证,毕竟指数年初以来积弱依旧,数次信仰被打破,在悲观情绪较为浓郁的背景下,没有充分的上涨逻辑,很难扭转一致性悲观预期。

大金融强势崛起

从本周盘后行业资金流向来看,银行业资金净流入最多,超过55亿元。此外,食品饮料、非银金融板块资金净流入金额均超过30亿元。仅国防军工、公用事业、通信等少数行业出现净流出。从资金净流入行业分布来看,具有业绩支撑的传统行业受到资金青睐。

北上资金加码买入

虽然因节假日因素21日沪/深股通暂停,但并不影响北上资金持续净流入的事实。数据显示,9月以来,沪股通资金净流入68.02亿元,深股通资金净流入43.84亿元,北上资金合计净流入逾110亿元。

今年以来,境外资金通过沪深股通渠道净流入A股金额达到2352.98亿元,其中沪股通年内净流入1363.18亿元,深股通年内净流入989.80亿元。

大块头频创阶段新高

9月21日,A股放量上涨,不少个股当日亦创出阶段新高。Wind统计显示,有32只个股创出6月以来新高,其中科新机电、山东路桥、东方创业、*ST东凌、中炬高新、合兴包装、创力集团本周涨幅均超过10%。

此外,在创阶段新高个股中,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平安、中国银行、中国石油等多家市值超万亿的大块头亦位列其中。

人民币空头懵了

即将进入美元加息周。美元一旦加息,势必吸引一些资金回流美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央行先出手了。

香港金融管理局周四宣布,与中国人民银行签订《关于使用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发行中国人民银行票据的合作备忘录》,利用金管局的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债券投标平台,在香港招标发行中国人民银行票据。

央行官方表示,此举旨在便利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发行央行票据,丰富香港高信用等级人民币金融产品,完善香港人民币债券收益率曲线。下一步,双方将继续合作推进相关工作。

公告的核心信息其实就是一句话,央行可在香港发行央票。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表示,央行票据是流动性管理工具之一。今后人民银行也可以通过发行央票来调节离岸人民币流动性,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他们并表示,中国央行要在离岸发央票已经影响离岸人民币空头人气,离、在岸汇价再现倒挂,隔夜HIBOR拆息利率亦升至近四个月新高;监管层在探索管理人民币预期的新工具,也可见其稳定市场的态度,人民币大幅下跌可能性进一步下降。

周五CNH HIBOR隔夜报4.56%,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61BP。而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调升173个基点,报6.8357,创9月7日来新高,本周累计调升5个基点。

当日盘中,离岸人民币远期点全线上扬,一年期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远期点一度升至905点,创一周新高。央行此前表示将在香港发行央行票据,德商银行认为此举将在短期对离岸市场的流动性产生紧缩效应。

截至周五16:30收盘,在岸人民币兑美报6.8390,创9月7日以来新高,较上一交易日涨138点,本周累计上涨131点。

交易员称,隔夜美元指数大幅下行,但小长假临近,客盘购汇需求增加,这也导致客盘对美指下跌反应不大,预计短期人民币仍将延续区间宽幅震荡走势。

一旦美元加息,人民币跟吗?

天风证券分析认为,实际上,2017下半年以来,央行“放任了”中美短端利差的收敛,原因在于,央行关注利差的核心目的不在于利差本身,而是利差背后反映的“资本流失”/汇率贬值压力。

具体来看:4月以来,美元指数上行幅度5.1%左右,但人民币已有一定程度贬值,从跟随的角度基本上已补贬到位,如果国内外宏观环境没有显著变化,短期其实并无显著贬值压力;7月过后,作为比较指标,美元指数实际上已经有所下行,目前的美元走势反映完加息预期后短期大幅上行的概率不大,从比价角度而言,人民币贬值压力也就不大。

所以从目前“汇率-资本流失”压力的角度来看,人民币跟随美联储加息的必要性也不是很显著。

港元空头遭遇暴击

同样的,港元反攻,空头受损严重。

周五盘中,港元兑美元一度升破7.80关口,涨幅扩大至0.6%,涨逾400BP,为2003年9月以来最大涨幅。凭借当日的强势上涨,2018年以来港元兑美元也由跌转涨。美元指数目前仍在94区间徘徊,年内涨幅不到2%。

香港金管局周五表示,港元波动受许多因素影响;港元外汇市场有序运作,将继续维持有效的联系汇率制。

为维稳港元稳定,香港金管局已多次出手。

统计显示,2018年以来,香港金管局已至少26次入市维稳港元汇率,累计买进港元规模约1034亿港元。

而流动性偏紧正持续推高港元利率。

数据显示,周五3个月、6个月、12个月HIBOR品种分别达2.12518%、2.23828%、2.59561%,其中7天、3个月、12个月品种均已创出2008年12月份以来新高,其他短期品种也纷纷升至高位。

不过,随着不断出手买入,截至今年8月底,香港基础货币结余规模已降至763.5亿港币,较2015年10月份4243.97亿港币的高峰,降幅82.01%。

上海证券报此前援引业内人士分析,一旦香港银行体系结余降至500亿港元,将有上调利率的压力。

香港多家银行宣布加息

在美联储公布议息结果之前,香港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已经有所反应,当地多家银行于近日宣布加息。

19日傍晚,汇丰银行宣布,9月20日起在香港提高港元、美元、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其中3个月至1年期存款统一加0.1厘,18个月则加0.05厘。定存利率上调后,1年期及18个月利率最高报2.15厘及2.2厘。汇丰同时也上调了美元及人民币定存利率。这也是汇丰第二次上调港元定存利率,上一次是9月3日。

(图片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作为香港龙头银行,汇丰加息对于当地其他银行具有强烈的示范意义。东亚银行之后也宣布上调港元定存利率,将半年期利率上调0.01厘至2.18厘。来自新加坡的外资行星展银行在20日跟进,把半年存息提高0.05厘,最新特惠息升至两厘。

香港的汇率政策是港元挂钩美元的联系汇率,随着香港利率的抬升,港元的贬值压力明显缩小。

流向地产的内地资金迅速放缓

而随着港币加息步伐加快,流向香港房地产行业的内地资金迅速放缓。从7月开始,香港楼市销售进入萎缩。新房方面,根据房产代理的数据,7月成交量1740宗,环比减少15%。进入8月上半月,新公寓仅成交711宗,预计环比下滑18.3%。二手房市场也在冷却。7月二手房销售4040宗,环比下降7%。8月份仅1300宗,环比减少约35.64%。

据香港地产公司推算,假如9月香港银行再进一步上调最优惠利率(P息)0.25%-0.5%,供楼负担比率将由7月的65%增至约70%。

20年前情景再现?

同样是美元进入加息周期,同样是资金回流。在市场看来,本轮港元保卫战,像极了上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

招商证券张夏研报认为,美联储加息和美元指数的后续走强成为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

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炒家于1998年将矛头对准香港,在股票、外汇、期货市场同时进行打压,股汇双杀。外汇储备支撑下,金管局耗费巨资取得香港保卫战的胜利,维护港币汇率稳定。

张夏研报分析,目前和亚洲金融危机一个很大的共同点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外资大量涌入,香港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快速上涨阶段,居民杠杆率高,房贷负担重。

而回顾上轮亚洲金融危机,香港虽然成功缓解了港元的贬值压力,但其他市场仍受冲击明显。

其中,随着资本大规模流出和利率抬升,香港股市和楼市承压暴跌,最优惠贷款利率相应上调,借贷成本提升,加重居民房贷负担,拖欠贷款规模迅速扩大,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

研报分析,港元的贬值压力会随着利率提升而有所缓解,但是进入上升通道的利率将对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构成较大压力,最优贷款利率可能上调,资金借贷成本提升,房地产将面临较大调整。对于股市而言,利率提升使港股估值承压。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目前美债收益和美元继续走强,而市场对内地和香港的经济预期未能恢复,港元贬值压力会进一步加重,并加快资本流出。如此一来,高估的资产将面临短期价格快速下跌的风险,市场恐慌和避险情绪升温,加剧资金流出,形成正反馈机制,资产泡沫容易受到极大冲击。

另一方面,美债利率提高使美股承压,而目前美股估值处于较高水平,一旦出现大幅波动将波及港股。

不过,张夏研报也表示,目前来看香港经济基本面总体好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香港在2017年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通胀基本温和平稳,外汇储备规模庞大。

香港金融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香港于2018年8月底的官方外汇储备资产为4249亿美元(2018年7月底为4319亿美元)。这相当于香港流通货币约7倍,或港元货币供应M3约46%。此外,还持有逾万亿港元的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

莫尼塔研报分析,外储可为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提供坚实保障,而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则可快速变现为美元,以防止资本外流时银行因美元流动性枯竭遭受挤兑。

报告认为,鉴于强势美元及9月美联储加息预期,三季度港元反弹的可能性不大;然而随着港市流动性挤出、美国经济巅峰将过,四季度或迎来转机。

不仅如此,法国兴业银行认为,虽然美债收益率仍走高,但全球市场情绪开始恢复,这些都不再扶助美元多头的走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