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爆款基金兴全合宜"踩雷"中兴遭重挫 投资勿盲目追高

华夏时报

关注

爆款基金“踩雷”中兴遭重挫

一季度机构大举调仓

■本报记者 刘陈希婷 北京报道

随着A股进入一季度业绩验证窗口期,今年以来反复磨底的市场到底“成色”如何,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4月21日,两市共有1518家上市公司预告一季度业绩,其中,923家公司业绩预喜,占比60.80%。

然而,伴随着年初至今一次又一次的剧烈调整,向来是市场风向标的机构资金却早已疲于应对。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各类基金中,仅债券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最高,为1.12%,主要得益于债券市场的良好表现。其次是货币型基金,为1.01%。而受A股和海外市场震荡行情影响,股票型和QDII基金业绩表现不佳,平均收益率分别为-2.27%、-2.04%。

此外,逐渐升温的中美贸易摩擦也给市场带来了更多的不稳定因素。记者注意到,受市场基本面利空影响,近期诸如“明星经理操盘”、“当日大规模售罄”等爆款产品相继折戟,特别是重仓中兴的兴全合宜遭遇跌停,也在提醒投资者切勿盲目追高。

重仓中兴折戟

根据天相投顾的统计,截至一季度末,118家基金公司旗下公募基金利润合计682.05亿元,较去年四季度减少635.58亿元。虽然市场反复“磨底”消磨人们意志,但却被不少投资者视作为难得的机会,也由此引发了一季度各种“爆款”基金产品层出不穷。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日售327亿元的兴全合宜“踩雷”中兴。对于公募基金来说,327亿元已经算得上是销售神话的数字。而兴全合宜作为兴全基金2015年7月以来发行的第一只权益类基金,凭借着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长期优异业绩,首发受到高度关注。

不过,往往是飞得越高摔得越狠。记者注意到,4月23日,兴全合宜在交易所上市首日即遭遇盘中触及跌停的尴尬。盘中数据显示,兴全合宜基金开盘价格为0.899元,此后便急转直下,交易价格一路探底至0.862元触及跌停线,截至下午收盘,报收于0.886元,成交量达1.53亿元,较4月20日0.9577元基金净值,折价率为7.49%。

事实上,就是这样一只在新基金募集规模史上位列第九位的基金,却在还未上交易所之前,便已经遭遇了净值下调。4月20日的最新单位净值显示,该基金净值为0.9577元。而早在兴全合宜建仓初期,2月2日的单位净值就已经跌破了1元。

4月23日下午,面对市场情绪的如此恐慌,兴全方面回应称:基金的场内交易价格并不等同于资产价值,折价并不意味着基金出现亏损。基金净值并不会因为基金交易价格的折价而出现下跌,若在基金折价时选择在场内卖出,则意味着以低于基金净值的价格卖出所持有的基金份额。

雪上加霜的是,兴全合宜还重仓了被美国釜底抽“芯”的中兴通讯。据公开资料显示,兴全合宜共计持有了2509.66万股中兴通讯。而最近几天,各大基金公司正纷纷下调中兴通讯估值,其中兴全基金也公告:旗下基金自2018年4月18日起,对所持有的中兴通讯AH股进行估值调整,估值价格分别为人民币25.36元和港币20.74元。这个下调幅度相当于,中兴通讯的两个跌停价。

然而,目前披露的数据显示,“踩雷”中兴通讯的不止兴全合宜一家。根据Wind最新的2018年基金季报数据来看,一共有191只基金产品持有中兴通讯,持股总量为1.87亿股,持股总市值为56.51亿元,占中兴通讯流通股比例为5.46%。记者注意到,已有多家机构宣布下调了中兴通讯的估值,最多的预计有四个跌停板。

新华外延增长主题灵活配置混合基金经理付伟表示,中美贸易摩擦预示着中国未来在经济赶超、产业升级、科技进步的过程中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和约束,但这也坚定了国家支持新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决心,倒逼国内加快对于新兴产业的政策扶持。未来将更多关注新经济、新产业方面的投资机会,如科技创新、现代服务、生物医药、军工等板块。

博时基金魏凤春指出,具体来看,A股方面,中美贸易争端对A股影响短期或难以结束,同时从部分资金和技术指标看,相关被影响板块仍较强势,但考虑到短期事件走势的可预测性较低,不建议针对此投入重仓做短期性、事件性的投资。周期品价格企稳与库存去化,显示第二季度经济增长预期有上调的可能。

调仓手法明显

今年以来,大盘蓝筹股遭遇调整,成长股则强势反弹。在市场跌宕起伏的背景下,机构操作手法切换明显。一季度,价值蓝筹股持仓比例高位回落。2017年表现强势的蓝筹白马股,如家电、食品饮料、电子和保险等行业中的龙头公司在一季度末虽仍有较多的基金持仓,但较去年年底已经有所回落。

与之不同的是,创业板则在时隔两年后首度加仓。数据显示,创业板在主动偏股型基金的重仓仓位自2016年年中创下26.3%的相对高点以来连续7个季度走低,至2017年底时已经降至10.8%,接近回到2013年年中左右的水平(此前创业板结构性行情的初始阶段)。但在经历两年多的估值调整并结合一季度盈利预期的回升,再加上2月底以来政策层面对于“新经济”的支持,部分主动偏股型基金在一季度期间开始重新加仓创业板,至一季度末创业板的重仓仓位占比已经回升至14.1%。

Wind资讯统计,截至4月23日,市场上802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中,已有762只披露了2018年一季报,持仓数据显示,一季度公募基金减持主板股票的同时,对创业板股票则大举加仓。而以持仓市值计算,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在基金重仓持有的前50只个股中,有5只为创业板股。

记者注意到,在公募基金的增持之下,部分个股在创业板反弹以来也有不错的表现。海通策略分析师荀玉根指出,依据2018年一季度基金重仓股统计情况,相较2017年四季度,成长股市值占比明显回升,价值股市值占比显著下滑,基金一季度风格切换明显,风格均衡状态已接近2013年第三、四季度的水平。

不过,行情分化和成交量持续收缩反映出板块强弱转换仍是存量资金的择股偏好所致。中金公司认为,市场短线情绪悲观,但积极因素在逐步增多。

在长盛电子信息主题混合基金经理赵宏宇看来,一季度市场风格呈现一定的大小盘结构性分化。尽管一季度以医药、计算机为代表的成长板块表现相对较好,但考虑到主题或板块的表现持续性仍不足以代表长期性市场趋势,因此将积极精选个股和向风格均衡型配置思路转变,以获得稳健的净值增长。

规范入市势头强劲

险资重仓股业绩抢眼

■本报记者 阚世华 刘春燕 北京报道

近期,上市公司年报相继公布,险资投资机构持股动向越发明显。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末,保险业资产总规模为16.75万亿元,同比增长10.80%;保险机构资金运用余额为14.92万亿元,同比增长11.42%。随着保险业资产规模日益壮大,险资正逐渐成为股市新势力。

险资重仓抢眼

2018年一季度,作为A股重要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权益投资路线已显露。据东方财富网choice数据显示,一季报险资持仓上市公司股份共有106家,前10名分别为国星光电、平安银行、华鲁恒升、方大特钢、京投发展、国药一致、唐人神、中炬高新、帝王洁具、厚普股份。

险资大举“入侵”股市已成为一种趋势,而国家队级别的大型险资集团企业正在逐渐增多。《华夏时报》记者据上述数据统计,重仓股前三名均有大型国家队级别机构持仓。其中,国星光电险资持仓包括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3家国家队级别的机构;平安银行险资持仓包括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3家机构;华鲁恒升险资持仓包括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4家机构。

一季报险资持仓增持有50家机构,减仓机构有31家。其中,险资重仓股前10名有5家机构完成增持、2家机构持平、3家机构完成减持。华鲁恒升、方大特钢位列前10名机构增持前两名,分别增持5982.24万股、4813.08万股,持股比例增长120.26%、100%。业内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股市处于起伏震荡,多数险资投资选择并不轻松,多数机构应会将投资重点放在规模较大及流动性较好的传统行业,如消费、医药等领域。

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20日,保险资金重仓持股资金总计为7583亿元,共计一季度重仓65只个股中,股票池新增股票23只,减持17只股票。在险资新增的23只股票版图上,大消费及医药类股票是险资涉足较多的领域。险资在新增股票上的持股量总计为99.61亿股,包括中国平安、华鲁恒升、韶钢松山、方大特钢、省广集团、哈药股份、信邦制药等。不久前,中国平安集团首席投资官陈德贤表示,在股票投资方面,还是维持2017年的方法,留意高分红的行业龙头。管理能力突出、有稳定分红、有盈利的企业都是重点关注的对象。

注重价值投资

据中国银保监会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险资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9万亿元,在投资资产中的占比为12.85%,较去年末提升35个基点,但较一月末减少53个基点,显示险资呈现减持走势。市场普遍预期,在严监管的背景下,今年险资权益投资布局会转向更具投资价值且收益稳定的标的。

据同花顺数据统计,截至4月23日,沪深两市共有542家上市公司披露2018年一季报业绩,险资重仓持股的有24家公司。从持股数量来看,24家公司险资持股数均在191万股以上,持股市值在6000万元以上。其中,平安银行、华鲁恒升、国星光电等16家,险资持股数均在1000万股以上,持股市值超过1亿元。从行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4家)、食品饮料(2家)等行业,而相关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处于增长状态。21家企业实现净利润增长,19家增幅在10%以上,半数公司净利润增速在50%以上,更有企业一季度净利润增幅超过100%。

一位机构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此前险资曾一度呈现疯狂举牌趋势,但随着相关监管制度落地后,此趋势逐渐趋于冷静,险资投资行为多数会偏向价值投资。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去年发布的险资新规加大对险资入市的规范,促进险资与资本市场的深度结合,并降低险资的风险,降低对资本市场的冲击,险资还有巨大的空间,规范入市对于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是有正面作用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