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金融场景化布局上半场:线上流量回归线下服务

中国经营报

关注

  金融场景化布局上半场:线上流量回归线下服务

  访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陈大鹏

  杜丽娟

  在国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后,消费金融逐渐成为市场热点。2017年《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的消费金融市场规模近6万亿元,其中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达到4367.1亿元,同比增长269%。

  如此大的市场规模对传统银行信用卡业务带来更多发展空间和挑战,但值得注意的是,支付宝、微信等新的支付方式兴起,对传统刷卡支付方式造成了较大冲击。

  在此背景下,各大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在场景化上纷纷发力,让金融服务延伸到日常的生活消费场景,金融场景化已经拉开序幕。如何在场景化竞争中抢占更多的市场先机,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陈大鹏近日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场景金融必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信用卡发展的主线,银行也在积极布局场景金融,将线上服务和线下场景结合起来,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事实上线上流量回归线下服务的趋势已经日益凸显。

  两大发力点:精耕存量、多元化整合

  《中国经营报》:过去两年,借助“互联网+”手段,消费金融快速发展。你如何看待当前消费金融兴起的趋势?传统银行未来如何突围?

  陈大鹏:从本质上看,消费金融的崛起主要有这几方面的因素:一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深入,消费品类型极大丰富,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导致消费金融的崛起,与当前国内日益强劲的消费需求相适应。

  二是宏观经济转型升级。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为10.2%,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65%,预计2018年消费将持续担当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三是随着国民消费观念不断变化,提前消费、分期消费日益普遍,消费贷款在中国家庭总资产的比例逐步提升,消费金融正在为更多中国消费者所接受。

  信用卡不单纯是一张借贷的卡片,更是银行和客户之间的信任媒介。当前民生银行信用卡也在积极探索一条数据驱动、智能转型的道路。2017年,相继推出了全民生活APP、基于大数据的各类风险控制模型、基于人工智能的语音服务机器人等产品。

  《中国经营报》:消费金融目标客户群体更为下沉,对于在校大学生或尚未有稳定工作收入的职场新人来说,信用卡如何去吸引这部分人群?未来在门槛设置上是否会有创新?

  陈大鹏:当前提供消费金融业务的机构主要有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电商平台、分期购物平台等。其中,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准入门槛较低,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市场经营的无序状态。去年以来随着金融监管力度不断增强,一些不合规的行为将会被遏制。

  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我们必须常怀敬畏之心,严守合规底线,强化合规责任,增强纪律意识。在此基础上,我们正在通过渠道创新和营销创新来扩大优质客群。对于在校大学生,要通过宣传教育,增强他们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比如我们的线下团队开展“金融知识进校园”宣讲活动、接洽相关教师开展“清除不良校园贷”信用知识宣传活动等。结合这些活动,储备优质大学生客户,并通过“荐”者有份等一系列营销活动,不断扩大大学生用户群体,并不断提供大学生专属权益。

  对于尚未有稳定工作收入的职场新人,我们一直在优化风险控制体系和动态调额策略,目前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比如在精准化营销上,采用了余额衰减策略,在目标客户识别、细分、触达、优化上实现了自动化执行。

  《中国经营报》:在微信、支付宝等二维码支付使用率非常高的背景下,信用卡业务如何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竞争市场?

  陈大鹏:支付结算是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崛起冲击的不仅仅是信用卡,而是整个银行业。众所周知,去年12月银联推出了统一移动支付入口——云闪付APP,这释放一个信号:银行不甘于隐在幕后,降成一个只提供专业服务的从属机构。我认为未来至少有两方面可以发力。

  一是存量客户的精耕细作。目前民生银行累计发卡4000万张,拥有3000万客户和2000万月活客户,如何让客户更加便捷使用、满足其无卡支付需求?那就需要推广APP、推广二维码,推广二维码支付的同时也能为商家带去更多的客流。移动支付是一个很好的用户挖潜工具,通过用户使用数据分析,银行可以实现客户需求精准洞察,从而在恰当的时间,把合适的产品,借助正确的通路,送到特定客群,增强用户黏性,实现精准营销。

  二是多元渠道的交叉整合。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在事业部运作的基础上,实行准公司化运作,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调动各条线业务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扁平化组织管理模式形成,这一步已经走在了银行同业的前列。下一步卡中心将在线上线下渠道建设上持续发力,力争在三年内发展10万合作商户,形成信用卡收单、特惠、发卡业务的渠道资源。

  三大突破口:数据驱动、存量挖潜、品牌打造

  《中国经营报》:目前有超过10家银行成立了消费金融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相比,传统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的最大优势有哪些?未来如何深挖市场?

  陈大鹏:和消费金融公司相比,银行信用卡业务最大的优势是风控完善、经营合规。

  消费场景化是当前比较明显的趋势。对于信用卡业务而言,2017年新户整体客群转向生活消费类客户。鉴于此,民生银行也在积极布局场景金融。场景金融能够批量获取客户,同一类场景下客户特征比较一致,消费需求较为类似,比如餐饮、影视、装修、医美等服务场景将成为信用卡批量转化客户的入口。

  同时,民生银行将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原则,对合作商业机构及其提供的产品进行审查、监控,通过“过程管理”来控制交易风险。以构建“及时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在“现场、实时、便捷”的金融需求,通过良好的用户体验来获得服务增值。

  场景金融必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信用卡发展的主线,一方面可以跟收单特惠绑在一起,另一方面可以为这些场景所在的企业提供他们所希望给客户提供的金融服务。

  《中国经营报》:银行信用卡业务经过多年跑马圈地发展后开始提质增效。你认为面对市场对信用卡高质量的发展需求,银行将如何升级信用卡业务?

  陈大鹏: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驱动力逐步演化,从长期趋势看,信用卡业务不仅将成为银行零售业务的重要增长点,而且是国内银行深化转型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提升信用卡业务的发展质量,我认为至少有三方面的工作需要突破。

  一是数据驱动,拓宽获客渠道。大数据战略的关键不在于拥有最大数据量,而在于丰富数据维度、挖掘数据的内在价值。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在整合内部数据的基础上,积极拓宽外部数据维度,包括央行数据、公安数据、工商数据等,同时我们也在不断与互联网巨头合作,实现社交数据、电商交易数据交互。在大数据驱动下,客群画像更丰富,获客渠道更精准。举个例子,我们通过数据分析发现,90后客群在品牌认知、产品体验、消费观念上与70后和80后都有很大不同,传统的设点营销、打折促销势必难以为继,必须建立健全包括互联网、微信、消费场所、APP等在内的获客渠道。

  二是存量挖潜,增强用户黏性。互联网金融发展下半场,人口红利不再,必须变粗放经营为精耕细作。什么是精耕细作?我认为就是要充分利用数据优势,在差异定价、精准营销、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做到精细化经营。

  这样做的目的有二:一是提升客户满意度,二是增强用户黏性。比如我们正在使用的基于生命周期的精准化营销管理系统,针对12个生命周期的节点,进行精准定位和专属营销方案配置;比如我们正在推动的场景金融项目,将线上服务和线下场景结合起来,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事实上线上流量回归线下服务的趋势已经日益凸显。

  在存量客户的挖掘上,提升线上流量的转化率,减弱漏斗效应是第一步;增强用户黏性,培养用户场景消费中的使用习惯是更重要的一步。

  三是品牌打造,培育重点客群。无论是信用卡还是其他快消品,品牌价值都不容忽视,它不仅代表了市场定位,更影响了客户的心理定位。同样的产品,通过品牌溢价就能实现价值翻倍。民生银行要将“千禧一代”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客群,关注他们的成长发展,培育未来的客群基础。

  民生银行陈大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