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IPO规则大变:48家企业火速撤回

中国经营报

关注

王迎春

往昔企业奔跑入市的景象,随着监管环境的变化而引发巨变。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统计,2018年1月12日至3月21日,88家企业披露首发上市招股说明书,其中仅4家为新申报企业,其余皆为更新披露。同时,48家企业的首次发行股票终止审查。而自3月3日至今,没有一家企业递交IPO申报材料。

“最近我们手中有几个项目准备报材料,现在不赶了,得等等,也有报了撤回来的。证监会做了窗口指导,这是确实的,企业申报IPO,证监会给了一条利润参考线:最近一个年度利润达到8000万元。没有定死,也分行业,国家鼓励的新兴行业,上创业板,利润要求可以少一些。”一位投行人士说。

“我接触到几家企业,已经放弃在A股上市,有一家准备走港交所,还有想去美股的。”国内一家本土券商的投行人士说:“IPO进程确实加快了,几个月弄完,但规则也变了,带病报材料慢慢整改等上会那是以前的做法,现在?不可能!”

流程快了 过会率降了

“过去从报材料到上会,得等上个两三年,现在快的只要两三个月。”上述投行人士说。

记者统计近期企业IPO进程状况,从首次报材料到上会,等待期多在一年内,进程比过往明显加快,最典型的莫过于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今年2月1日报送材料,2月11日更新报送,3月8日即被宣布过会成功。与此同时,证监会也在加强排队企业审核进程,于2012年3月提交IPO申请的亚普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在等待6年之后终于在今年3月13日上会,并成功闯关。

在过去近三个月时间内,共有51家企业上市。4家企业被暂缓表决,24家企业IPO被否,余下23家成功闯关,过会数量尚不足2017年平均一个月的过会量。据上述数据来测算,过会率45%,这一结果迥异于2017年。

这23家过会企业中,有企业曾经在新三板挂牌,如芜湖伯特利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也有企业在闯关IPO的进程中屡败屡战,如上海爱婴室商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天邑康和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均冲关两次方才成功,最典型则属南京证券,自2012年启动上市以来三次冲关,终于在3月13日过会成功。

有人笑也有人哭,在24家被否的企业中,北京朝歌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是第三次闯关,虽然中间更换了券商但并没有换得好运气,此次仍以失败收场。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闯了两次,过会失败。浙江春晖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从新三板摘牌而来,本想登陆创业板,但也事与愿违。

在这个IPO利益场中,保荐人扮演着格外重要的角色。据记者统计,上述51家企业上会,涉及30家券商。中信证券、招商证券、中金公司分别以7家、6家、3家保荐数量成为前三名,在过会数量上,招商证券的成果最为惨烈,服务对象中被否数量竟达5家。

带病材料难再生还

“证监会的工作方式变了,过去企业交了申报材料,预审员把你的问题指出来,让你回去改,甚至反复改,本质上证监会的这种指导也是一种辅导,比如即使存在同业竞争、关联交易或者利润不达标,这些病兆在两三年这么来来回回的改进中会大为改善。等到了发审委审核的那个阶段,公司状况与首次交材料那会已不相同,过会一般有个七八成的概率,只是时间拖得久点。现在递交材料后,证监会在反馈意见后会要求你立即披露,并且马上安排你上会,没有回旋的余地,在短短两三月内改善公司存在的问题,根本不可能。”一位投行人士介绍。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描述了类似状况。在此种情况下,IPO“流血事件”时有发生,1月23日的惨烈结果令不少投行人士心有余悸。

低过会率也令不少企业冲刺IPO的决心受到影响。证监会3月16日公布一份数据,自今年1月10日至3月15日,在约2个月时间内,共有48家企业的首次发行股票终止审查,这意味着这些企业已经撤回了IPO申请。

上述撤回的企业中,不少为新三板公司,如湘佳牧业(831102)、捷安高科(430373)、禾昌聚合(832089)、天堰科技(833047)等。虽然新三板企业摘牌潮仍未退去,据股转公司披露数据,仅3月21日就有10家公司选择摘牌,但转板的趋势却在回落。

首次出错后路更窄

“圈子里最近接触到好几个干投行的辞职,项目确实越来越不好做了,也有一些跳槽到拟上市公司又回来的。”一位投行人士表示。

仅以上述48家撤回IPO申请的企业而论,涉及券商32家。这些券商主办的项目被撤回的少则1家多则4家,业务能力强的券商往往中招最多。海通证券有4个项目撤回,招商证券、浙商证券、广发证券、长江证券每家各有3个项目撤回。民生证券、中银国际、申万宏源证券、天风证券、德邦证券则各有2个项目撤回。

IPO审核从严的同时,证监会也表态要加大对保荐机构监管力度,“发现问题坚决处理严格问责”。据证监会3月9日发布的2017年IPO保荐机构情况显示,共有146个IPO项目申请撤回。其中,在现场检查计划公布后尚未实施前,11个项目撤回;在现场检查中发现问题的企业申请撤回的有16家。3月16日,证监会召开例行发布会,通报对13家中介机构采取监管措施,其中涉及6家保荐机构、5家会计师事务所、2家律师事务所。

撤回潮的发生与审核趋严有关,也与过会被否后企业面临的新问题直接相关。过去,有企业在冲关IPO失败后,会立即选择借壳上市这条路,但现在这条路不能这样走了。今年2月23日,证监会发布《关于IPO被否企业作为标的资产参与上市公司重组交易的相关问题与解答》,其中核心要义为,如果企业IPO被否,至少要运行三年才能重组上市,也就是借壳。

“过去发行人被股东们催着,发动一切力量力争早日交材料,现在政策环境变化后,股东们不敢催了,过会率如此低,过会失败后,走向资本市场的路反而越来越窄。据我所知,有一些企业直接弃IPO,奔并购的方向去了,把公司卖给上市公司,也算一条路。还有一些企业选择观望,毕竟与并购转让相比,IPO对于利益所涉各方都是最大化。”上述投行人士说。

“证监会工作方式与方向的转变,对二级市场对股民来说是好事,大型实力企业将走进这个市场,股民被坑的概率会降低,但撤回申报的企业可能心里并不好受,路不好走了。对中介机构而言,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项目得优中选优,另外辅导工作得做细做透。而申报企业的机构股东,如PE们,可能面临利润变窄,项目退出得换方法。”安信证券一位王姓资深投行人士表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