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英伟达:能否稳坐钓鱼台

英大金融

关注

英伟达:能否稳坐钓鱼台

文|本刊特约记者 纪一宁

靓丽的财报数据、近乎无懈可击的战略布局,佐以数个刚刚浮出水面的投资规划,勾勒出英伟达在未来AI科技产业的独角兽形象。

2016年1月初,英伟达股价不到30美元,2017年1月初,这一数字飙过100美元,而在2018年新年来临之前,其股价在200美元附近,市值也早已跨入千亿俱乐部。美国当地时间1月7日晚间,在CES 2018首场发布会上,英伟达凭借最新款自动驾驶“最强大脑”DRIVE Xavier再度成为“万人迷”。这完全不像一家1999年就登陆纳斯达克的老牌芯片公司应该表现出的活力,无怪于有人惊呼为“返老还童”的奇迹。

更令人惊讶的局面来自意欲与英伟达掰一掰手腕的巨头们的“谨小慎微”:虽然英特尔、谷歌甚至微软都已经开始尝试染指英伟达独霸的显卡处理芯片领域,但根本无法改变其占据超过七成全球市场份额的事实。所以巨头们更愿意通过媒体转达意愿:“这是一次值得坚持的尝试”,而绝不承认希望与英伟达分庭抗礼的野心。

更令对手绝望的是,英伟达在大数据以及AI领域的布局,已经领先了不止一个身位。实际上,在世界范围内,英伟达已经被认为是“未来公敌”,成为几乎所有新生科技公司的潜在敌人。

但掌门人黄仁勋对此显然并不在意:“掌握未来的是AI,不是英伟达……当然,我们不惧怕任何竞争。”这样霸气外露的官方发言极少见于千亿美元体量的科技公司。谷歌、苹果或者微软、IBM的发言人通常会选择更为谦逊的态度。

然而在“英黑”们的口水尚未抵达战场之时,英伟达就用2018财年的Q3财报让批评者们彻底失声——靓丽的财报数据、近乎无懈可击的战略布局,佐以数个刚刚浮出水面的投资规划,勾勒出其在未来AI科技产业的独角兽形象。

财报:靓丽背后,锋芒毕露

据2017年11月发布的财报显示,2018Q3财季英伟达公司收入达到26.4亿美元,同比上涨32%,并且第四财季有望继续提升。这意味着,在这个全球显卡行业陷入产业性周期低谷的年份里,英伟达将继续保持超过3成的增长率。

相对于千亿级的世界级科技公司,26亿的收入可能不够“震撼”,但有两个必须正视的问题:一是其作为一家以显卡芯片为核心产品的硬件公司的制造业属性,二是在公司整体营收中,日渐合理的收入构成格局,其中第二点尤为重要,直接关系着一家如此体量的大型科技公司的未来之路究竟是阳关道,还是独木桥。

综合来看,英伟达2018财年前三季度(对应2017年2~10月)收入68.0亿美元,较前财年上涨43.6%,净利润19.3亿美元,同比增长90.7%。公司五大核心业务为游戏(55%)、数据中心(20%)、汽车(6%)、专业视觉化(10%)、OEM&IP(9%),这其中,游戏业务贡献营收15.6亿美元,同比增长25%;专业可视化业务贡献营收2.4亿美元,同比增长15%;数据中心业务贡献营收5亿美元,同比增长109%;汽车业务贡献营收1.4亿美元,同比增长13%。数据中心仍然是增长最快的业务。

这无疑是一个具有无限想象空间的业务比例:占70%市场的游戏显卡业务在整体营收中的贡献比重被不断拉低,而那些将在未来迸发出巨大能量的业务,均有显著提升。

仅就数据业务而言,全球顶级的科技公司都在收集关于客户信息的数据、卫星成像、网络内容、气象感应数据等千万亿字节的信息,所有这些都要处理海量数据,这些过程都需要英伟达的产品,英伟达也籍此成为一家在这些未来科技趋势中布局的公司。

出色的业绩给英伟达带来了足够的底气,在那些即将爆发的未来产业中从容布局。截至2017年Q3财季,英伟达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短期证券总价值已达63.2亿美元,其中自由现金流为10.9亿美元,上一季度是6.5亿美元。

AI布局:坐拥百城,千帆竞发

这些产业中的重中之重无疑是在2018年市场就将达到2700亿美元的人工智能(AI)。

挟着强大 GPU (图形处理)并行计算优势,英伟达近年来在风起云涌的AI热潮中强势崛起,任何在这个产业里的人,谈到 AI,没有人不会谈到英伟达。

由于自身主业与AI技术之间的天然联系,英伟达的先发优势让它收割了AI红利。2017年,人工智能成为全民热议的焦点,从科技巨头到创业企业,对深度学习的投入力度都不断增加;其次,AI应用市场化的先行者无人车达到L3,特斯拉等先发者持续投入,传统厂商入局者甚众。两者对GPU的需求量大增。因此,英伟达也一跃而成为资本市场炙手可热的新贵。

英伟达的未来布局,也就此打开了资本市场的想象空间:数以百亿计的物联网终端AI化将使机遇唾手可得,如果公司竞争优势成功从云扩展到端,英伟达将面临更大市场。

这样的想象空间绝非空中楼阁,在无人车领域,英伟达已经同特斯拉、奥迪、博世在内的车企广泛合作,并且已经销售了大量硬件给特斯拉等车企。另外,据估计,世界上目前有3000家AI初创公司,大部分都采用了英伟达提供的硬件平台。

退一步来说,在自动驾驶、无人送货、无人机、自主机器人等领域尚未完全发展起来之时,目前已经大发展的云系统数据中心是对英伟达业务强有力的支撑。

数据中心业务最直接的指向是云服务市场,2017年云服务市场规模为1540亿美元;十年后的2026年,云服务市场规模则会发展到4930亿美元。目前有超过1200家公司已经在使用英伟达公司的数据处理平台,其中包括亚马逊、微软、脸书、谷歌、阿里巴巴、百度、京东和腾讯等大公司。

更何况习惯于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黄仁勋并不甘于仅仅以“合作中心”的身份出现在未来的AI舞台上:

在2015年之前的10年中,由英伟达主导的投资并购仅有1起,而在过去两年中,围绕AI、大数据、自动驾驶,英伟达已经投资参股了超过15家新兴公司,并且大多集中在A、B轮投资。持续扩大并加快对初创公司的投资规模与速度并非盲目的钱多人傻,英伟达的投资逻辑清晰可见:一是该公司的愿景与英伟达一致,即利用AI技术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二是这家公司需要英伟达的帮助;第三是这家公司本身必须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

拥有GPU领域的核心技术与绝对领先优势的英伟达可谓坐拥百城,最近几年的稳健布局让其触角已经遍布在未来自己可能涉及的多个领域,这意味着,一旦消费级AI的大幕开启,英伟达将在千帆竞发的行业盛景中,进一步提速。

红海之争:以逸待劳,一时瑜亮?

但这绝不意味着英伟达可以因此高枕无忧。来自其他巨头的竞争压力时刻都在。

在目前的人工智能市场上,英伟达占据了领先优势。但是,人工智能尚处于早期阶段,市场才刚刚启动,无论是英特尔还是谷歌、苹果等都瞄准这个广阔成长空间的大市场,毕竟,芯片行业既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也是资金密集型行业。虽然英伟达在GPU上占据了领先优势,但在整体技术和资金实力上,英特尔都要强大得多。在频繁投资并购后,目前英特尔仍持有200多亿美元现金。而谷歌的优势则更为明显,除了强大的现金支撑之外,谷歌在数据处理方面就具有互联网公司的天然优势,更何况在无人驾驶的探索上,谷歌一直都走在前列。

竞争对手们认为,芯片厂商之间的AI争夺战才刚刚打响。

不过,要撼动英伟达的地位并非易事。一方面,该公司有能力在芯片上投入比大多数AI竞争对手都要多的资金。据黄仁勋估计,英伟达在Volta架构显卡上的投入达到了创行业纪录的30亿美元。显然,英特尔和谷歌虽然更有钱,但不会在自己并不擅长的显卡芯片上砸下重金。

另一方面,关于未来AI产业的既有商业逻辑让其他巨头颇有一时瑜亮之感觉:在十年前,科技的发展并不足以让巨头们预见未来AI与彼时图形处理之间的必然联系,这让英伟达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在GPU领域深耕细作,彻底坐实了今日以逸待劳之势。

现下AI产业即将爆发,单纯的烧钱、投资与并购并不足以在这个更崇尚技术的领域迅速领先,所以倘若没有哪一家公司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革命性的AI技术,未来这一产业的格局极有可能是英伟达如今在GPU领域一样一骑绝尘,其余参与者通过惨烈的红海厮杀,谋求一席之地。

“今天英伟达是一家做人工智能业务的GPU计算公司,但将来某一天我们希望自己直接成为一家人工智能计算公司。” 黄仁勋如是说,其雄心可见一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