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德加画笔下的巴黎证交所

英大金融

关注

德加画笔下的巴黎证交所

文|学院胡同观察

出生于银行家家庭,印象派画家德加常常画他所熟悉的金融活动,《证券交易所人像》这幅画就成为后来人们了解19世纪巴黎证券交易场景的重要线索。

印象派画家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银行家家庭。祖父德?加斯在法国大革命中,逃至意大利,在那儿开设了一家银行。父亲奥古斯特则是那家银行的法国分行行长,舅舅则拥有位于美国新奥尔良的棉花交易所,做些棉花期货交易。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父亲也鼓励德加从身边的人与事出发,画些熟悉的场景,于是就有了《证券交易所人像》这幅名画。

画中的场景发生在巴黎证券交易所。1808年,拿破仑亲自为其奠基,后因战乱的原因到1826年11月,巴黎证券交易所才重新开张,并很快集聚了人气。交易所外墙是雄伟的科林斯式圆柱,内部装饰华丽典雅。旅行家贝德克尔曾这样描述自己看到的场景:“大厅的尽头,镶嵌着木地板的交易室内,到处挤满了经纪人和代理商。他们发过誓言,致力于客户利益的最大化。在交易室里,有一个区域只有交易所认证过的经纪人可以进入。交易所内十分嘈杂,人们大声喊着报价。”

贝德克尔所说的交易所认证过的经纪人,当时全法国只有60名,其他的交易员当然也能进入交易所大厅,但他们只能在二层的走廊上,远远地听着报价。贝德克尔说,整个大厅看上去就像一个手提篮,只有篮子底部那一小部分才是真正的财富,而周围那些则无足轻重。交易大厅里,那些特权经纪人代表客户对于各类债券、股票,和对手方讨价还价,一旦有希望成交,就会快步走到交易室外面,和客户进行最后的确认。客户们通常是那些股份公司的股东,都在交易室外焦急地等待着报价和交易的结果。

当然,经纪人不会白白跑腿,他们能够从交易中抽佣。但是佣金应当由交易所来确认是否合适。经纪人有时也会抱怨,自己辛苦促成交易得到的一点佣金,证券交易所要扣一部分,税收官又立马赶到拿走其中很大一部分,最终落到自己口袋里的,已经打了不小的折扣。

对于这个职业的工作细节,外面的人是非常好奇的。小说家甚至把一些交易规则直接搬到了小说里。如简?奥斯丁就专门描述过这样的细节:“他们的佣金,差不多是成交额的5%。读者朋友们,如果是100万法郎的交易,他们就能拿到5万法郎。不管交易的是什么,政府债券、土地收益,还是别的什么。”

在这幅画里,金融家欧内斯特?梅戴着高高的礼帽,和他的同事博拉特讨论着一份经纪人刚刚递过来的报价单。四周人们来来往往,熙熙攘攘。梅当时33岁,已是圈内知名的交易好手。他最初供职于法国埃及银行,后来这家银行的投资部门独立出来,由Louis-Rapha?l Bischoffsheim组建了专门的投资银行,梅成为了这个部门的负责人,还参与了巴拿马运河项目的投资。不过,1879年他负责的一个投资项目出现舞弊丑闻,他因此也被诉上法庭。然而当德加画下此画时,他还在股海浮沉间搏杀,势头强劲。

有人认为,欧内斯特?梅正在进行的,显然不是能够公开的交易,而是利用一些未公开信息套取利益的内幕交易。他的神态紧张,动作焦虑,几乎把头靠在博拉特的肩膀上,紧张地盯着所谓的“交易信息”。梅和他同事的侧面形象,像极了德加去法庭旁听后画下的《犯罪人面相》。人们于是解读,这或许是德加的一番暗示?

不过,历史学界对此也有不同的声音。例如,叶史瓦大学的Marning Young在《19世纪的资本市场:从德加<证券交易所人像>出发》一文中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此画是由欧内斯特?梅自己于1923年赠给奥赛博物馆的。如果当时他正在进行的是内幕交易或其他“见不得人的勾当”,那么他怎么会愿意这个瞬间进入博物馆被公示天下呢?而且,出身于金融圈、读过法律系的德加,也不致于“犯浑”,选择委托人正在进行内幕交易的时刻来作画。之所以那些历史学家提出那些臆测,恐怕是因为平时不曾炒股,不够了解证券交易的惊心动魄和风云莫测吧。

值得一提的是,欧内斯特?梅的晚境并不凄凉。1888年,他参与埃菲尔铁塔的投资项目,打了漂亮的翻身仗。后来,他又入主了国家贴现银行(CNEP),这家银行后来发展成了世界三大银行之一的法国巴黎银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