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上海保交所财险共保交易结算平台上线

中国证券网

关注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黄蕾)中国证券网记者今日从上海保险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海保交所”)获悉,12月14日,上海保交所财险共保交易结算平台正式上线。

首批共同保险项目包括“宁波市轨道交通5号线一期和宁波至奉化城际铁路工程保险项目”、“东海西湖作业区运营期一揽子保险项目”和“国家电网分布式光伏保险项目”,分别由人保、太保、英大等财险公司作为主承保人,为上述实体项目提供风险保障。平安、大地、永诚等多家财险公司,以及英大长安、世纪、华泰等保险经纪公司,为平台和项目上线提供了支持。

该平台的上线,标志着我国保险业机构间集中交易结算新模式正式开启。这既是对我国保险业传统交易结算途径的重大提升,也是保交所作为行业基础设施助力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行业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

该平台系统为财险共保业务提供交易撮合、数据清分、资金结算、信息查询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实现共保结算的标准化、集中化、规范化,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安全高效、公平可靠的结算渠道,提高市场的运行效率和整体流动性,强化场内交易行为监管,实现整个交易市场的动态良性循坏,进一步促进我国多层次保险市场健康发展,为我国保险行业在全球竞争中带来先发优势。

定位四项核心功能 直击财险共保业务痛点难点

共同保险,是保险公司面对大型项目或特殊风险时,为增强承保能力,联合其他保险公司共同承保的方式。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落地、重大工程的建设、重大科技项目的突破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都要求共同保险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然而,传统共保业务长期存在业务规则缺失、共保协议不标准、业务信息传递效率低、资金结算不及时、争议解决不到位等痛点难点,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业务安全和效率。

针对这些问题,上海保交所财险共保交易结算平台的核心功能初步聚焦在四个方面:一是信息发布和交易撮合功能,投保人、主承保人、经纪公司等各类机构均可以在线发布业务信息,支持主承保人通过公开竞价或协商方式选择从共保人,并进一步提供成交后自动生成共保协议;二是资金结算功能,为保费、出单费、理赔款等业务资金提供多周期、多模式的结算服务;三是信息交互和查询功能,通过系统对接的方式,支持保险公司总公司和分公司对承保、理赔及结算信息的实时交互或查询;四是争议解决功能,制定业务规则,明确争议解决方式,为保险业机构间集中交易结算提供高效、中立的争议解决机制。

立足行业基础设施 助推风险管理和服务实体经济

结算是交易所核心功能,也是交易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日新月异的市场变革中,如何完善和创新保险市场的结算体系,提升保险市场效率又确保风险可控可测,充分发挥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是保险市场始终关心的热点问题。

据了解,上海保交所紧紧围绕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保监会“1+4”系列文件精神,搭建财险共保交易结算平台,为保险行业和保险市场持续赋能增效。

一是有利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增强财险共保业务保障能力。财险共保交易结算平台将共保业务纳入交易模式管理,引入了规则体系和第三方见证,明晰了权利义务关系,确保了资金的安全,将大幅提升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提供风险保障的能力。

二是有利于运用金融基础设施功能,提升财险共保业务结算效率。与现行的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双边清算相比,共保交易结算平台通过提供标准化的结算服务,有效节约参与者的资金成本,从而活跃市场交易,释放市场流动性,拓展市场的信息反映功能以及价格发现功能。同时,平台为共保业务提供了公开、公正、公平的结算场所,有利于减少共保各主体之间的债权债务纠纷,降低行业的信用风险。

三是有利于丰富市场监管手段,防范财险共保业务风险。上海保交所财险共保交易结算平台建设之初就主动对接监管需求,通过对共保业务内容的事前登记、共保协议的事中执行,以及相关款项的事后结算,实现对市场总体风险、重点业务等信息的完整统计和监测,使监管部门有手段、有能力治理不规范共保行为,助力行业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夯实“保交所+”商业模式 拓展交易结算的内涵和外延

作为保险业国家级行业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平台,上海保交所自成立以来即开始积极布局保险结算领域。此前,在中国保监会的指导下,上海保交所已成功开创“保交所+共保体”模式,为地震巨灾保险共同体提供投保、批改、理赔等业务数据的清分和保费理赔款的资金结算服务。

而此次上线的财险共保交易结算平台,在前期地震巨灾共保体交易结算服务基础上,进一步紧扣行业需求,支持多周期、多方式的结算。同时,还配套发布了《上海保险交易所结算银行管理办法(试行)》,为我国保险业标准化公开交易市场建设夯实基础。

据记者了解,未来,上海保交所将根据平台试点运行情况和行业需求,逐步丰富保险业机构间集中交易结算模式的内涵,完善业务外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