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创新“保险+期货”丰富精准扶贫内涵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关注

创新“保险+期货”丰富精准扶贫内涵

中国证券报

在助力农产品价格改革方面,期货市场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创新,其中“保险+期货”模式近两年成为热点。这种模式将保险和期货两种市场机制进行了有机结合,分散了农业生产者的价格风险,起到了稳定基本收益的作用。

在橡胶期现价格剧烈波动的大背景下,2017年浙商期货联合人保财险北京分公司,在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支持下,在云南勐腊县开展橡胶价格保险精准扶贫项目,为当地胶农解决风险管理问题。项目为试点地勐腊县的2万多亩橡胶提供价格保险,承保现货量2000吨,保障金额3000万元,该县1020户贫困胶农受益。

通过实施该项目,胶农获得预期收益,割胶积极性提高,“丢刀弃岗”、外出务工现象得到缓解,“保险+期货”业务得到继续推动,精准扶贫的开展形式也更加多样。

作为世界天然橡胶的最大消费国,我国天然橡胶原料近80%需要依赖国外进口。与巨大的市场需求不相称的是,国内天然橡胶原料价格连续三年大幅下跌,持续低迷。交易价格长时间低于实际生产成本,国有胶园的可持续性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可能影响到国家天然橡胶战略资源的中长期保障。从云南当地的调研反馈情况来看,部分胶农因经济收入过低而“丢刀弃岗”,一些民营橡胶园区甚至出现停止管护、割胶的现象。

勐腊县是云南省的国家级贫困县,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GDP)为81.5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981元。该县橡胶种植面积224.2万亩,干胶产量16.8万吨,是县内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近年来,天然橡胶的金融属性加重,受宏观经济以及行业调控的影响加大,导致整体行情波动加剧。2016年整体行情上涨超过80%,在2017年整体出现反转,国内橡胶现货价格最低跌至12000元/吨,相对于3月初的17700元/吨下跌32%,价格的剧烈波动无疑不利于橡胶的正常稳定种植和生产。

同时,橡胶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严重影响胶农收益。根据相关数据,2016年与2011年相比,我国每亩橡胶生产成本费用由1050元/亩涨到1800元/亩,橡胶胶乳收购均价却由过去的25000元/吨跌至9500元/吨。胶农们辛苦劳作,收入不增反降,甚至出现割胶利润不足以覆盖割胶成本的现象。此外,割胶工普遍老龄化,橡胶价格剧烈波动导致的收入不稳定性对其情绪影响非常大,割胶积极性受挫,弃割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经济产值的巨大浪费。而劳动人口外流打工,又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该项目试点首年,胶农及政府补贴开支占比仅在5%左右,即使橡胶现货价格大幅下跌,胶农也能通过保险产品获得稳定的收入保障。该项目是浙商期货运用金融工具助力“三农”发展的一次探索,也是勐腊县胶农对场外期权工具的一次了解和运用,亦是云南当地政府运用补贴进行创新改革激发胶农收入的一次重要实践。

当前项目已顺利了结,下一步,浙商团队将在勐腊县人民政府、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支持下,与保险公司共同努力,做好胶农及相关机构、企业的期货知识、场外衍生品服务“三农”模式等普及培训工作,进一步拓展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深度。同时,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优化方案,全力把各项工作做好,不断优化、完善产品和服务,逐步扩大规模,使更多胶农受益。(作者为浙商期货蓝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