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国庆节后开局不利 四季度债市尚能饭否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关注

节后债市有点弱

中国证券报:节后债市表现欠佳,症结在于哪些方面?

明明:“十一”假期后,债券市场发生较明显波动,收益率出现上行,期货价格下跌,导致债市表现欠佳的偏空情绪来源较多。第一,节后资金利率仍处于偏高水平,与以往季度初资金面明显宽松的规律不符,引发市场对后续流动性的担忧。第二,市场担忧10月下旬资金市场会收紧,监管政策可能陆续落地。第三,假期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复苏的趋势仍有望延续,年内美联储再度加息的可能性存在。第四,中采9月份PMI数据较佳,市场担忧9月其他经济数据也将呈现较好的增长。上述一些因素叠加,加重债市的偏空情绪。

周冠南:节后债券市场表现弱势,资金面预期差是最主要的推动因素,此外市场预期9月经济数据不差,金融严监管继续推进,也使得市场情绪走弱。

国庆假期前,市场对后市判断较为乐观,一个重要的理由是10月中上旬资金面和政策面都将保持平稳。但节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释放出来的态度非常谨慎,和市场节前预期资金宽松形成了较为明显的预期差,加上10月下旬缴税和国债缴款的压力较大,市场对后期流动性的判断转向悲观,特别是前期持观望态度的投资者判断会受市场走势的影响发生明显转变,对后期判断更加悲观,并预期市场可能迎来最后一跌,因此部分投资者提前撤退。这和牛市来临前提前抢跑的表现一样,只是方向相反。

流动性短期难现大变化

中国证券报:如何理解定向降准对短期货币债券市场的影响?

明明:央行于节前落实定向降准措施,定向降准将从2018年正式实施,其对债市短期的影响有限,主要体现为对市场情绪和预期的影响。下半年以来,M2增速和超储率屡创新低,金融体系内部流动性缺口较大、流动性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此次定向降准的推出,表明央行维持流动性总量中性适度、平衡流动性分布结构的态度,缓解了市场对流动性持续紧张的担忧,短期资金面保持平稳中性的可能性较大。资金面的稳定有利于稳定市场情绪和预期,有利于债市回暖。

周冠南:定向降准可以理解为“遥远的利多”,对短期货币和债券市场并无明显现实利好,特别是国庆节后第一天央行暂停公开市场操作,资金面明显收紧,打消了市场对于“定向降准等于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预期,形成预期差导致市场下跌。

本次降准并不是额外的降准,只是对过去定向降准政策的完善,带来的流动性释放规模不宜过度高估,大约在3800亿元左右。 此外,本次降准的时间点值得揣摩。从过去的经验看,一般国务院表态后,央行会在一个月内马上实施降准,但这次是远期降准。这充分显示出年内还是金融去杠杆的背景,央行并没有改变流动性偏紧的政策取向。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实施降准的时间点在春节前后,这个时间点,即使央行不降准,央行也会额外多投放流动性保证春节前后流动性的平稳,定向降准的实施或将替代部分公开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

中国证券报:四季度流动性会否改善?

明明:对四季度资金面可相对乐观。供给方面,央行削峰填谷的操作特点仍将维持。四季度共有12105亿元MLF到期,是年内仅次于二季度的第二高点,再加上11月1600亿元的国库定存到期,资金到期压力较大,但是近期央行始终保持MLF超额续作的操作特征,长期限资金供给大概率覆盖需求;四季度是财政支出最多的时点,财政存款的释放将为银行带来较为充足的货币来源;今年以来外汇占款降幅不断收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总体升值,虽然近两周美元略有走强,但预计四季度外汇占款仍将维持稳定,不会出现跌幅大幅扩大的局面。需求方面,根据历史数据和政府财政计划,每年的四季度都是政府债券发行的低点,对资金需求压力较小。总的来看,四季度流动性水平相对平稳仍是大势,同时不排除流动性边际放松的可能。

周冠南:四季度流动性仍将维持紧平衡。13日央行进行4980亿元MLF操作,一次性对冲当月MLF到期量,使得当前资金面较为宽松,但后期伴随资金逐步到期、缴税、国债缴款、存单续发压力,流动性环境将逐步收紧。下半月公开市场将有5955亿元资金到期,23日将迎来年内缴税高峰约6000亿元,下半月国债发行净缴款规模约为2000亿元,此外10月还有1.54万亿存单到期。综合来看,10月流动性缺口较大,资金面完全取决于央行操作,国庆假期后央行态度非常明确,即在金融去杠杆推进过程中维持资金面紧平衡,因此10月下旬资金面将面临较大压力。

中期看,资金面的松紧取决于央行的态度。在金融去杠杆持续推进和治理金融乱象的过程中,四季度央行仍将保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操作思路,稳定市场对于资金面紧平衡的预期,促使机构主动完成去杠杆的操作。

明年更值得期待

中国证券报:除流动性不稳之外,四季度债市还将面临哪些考验?

明明:四季度债市大概率仍维持横盘震荡状态。首先是监管方面,去杠杆的“温和”基调不会改变,货币、监管政策力度的协调以及政策推出节奏不太会产生超预期的政策叠加效果。其次,如果美联储年内还有一次加息,对中国的影响也将小于今年初。一方面,目前中、美10年期国债的利差已经从年初的50BP大幅扩大至140BP左右,较大的利差水平构成了安全垫。另一方面,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打破贬值趋势,转而进入震荡僵持阶段,在此环境下,美联储加息导致我国跨境资金外流的压力也将有限。但近期我国经济统计指标中各种背离现象增多,9月中采PMI数据对后续公布的统计数据预测效果存疑,基本面能否延续前期增长是债市面临的一大考验。

周冠南:金融监管、经济基本面、债券供给放量、海外市场等因素对债券市场的影响也偏负面。

近期官方媒体集中对严监管和治理金融乱象再发声,为金融去杠杆的持续推进和监管政策落地创造舆论环境。未来更具操作性的监管政策落地,包括对于同业业务、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穿透监管、统一监管的相关规则落地后,必将引起机构行为的调整和变化,加速市场最后一跌。

基本面方面,已经公布的9月PMI、进出口数据均显示,经济运行依然平稳,甚至可能继续呈现季度末数据跳升的现象。下半年经济韧性持续强于市场预期,尽管四季度经济数据会有所回落,但是完成全年6.5%的增长目标基本无忧,经济数据的稳步回落并不会带来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的转向,难以对债市带来重大利好。

四季度债券供给压力较大,四季度共计将发行22只国债,较去年四季度的17只增加5只。由于今年1-3季度国债发行节奏偏慢,按照2017年预算中央财政赤字1.55万亿元计算,总发行量将达到约1万亿,除去贴现以及储蓄国债发行规模,附息国债发行规模估计约在7300亿左右,净发行量6100亿元左右。 海外市场方面,近期经济数据向好,风险偏好有所回升,货币正常化进程仍在推进,全球主要国家利率近期均出现一定幅度的回升,同时美联储12月份加息概率加大,也会对国内市场产生一定压力。

中国证券报:下半年以来,债市持续盘整,未来打破盘局的关键在于?

明明:展望未来一段时间,资金面与监管政策仍将受到金融管理部门的有力管控,监管协调、避免政策叠加仍然是金融管理部门的政策框架,市场的不确定性更多来自宏观经济。近期经济指标中的各种背离,例如中采PMI与财新PMI的背离、M2与社融的背离、工业发电量与发电耗煤量的背离等,其实值得更多关注,也是可能打破债市横盘的关键。

四季度债券市场大概率在顶部中枢附近横盘震荡,把握波段交易机会或许是更为稳健的选择。

周冠南:综合来看,定向降准属于“远期利好”,年内仍需谨慎债市最后一跌。未来伴随着监管政策的逐步出台,和操作层面的落地,政策面将趋于稳定,债券市场的核心影响因素逐步回归基本面,经济数据回落伴随流动性环境的改善或将成为打破债市横盘局面的关键。在经历市场最后一跌之后,明年债市将更值得期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