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发审委合并后首批候选名单公布 多位高级别金融机构大佬在列

界面

关注

界面新闻 离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合并主板、创业板发审委后,7月25日晚间,证监会公布了第十七届发审委委员候选人名单。这也是两板发审委合并后的第一批新任委员候选人。

这批候选人共80名,包括律师事务所人士24名;会计事务所人士32名;资产评估机构人士2名;高等院校人士8名;券商人士6名;基金公司人士4名;保险资管人士4名。

根据证监会近期修订的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合并后共设立66名发审委员。但未明确规定证监会及外部委员的构成比例。参照以往经验,证监会专职委员和机构委员1:6的比例,意味着本批80名候选人中,将只会遴选出来50余名最终委员。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委员候选人中,来自金融机构的候选人级别之高史无前例。如券商方面,国泰君安党委副书记兼总裁王松、中金公司首席执行官毕明建、招商证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霍达、国金证券董事长冉云等机构最高级别领导均在列。

基金公司方面,银华基金董事长王珠林、建信基金总裁孙志晨、博时基金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张光华等人在列。

保险资管方面,华泰资管总经理兼CEO杨平、光大永明资管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辉等人在列。

资深投行人士、现盛势资本董事长魏其芳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引入机构董事长为委员的原因可能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机构董事长位高权重,违约机会成本更高,轻易不会触碰发审腐败的底线;

第二,作为领导,政策认知水平也更强,对于审核不会只注重技术指标,可能以后在每个项目里,有一些宏观视角的机构领导委员参与表决。这种安排也可能是未来注册制的前奏;

第三,平衡纯技术派僵化机制。以前发审委员多是技术型委员,现在的安排也可以避免纯技术派把一个公司否决掉。可以从更全面的维度去把控上市公司质量。

“这些高级别金融机构大佬进入发审委,更多是起最后把关的作用。”另一位大型券商投行部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主板和创业板发审委合并后,投行在报项目上,和以前相比并没有大的区别。

根据修订后的发审办法,发审委委员每届任期一年,最高可以连任两届。

证监会表示,近期已启动发行审核委员会换届工作,相关单位已经按照规定的程序、条件和要求组织推荐发审委委员候选人。

发审环节为掌握企业上市“生杀大权”的核心所在,也极易滋生贪腐行为。证监会多位前官员都因此事发。

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一届主板发审委于1998年设立,并行使职能。第一届创业板发审委于2009年9月开始成立,并行使职能。

发审委的具体审核流程为,证监会有关职能部门,在发审委会议召开5日前,将会议通知、股票发行申请文件及中国证监会有关职能部门的初审报告送达参会发审委委员,并将发审委会议审核的发行人名单、会议时间、发行人承诺函和参会发审委委员名单在中国证监会网站上公布。

每次参加发审委会议的发审委委员为7名。表决投票时同意票数达到5票为通过,同意票数未达到5票为未通过。

发审委会议对发行人的股票发行申请投票表决后,中国证监会在网站上公布表决结果。发审委会议对发行人股票发行申请作出的表决结果及提出的审核意见,中国证监会有关职能部门应当向发行人聘请的保荐人进行书面反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