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北水”持续发力 港股一二级市场“水涨船高”

一财网

关注
港股分时

港股分时

受沪深港通南下资金的助力,港股上半年全球领涨。本周,恒生指数更创下近两年新高。市场对港股年内下半场走势颇为乐观,更有分析观点指出,港股“仍处牛市初期”。与火热的二级市场相呼应的是,港股一级市场也备受瞩目。包括众安保险、阅文集团等在内的多家内地企业,近期接连宣布赴港上市。在机构人士看来,赴港上市的吸引力再起,与内地投资人在港股市场话语权的提升密不可分;而这一趋势还有望进一步拉动港股市场估值,尤其是新经济企业的估值。

港股牛市未完

在结束了6月的震荡走势后,港股在下半年的开篇又连续创了新高。

对比2017年上半年全球主要股指,香港恒生指数累计涨幅17.11%,仅次于韩国综合指数,位列第二。同期的深证成指和上证综指,涨幅分别是3.46%、2.86%。而下半年刚开始,港股重现强势走势。在7月10日至7月14日的当周,恒生指数在当周累计上涨4.14%,连创新高。7月20日,恒生指数盘中最高达26778点,创两年来的阶段新高。

“2017年年初至今,每次行情经历短期的颠簸之后,‘水往低处流,中、外资合力推升港股’的逻辑就会显著发挥作用。毕竟立足中长期,港股仍处于牛市初期。”兴业证券首席全球策略师张忆东在最新报告中强调。

对于推动港股上涨的原因,张忆东认为是资金的合力推动。当前,中国财富全球化配置的“北水南下”,外资对中国经济预期的改善而“西水东进”,这种趋势仍在延续。外资对于中国资产的配置仍处于低位,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新阶段、龙头公司盈利回升等基本面的改善,都将持续吸引外资主动回流。

近期资金流动的数据,也验证了观点“北水”的威力。上周,沪深港通的南下资金周净流入100.86亿人民币,港股通周成交占全部港股成交金额的比例达到13.97%。前一周,南下资金周净流入达93.74亿元。自年初以来,该指标均值为56亿元;近两周的南下资金净流入都处于港股通开通以来的极高水平。

外资近期的助推效果也较明显。兴业证券报告统计,上周新兴市场指数上涨4.45%,港股受全球资金增加新兴市场配置的利好影响;外资陆续上调中国银行业评级和盈利预测,显示对于中国经济的预期开始改善。此外,据港交所披露易的数据显示,驱动指数上涨的龙头股比如建设银行、中国平安、工商银行、腾讯控股等除了港股通席位,外资大行的席位持股也出现了明显上升。

即便有市场观点担心,港股在大涨之后估值已近6年高位,而张忆东则认为,港股当前是“底部的顶部”,仍战略性看多。其还预计,7月中旬至8月是港股中报发布期,更多的行业龙头有望业绩超预期;未来1个月仍有望是“北水南下”和“西水东进”合力推升港股行情的小蜜月期。

“北水”推波赴港上市潮

“北水”持续发力,推高的不仅仅只有二级市场股价。伴随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顺利运行,内地投资者在港股话语权提升、监管支持政策频出,港股一级市场的格局也悄然生变,内地企业赴港热潮再涌动。

“香港市场过去是以海外的机构投资人为主体,这20年对外开放和互联互通的程度不断加深,越来越多来自内地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机构成为了香港市场的投资者。对于内地投资人来说,他们更加理解中国,因此他们也更理解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的价值。”在华菁证券总经理魏山巍总结道,香港股市的变化,正是上市公司和投资人结构不断变化、持续匹配的过程。

事实上,若以香港回归作为起点统计,港股市场此前曾发生过三次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热潮。魏山巍介绍称,首次赴港上市热潮并没有明细的起始点,以时间节点来看更集中在2010年之前,形式是以超大型公司为主的上市热潮。典型的案例如四大商业银行,最晚的农行在2010年完成港股IPO,最早的建行2005年完成IPO。中国移动早在1997年即完成港股发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都在2000年完成港股IPO。“这些企业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第一批企业。”

第二轮赴港上市的热潮,集中于2011年至2015年期间,这一阶段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一方面,超大型国企登录香港市场的趋势延续,在此期间就有中广核电力、中国北车等完成赴港上市;同时,中石化炼化、中国北汽、中国能建等中大型国企也紧随其后,在香港上市。另一方面,各类民营企业也争先在香港上市,这期间上市的包括万达商业、双汇发展、雅士利、康宁医院、成实外教等。从行业领域上看,主要覆盖地产、消费、医疗、教育等领域。

第三轮赴港上市热潮,发生在2015年以后。这期间,去香港上市的实业企业数量迅速减少,港股市场的大型IPO基本都由金融机构包揽。这期间,包括广发证券、华融、中再、中金、邮储银行、浙商银行、招商证券、光大证券、东方证券、华泰证券、中信建投、天津银行等,都相继登陆香港市场。

“内地企业每一轮赴港上市的高潮,都体现了中国经济当时的热点。”魏山巍称,港股市场可视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尤其是中国的大型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发展的缩影。港股市场在过去几年间迎来诸多国企上市,这些企业需要按照港股市场的法律法规、公司治理模式来进行转型。

赴港上市热潮是否能卷土重来?市场对这个问题的热烈讨论,源于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即2016年底美图在港股的上市。数据显示,美图在香港公开发售时就获得2.39倍认购,全球发售募得47亿港元的净额,成为港交所近十年来规模最大的科技企业IPO。而就在今年3月,美图股价一路上涨,逼近千亿港元市值。

有市场人士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图上市正逢陆港通的启动和运行,南下资金大量涌入港股,而这部分资金对内地企业的认可度较高,有利于美图的估值提升。虽此后在股价新高后就一路下跌,但美图的案例仍让市场见识到“北水”的威力。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本月,众安保险与阅文集团纷宣布在香港上市的最新进展,这让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再次成为市场焦点。

魏山巍对此表示,内地投资人在港股市场的话语权近年来明显增强;这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市场将越来越了解内地企业的价值。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地位的提高,全球投资人也会越来越关注和认同具有长期成长价值的内地企业。这些因素,都是当前吸引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重要时代背景;也有望进一步拉动港股市场估值,尤其是新经济企业的估值。

魏山巍同时强调,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产业结构转型和消费升级崛起,新经济企业的上市需求开始提升。就港股市场来看,目前上市公司仍主要集中于传统行业,市场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在此供需关系之下,未来赴港上市的主力军或将以新经济企业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市场近期的政策调整,也隐现对新经济企业的扶持。港交所近期提出的创新板征询意见,该政策被视为向原本香港上市存在困难的部分企业开了一扇窗;尤其是存在“同股不同权”情况的企业。之前这类企业只能选择在美国上市,而上述政策提供了香港上市的可能。

“监管政策支持越来越多,越来越密。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变革对于香港市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结构化升级,而香港市场也必然会顺应这个趋势。比如最近推出的香港创新板的问询,正好也是香港市场为中国新经济企业打开了一扇窗。”魏山巍强调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