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做电影行业的万岁军”

国际金融报

关注

  

  上影集团掌门人任仲伦

  方旻 摄

方旻 摄

●“我们从不追求规模第一。和快速扩张的策略相比,上海电影坚持利润至上。当利润预测与市场占有率有矛盾的时候,利润第一。”

●“我们不能低估观众。但从内容上来说,低估观众不会错,有时候我们的问题就在于过于清高。”

8月17日,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电影”,代码:601595)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登陆资本市场,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机会和诱惑,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表示:“上影的目标是要打造现代影业集团,做影视行业的‘万岁军’。”

跑赢兔子的乌龟

作为上影集团掌门人,任仲伦在电影行业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即便如此,他的内心依然保留着那份细腻与柔软。当他一个人去电影院的时候,看到满场热情的观众,经常会感动得热泪盈眶。

“因为我曾经苦难过!”任仲伦说,“苦难”的开始源于他2003年接任上影集团党委书记兼总裁。在此之前,他是一个彻底的文人,不管是在上海师范大学还是文汇报,他的工作只和艺术、情怀相关。

2003年,正值中国电影行业最低迷的时期。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40.69亿元,而2003年的全国电影票房只有9亿元。当时的上影也是困难重重,负债率高达70%,银行借款超过5亿,很多创作人员的工资1月只有几百元人民币。转型商人,任仲伦感觉“压力山大”。

初到上影,任仲伦就积极寻求资金支持电影发展。他还清楚记得当时母公司老总认真地回复他说:“我帮你做过市场调查了,在黄金档的时候,上海影城一场电影只有两三个人。”

认清残酷现实后,任仲伦前往美国考察,他只想寻找一个答案——电影赚不赚钱?怎样赚钱?

从美国七大电影公司的经验中,任仲伦受到启发。他说:“美国之行,我们一是看到了版权的重要性,从而确立了版权之路,也就是所谓的‘片库经营’;二是从美国的电影公司产业结构中看到电影产业链的重要性,从而确立了全产业链发展之路。”

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上影集团有1000多部片子的版权,可惜当时没有版权市场环境。但是电影产业链这条路,最终让上影集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开始了电影全产业链的布局和发展,也确立了上影集团的江湖地位。现在上影集团是中国电影行业中布局最完整的一家公司,业务覆盖电影制片、发行、院线、影院等,并且每一个板块在行业内都处于领先位置。

有人说:老国企只有改良,不能革命。即便是改良,文化企业也是最难的。不过,任仲伦最终还是顶住了压力。对于上影集团的发展历程,任仲伦最爱用“龟兔赛跑”来比喻——上影集团像是背着重重的“壳”赛跑的小乌龟,却又得去跑赢兔子。

最优资产打包上市

掌舵上影,有得有失。任仲伦曾坦言:“上影集团有过两个缺失和落后:一是市场化改革,二是利用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的缺失,让上影集团被华谊兄弟、万达等民营企业超越,在电影市场沉寂一时。

回顾历史,上海这个城市以及上影集团,都曾经在中国电影史上创造过辉煌成就:1896年,中国第一场“西洋影戏”在上海放映;1913年,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在上海制作完成;1921年,中国第一部正式意义上的电影故事片在上海诞生。随后,电影在上海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民族风格。新中国成立后,短短10年间,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译制厂相继成立,上海电影的发展进入第一个丰收期,各路精英汇聚申城,新片佳作层出不穷。

新时期,资本市场给企业腾飞插上翅膀。任仲伦知道,电影表面上是大众艺术,骨子里却是烧钱的生意,需要有强有力的资本支持;上影如果要再次飞跃,就必须借力资本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上影集团不是整体上市,资产中并不包括制片业务。此番A股上市的上海电影,是具有“专业化发行公司+综合型院线+高端影院经营”这一完整产业链的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影发行及放映业务。2015年,上影发行的影片票房占全国7%的市场份额。上影旗下及联和院线的总票房收入达31.4亿元,约占全国7.1%的市场份额。

任仲伦除了是上海电影的董事长,也是上海电影集团的董事长与总裁。任仲伦说:“发行和放映业务的风险远比制片业务风险低。上影集团是拿最优质的资产来上市。这部分资产是最赚钱的资产,也是最好最优质的资产。这样做可能比整体上市更好,更稳健。”

按照目前电影票房的分账制度,扣除约9%的电影专项基金和税费后,“制片+发行”与“院线+影院”的分账比例通常为43%∶57%。只要票房市场稳定,发行和放映市场就稳定。

如今上海电影登陆资本市场,弥补前一阶段的缺失,重拾众人目光。任仲伦用一首诗来表达此刻心情:“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坚持利润至上

电影院是公司的核心资产之一。除上海本地影院公司外,上海电影在南京、杭州、昆明、成都等城市设立了影院经营子公司,可以总结为“华东一片,长江一线”。上海电影首次公开发行,其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电影院的建设。

根据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年新增银幕8035块,平均每天增长22块,全国银幕总数已达31627块。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票房走高,各路资本都对电影院投资保持了较高兴趣。

在行业大热的形势下,任仲伦很冷静,他认为虽然整个行业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的高增长,但终究不可能一直高速发展下去,上影需要坚持收益与发展速度并重。“我们从不追求规模第一。和快速扩张的策略相比,上海电影坚持利润至上。当利润预测与市场占有率有矛盾的时候,利润第一。”他说。

在影院投资方面,公司将实施高端影院与经济型影院并行、区域重点与全国布局相结合的策略。一方面,根据“以上海为基地,以华东为重点,深入长江沿线,占领京粤制高点”的发展思路,在全国主要城市的重要商圈实现合理布局。未来公司对外投资设立的子公司数量将进一步增长,经营区域将进一步扩展至北京、西安、苏州、无锡、长沙等城市。

另一方面,上海电影积极寻找中小城市的影院投资及经营机会。任仲伦说:“在这方面可以学习宜家的经验,聚焦家庭。公司也选择在三四线城市做社区电影院。它不需太大,有5至7个厅即可,也不需要太多的工作人员。在放映水平一样的情况下,坚持集约平民化发展路径”。

影院数量的增长,特别是跨区域经营规模的持续扩大,一方面对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及经营规划提出考验;另一方面也对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控、内部沟通反馈等提出更高的、跨区域经营的要求。任仲伦说:“单体电影院的产出值,每一张椅子的单位产出值,是由管理团队决定的。优秀的团队更注重利润管理、产品管理和经营管理。”

上海电影在利用包括上市募集资金在内所有资金的基础上,也将积极利用外部资源,与国内外合作伙伴强强联手,充分抓住各地政府支持文化发展的大好时机,利用好“文化用地”的优惠政策,加快影院投资建设进程。

发行战略“两全其美”

任仲伦说:“在发行市场方面,上影的发展很快,市场份额由从3%到5%,现在到7%。公司的发展目标是3年左右市场份额达到10%。”

在发行市场,任仲伦提了“两全其美”战略:一是在全球发行,不仅包括上影的影片,也包括其他制作公司影片的发行;二是全版权的发行,现阶段就是片库经营。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的发行市场近年来发生了重大变化。发行市场的竞争由原来的企业与企业竞争转变成了联盟与联盟的竞争。

去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上影牵头成立四海电影发行联盟。整合后的四海联盟拥有750家影院,60万个座位,近4000块银幕,全面覆盖全国票房排名前50的票仓城市。该联盟在2015年发行市场占比约20%,2016年将可能达到25%。而与四海联盟相对是五洲联盟,其由万达、大地、金逸、横店电影院线于2014年成立。

任仲伦说:“可以预测,未来3至5年,大量独立发行公司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

与发行密切相关的是院线经营。在联和院线票房目标上,上海电影的目标也是占据全国10%的市场份额。上海电影下属影院票房收入长期占据上海近30%或以上的市场份额。新片上映,该电影在各大院线的排片率至关重要,经常是热点新闻。

近来,关于排片的话题不断:一方面,2016年冯小刚炮轰春节档电影《老炮儿》排片量太少,吴天明导演的绝唱遗作《百鸟朝凤》出现跪求排片的一幕;另一方面,《叶问3》票房造假,不少公司采取现金手段对电影进行“票补”,强势营销,提高排片量。

任仲伦说,排片是市场化的行为,怎样排片基于具体的商业化判断。对此,他解释说:“我从来不会以个人喜好对排片进行干预,因为每一家电影院都有自己的经营指标压力。”

同时,任仲伦也指出,电影票房市场上部分制片公司的“票补”方式,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电影发行。任仲伦和大多数电影人一样,希望电影协会就这类现象给出指导意见,防止院线资源被霸占,投入和产出的机制被搞乱。

在坚持商业利益至上和行业秩序至上的同时,上影也支持国产片的发展。任仲伦说:“经常有人问我在支持文艺片的问题上有没有压力。我认为,虽然文艺片在国内票房不叫座,但在欧洲市场还是可以的。《三峡好人》、《山河故人》等是一种特殊体验,有艺术家的情怀,有小人物的情怀,这种情怀在整个电影发行史上都具有积极意义。”

高举“有品质的电影”

任仲伦是文人,是商人,更是电影人。虽然制片业务没有在上市公司资产中,但这一点也是任仲伦擅长和钟爱的。在电影圈里,曾经有三组“黄金搭档”:张伟平和张艺谋、王中军和冯小刚、任仲伦和贾樟柯。贾樟柯是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作品《三峡好人》、《天注定》等,多次在国际电影节获奖。任仲伦看重商业价值,也尊重和欣赏艺术。

任仲伦希望每一部影片都叫好又叫座,但他又清醒地知道,“用理想要求现实,现实总是有差距的”。

中国电影市场票房高速增长,但中国的电影质量却未见大的提升,没有出现感动世界的电影佳作。任仲伦说:“提到中国什么时候拍摄出来感动世界的电影,我比谁都着急。”

任仲伦分析,这种现象与电影制片公司以及资本过于重视商业价值,而忽略人文精神、创作精神,缺乏工匠精神有关。“中国电影产业化的速度太快。现在一部电影,3个月拍完,3个月剪辑,再加上宣传发行,1年内就完成了。”任仲伦说。

不过,他认为,国外市场也存在类似现象。现在美国电影市场也难现上个世纪90年代的盛况,美国也在消耗IP。

除了资本层面的原因,现在观众的欣赏水平也变相造成了中国电影市场缺乏佳作的现象。任仲伦说:“现在,中国的票房越来越多来自小城镇。如果电影抓住了小镇青年,也就抓住票房了。”

艺术是高雅的,但电影是平民化的,难免有人会为迎合观众而拍片。有时候任仲伦会自嘲:“我们不能低估观众。但从内容上来说,低估观众不会错,有时候我们的问题就在于过于清高。”

面对复杂多元的电影制片市场,任仲伦认为:“上影可以有票房不好的电影,但是上影不能有滥片。”据介绍,目前上影的制片分为三大类:一是主旋律影片,如《东京审判》等;二是商业大片,如《盗墓笔记》等;三是文艺片,如《三峡好人》等。

新的制作力量的进入、新的观众群、新的传播手段、新的艺术思维、新的融资手段不断涌现,电影制片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上影尝试在拍摄手法上“用商业模式运作主旋律”,把主旋律电影拍出艺术力量。在拍摄主题上更是进行全新尝试。

一方面,把中国经典动画记忆搬上大荧屏,《大耳朵图图》、《没头脑与不高兴》等将会拍成动画电影,上海美术制片厂这家曾经创造无数辉煌的老牌企业将重新焕发生机。在刚举办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大耳朵图图》主创团队惊艳亮相;另一方面,上影也率先尝试打开海外市场,2008年就曾参与制作海外知名IP电影《木乃伊3》,并实现了全球分账。

一万个人眼中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电影是个性化的艺术,任仲伦对电影也有自己的喜好。任仲伦最喜欢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的《教父》,电影充满力量,内心充满敬畏。但他也希望百花齐放,他坚持认为,上影高举海派电影没有必要,但是高举“有品质的电影”非常必要。

任仲伦说:“我希望给人一种印象,上影出品的电影是有力量的,有思想力量、艺术力量和人物力量!”

打造现代影业集团

登陆资本市场,上影又将书写新的篇章。与上海电影业务相近的万达院线上市后,围绕院线资源开始了多元化战略。比如说围绕众多影城终端建立场景消费平台,与国内外知名厂商合作启动“互动娱乐营销”、“互动影城”、“电影后产品消费”等场景消费计划,后续还将在网络院线、电商平台、电影衍生品等多方面构建与完善电影生活生态圈。

任仲伦强调,“有人建议我们做现代电影、电视传媒娱乐集团,我觉得一个‘影’字就够了,我们希望打造一个现代影业集团。这个‘影’不是单纯的电影,而是‘影像’,包括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传统‘影像’产品,也包括微电影、短视频等。”

除了传统的电影业务外,上影可能会更看中“影视体验”。任仲伦有意打造影视主题乐园。现在上影有自己的电影博物馆,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是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的标志性建筑,是展示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历程、博览电影科技、传播电影文化和进行学术交流研究的艺术殿堂。

此外,上影还有自己的片场——上海车墩影视基地。任仲伦介绍说,上影片场有600亩,现在只开发了一半,正在做第二阶段的开发。上影要改造摄影棚、配置好的设备技术,届时不仅服务于上影拍摄,还将对国际市场开放。

任仲伦说:“我们要做影像体检。VR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点。”在上海电影节期间,任仲伦与国外知名制片公司展开洽谈,共同设计影像沉浸式游戏,利用VR技术把网络游戏变成空间游戏。

承接上影百年历史的荣耀与辉煌,肩头更多的是责任。任仲伦常告告诉自己:上影要做电影行业的“万岁军”。在电影行业摸爬滚打的经验告诉他:“如果要保持常青,要坚持‘三敏主义’:一是敏感,每年去电影最发达的市场考察,感知全世界电影的最新动向;二是敏捷,在公司业务的发展中动作迅速;三是敏锐,捕捉行业的发展机会。”

任仲伦常说,“鹤立鸡群是最快乐的,这是一种最轻松状态。”但他又通常“没有多长时间的快乐,烦恼总是接踵而至”。未来电影院是什么样子,是他现在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