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绿驼铃:绿色发展让民间环保组织更“接地气”
新华社兰州6月5日电(记者王衡)“农村贫困地区已成为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把改善农民生活与保护环境相结合,走绿色发展之路,让我们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甘肃省绿驼铃环境发展中心执行主任徐定艳说。
绿驼铃是甘肃成立最早的民间环保组织。2007年注册的当年,从事特殊儿童教育的徐定艳加入了绿驼铃。
改行后,徐定艳没想到很快就遇到挫折。她说:“刚一开始,在办公地所在的小区,我做了一个绿色社区项目,到幼儿园开展环保教育,与居民一起做餐厨垃圾的堆肥试验等。不到半年这个项目就停了,那时人们环保观念还不强,许多活动搞不起来。”
2008年至2011年,徐定艳从事一个绿色出行项目。这个项目由北京一家机构发起,绿驼铃是参与者之一。
“我们做了三期。第一期是与政府部门和企事业签署绿色出行承诺书,提倡错时上下班、坐公交车和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第二期是以征文方式评选绿色出行达人,前两期都侧重于理念的宣传推广。第三期搞了一个免费自行车租赁活动,谁想骑车,只要登记一下个人信息、交些押金,就能免费使用3小时。由于修车成本太高,开展了一段时间也停止了。
近几年,绿驼铃逐渐把工作重点放在社区发展型项目,先后在白银、陇南、甘南等地的贫困农村实施生态农业、生态建筑、生态旅游等项目,在推动环境和经济融合发展的同时,也为自己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绿驼铃在会宁县的一个乡推广种植向日葵,因为它是一种适应干旱环境的经济作物,而且有助于改良盐碱化的土壤。绿驼铃还帮助当地农民组建了向日葵专业种植合作社。
这些,对于一个环保组织来说似乎是不务正业。徐定艳认为,民间环保组织不能仅从末端去关注污染的治理,更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整个经济活动的链条,这是更深刻的环境保护方式。
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是黄河重要的水源补给地。过去一个时期,因超载放牧、鼠害严重,玛曲草原不断退化。2015年,绿驼铃选择玛曲县阿万仓乡的一个点,正式启动了生态旅游项目。
“让旅游取代放牧,提高了牧民收入,也能更好地保护草场。”徐定艳说,去年,绿驼铃组织了牧民代表前往青海、四川考察生态旅游,许多牧民大开眼界,决定不再放牧,而是建农家乐、牧家乐。
“我们和许多民间环保组织一样,也面临着经费、人员等方面的困难。但参与绿色发展让我们更接地气了,我相信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徐定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