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传媒龚曙光:在线教育存泡沫将洗牌

证券时报网

日k线图
证券时报记者 曾福斌
“目前在在线教育是存在泡沫的,接下来两年将经历一轮洗牌,全面的教育信息化至少需要15年。”全国人大代表、中南传媒董事长龚曙光近日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于中南传媒本身的发展,他表示,若还是过去的内生增长的发展肯定是不够的,提升金融能力就变得更加重要。中南传媒正在打造自己的文化+金融发展模式。
龚曙光今年两会带来了两份建议:《关于加强文化援外,推动中华文化和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建议》、《关于推行国有文化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 促进国有文化企业做大做强的建议》。
布局金融
党的十八大和“十三五”规划建议都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龚曙光建议,应尽快允许具备条件的大型国有文化企业集团结合自身实际,试点组建国有文化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前期可在中央和地方选择3-5家资产规模较大(100亿-500亿元),公司治理规范、股权产权清晰,流动资产比例较大,有一定资本运营经验的大型国有文化企业集团,进行国有文化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
“现在绝大多数国有文化企业一方面管资产、一方面管实体,不足是对资产的运营效率相对低下,尤其是把文化产业的资本金运用到国家文化产业的重大战略上存在阻碍。”他说,建立资本运营平台后,资金的使用可朝着国家重大文化产业战略方向,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构成比较强的国际文化影响力。
他表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文化教育和意识形态领域为核心的“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成为许多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与之相伴随,我国对外援助正从一般性常规援助慢慢向国家“软实力援助”转变。目前,我国对外“软援助”项目主要为向受援国提供文教物资、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援外志愿者以及援建文化活动场馆等,对整体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十分有限。
继在国内文化行业成立首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之后,2015年11月中南传媒又联手潇湘资本,成立注册资本5000万元的出版传媒板块首家基金管理公司,首期推出规模5亿元的泊富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国际市场也是中南传媒在“十三五”期间要开拓的重要市场。
龚曙光称,中南传媒目前已经形成了财务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投资部三位一体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未来将根据首期基金的运营绩效和公司产业发展需要,相机依次成立包括养老产业基金、旅游产业基金、数字教育基金等多只基金,形成从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PRE-IPO投资以及证券投资等协同发展、相互促进的综合基金投资和管理体系。
文化产业也需供给侧改革
“对于文化产业来说,供给侧改革也是适应的。传统文化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同样存在,虽然没有像能源、钢铁那么紧迫。”龚曙光称,如印刷产能过剩、图书库存高企不下是比较普遍的问题。
对于出版行业的供给侧改革,龚曙光称,一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实现更精准的用户管理。利用互联网算法可以更精确地知道印刷多少册是最合适的。二是传统图书流通领域模式的改造。中南传媒通过压库增效方式,退回的次品图书低于其它公司,毛利率高于同行。三是编辑产能的更有效利用。现在可以先在网上对一本书做众筹,到了4000册再交给编辑做。
“当然,文化产业最核心的还是创新能力,一个好的编辑理念,好的编辑选题,或者好的创意能带动一个产品乃至一个产业的新生。”龚曙光说。
对于目前火热的在线教育、娱乐电影投资,龚曙光表示,中南传媒也在布局,但是有自己的周期和节律。
事实上,中南传媒早已进军互联网教育,旗下天闻数媒为国内互联网教育的龙头公司,产品国内已覆盖20个省份、131个区县,在荷兰、南苏丹、喀麦隆等海外市场也取得较大进展。
不过,龚曙光认为,“目前的在线教育行业是存在泡沫的,接下来两年一定会有彻底的洗牌,有几家有利润,有实实在在产品的可能存活下来”。他认为,在线教育未来有无限市场,但一定要关注发展周期,全面的教育信息化至少需要15年。
此外,龚曙光表示,目前正充分发挥公司几十年的内容资源积累和创作团队积聚优势,介入电影、电视、网剧,乃至于动画、漫画,实现跨界经营和全版权运营,形成IP产业。公司成立的第一期5亿元基金有部分要投资娱乐产业。
责任编辑:宋真真 SF020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