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张一鸣:很多年轻人找工作投机 非出兴趣爱好

新浪财经

关注

新浪财经讯 “2015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于12月5日-6日在北京举行。今日头条CEO张一鸣出席并演讲。

张一鸣谈到,很多年轻人选择工作,因为这家公司刚刚融到五亿美金,或者这家公司办了豪门干爹,比如BAT投资了,我就去这家公司。这些选择并不是出于本身的兴趣爱好,也并不是处于挑战的难度,而是出于公司是不是有很多钱,公司是不是符合当下火热的概念,公司是不是有很强的资金支持。

以下为演讲实录:

张一鸣:谢谢何总。很重分量的会要说一些重分量的分享,无论是预言未来,未来太多不确定性,行业展望,行业也非常复杂,自己的创业辛酸史,我也没有什么辛酸史可说。

今天的论坛刚好是青年领袖峰会,讲讲跟青年有关的问题。说到青年我不知道我还算不算青年,但是十年前的我还算青年,我在想我讲讲假设十年前的我坐在台下我讲一些事情什么对他更有帮助。

对这几年创业理论、创业环境的想法。火箭是我尊敬的一位企业家斯贝斯发射火箭的产品,他往前推十年,他是非常辛酸的,他做的创业项目,无论是泰思勒总是总做总失败,他说一个事情理论上可以成立,理论上做到最好就应该想办法把它做出来。这使我联想到中国创业氛围中的说法“降级论”,不用做这么难的事情,你可以用互联网去卖烧饼、养猪,改变一些传统行业的效率,我觉得这是好的生意当然没问题,但是不仅如此,五六年前见投资人的时候总有这样的说法,如果说要做技术很有挑战的事情,他会说技术不重要,你的模式是什么、怎么赚钱。

整个行业并不是对创新有挑战的事情特别有感觉,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情,也需要用互联网改变各个行业,但是中国年轻人也要有机会、有信心做一些创新有挑战的事情。这个时代中国的创业者、中国的青年可以有这样的结论,但是也有“升级论”去做理论上成立,但现实中没有出现的事情。

所谓理论上成立到现实中没有出现间隔着无数位创业者,无论最早的社交网站从99年到2012年facebook上市,隔了无数位创业者,它理论上存在,需要一个社交平台但是现实中还没有出现,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例子。

回到自己所处的行业,90年代就有个概念,理论上出现这样的互联网报纸,每天给你一份你最应该看到内容的报纸,从这个概念提出以后,有很多公司前赴后继的尝试。我在08年持续关注这个方向,能不能出现这样的产品。从互联网的出现以来,最早是导航、门户,无论是雅虎还是好123、还是几大门户是分类浏览的方式组织信息,之后出现了搜索引擎,用关键字来组织信息。在08年左右强烈的感觉到仅仅有搜索引擎还不够,比如我对一个事情持续感兴趣,但是并没有想到主动的搜索,可能我感兴趣的信息没有新的内容出现。

当时在06年做火车票搜索,可以用搜索条件去搜索火车票,但是一直没有符合我条件的票,这时候要做别的事情,我希望信息主动的找到,我写了个程序,一旦出现符合我需求的火车票就发短信给我,我出门半小时后就买到了票,我感觉不应该是信息找人,而是应该是信息根据人的需求来找人。信息找人的过程中应该有很多的特征,2010年出现了很多关注类的产品,关注一个人、关注这个话题,这些内容持续的给到你。

信息的分发不仅只有人和话题,一个人喜欢看他写的科技,但是不喜欢看他写的中医,同样一个话题喜欢看专家写的不喜欢看新手写的。在美国有热度来排名内容,热门内容排在前面。

理论上应该存在一种方式,能够把社交的特征、地理位置的特征、用户热度的特征、用户对历史阅读信息的特征、对作者关注的特征都放在一起进行推荐,这是属于理论上成立但是现实中还没出现。

我觉得理论上存在,但是为什么还无没有出现呢?抱着这个问题我持续的思考。2011年下半年,我注意到移动智能手机发货量持续的上升,2011年相当于之前三年的总和,人们获取信息越来越习惯于用手机作为介质而不是报纸。手机屏幕小,一个屏幕只能放四到五条内容,其次手机随身带是人的唯一标识的设备,第三手机有很多传感器知道你的位置和速度,也是实时联网的手机,你在用手机、手机也在关注你的动作。所以我觉得理论上的内容现实中有机会出现了,2011年机器学习、大数据、云计算也兴起了。

我有机会让理论上成立的事情在现实中出现,如果是第一个做这个事情的事情,有机会让它提前到来,2012年初我创立了按照今日头条,当时有人问我这个事情很多人做过了你还做恐怕不行吧,因为是第二波、第三波做个性化推荐了。有人问我是不是可以用简单的技术来实现,或者门户已经做这样的事情了,门户已经很强大了你再做能不能超过门户了,这些都是用现有的思维框架来限定了可能性。

这三年来今日头条,当时设想理论上成立的事情现实中有没有发生?今日头条的数据,到目前为止今日头条累计3.3亿激活用户,我们有8200万月活跃用户,每天每个用户超过6.5次,每个用户使用时长超过50分钟。时长我们已经是中国移动互联网TOP50强的应用,2012年之后出现的所有公司中我们的产品是时长最长的,按DAU来算也是前三名,按人均的时长我们仅次于微信手Q。理论上成立的事情现在已经发生了!

今日头条已经做到海量的用户聚集在我们的平台上,其次设想信息应该涵盖所有的特征最理想的方式分发,信息找到人。由于信息分发越来越便利创造也应该越来越便利,参与创作的人也越来越多就是所谓的自媒体时代,今日头条也是海量内容创造的内容,我们开发了头条号,这也是一种创造。目前27%来自于独立的大型的媒体,有超过一千家媒体和我们合作。

理论上我们应该有机会做成中文世界最大的创作平台,我们希望把中文世界最终去掉。

我们打造了技术密集型的企业,通过机器学习、个性化的技术匹配信息和人。IT的核心是信息,信息的核心是组织和匹配,信息可以存储、可以展示、可以3D最重要的是匹配,匹配人和实际的位置、电商是匹配购买需求和商品,我们做的头条是匹配泛资信和人的兴趣爱好。我们和原来的无论是门户或是纯粹的媒体非常不同,第一我们构建了信息分发的平台,每天有超过16亿分钟的用户消耗阅读时间,有接近6亿的点击分发各种各样的内容。

其次,还是用户信息爱好的平台,我们能够知道上面超过八千五百万的用户是细颗粒度,包括长期、短期动态的爱好。我们从服务器角度来衡量,我们估计可能是在未上市的公司中服务器最多的公司之一,今年一千到两千台增长到六千台。

对十年前的我说一些有意义的话,我想说我们应该有一些人去尝试理论上成立的但现实中没有发生的事情,尝试这样的事情给年轻人有一些择业的建议,不降级、不投机和优秀的人做有挑战的事情。

一段时间降级论流行,我们想有一些短期更快实现的目标实现,更少人从事例如无论是电动汽车、火箭发射这种更有挑战性的事情,这个时代中国的年轻人应该有信心尝试一些别人不敢尝试的事情。

不投机,很多人年轻人选择工作这个公司刚刚融到五亿美金就去这家公司,这家公司办了豪门干爹,BAT投资了我就去这家公司。这些选择并不是出于本身的兴趣爱好,也并不是处于挑战的难度,而是出于公司是不是有很多钱,公司是不是符合当下火热的概念,公司是不是有很强的资金支持。

选择公司应该看到这家公司是否具有延伸的承载能力,能够用最少的钱获得企业最快的增长,能够和优秀的人共事,这家企业是不是汇集了很多优秀的人才。

做有挑战的事情,当下很多事情是很火,但我想十年前无论是做电动车还是发射火箭,都不是很火的事情,国内也是一样的,BAT他们诞生之处并不是做的很火,而是做的很有挑战性的事情,所以现在年轻人择业的时候应该更看事情的挑战,如果有机会和优秀的人做有挑战的事成长是最快的。

今日头条做的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事情,也是技术密集型的,也是面向未来的事情,我们也在持续的招聘,人才是创新企业的上线,欢迎大家给我们推荐优秀的人,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顾国爱 SF172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