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92年前 大沙头造出首架国产机 87年前“广州号”率先环飞全国

广州日报

关注

1928年,“广州号”首次环飞中国,点燃了公众对航空事业的热情。

张惠长与妻子薛锦回,他们一度成为时尚杂志关注的热点人物。

杨仙逸在美国取得的飞行执照。

广州在中国近代航空史上实在了不起

“1928年11月19日,华北廊坊乡间,一架B-5单翼五座陆上飞机从天而降,在一片麦田中着陆。几个农民好奇地奔过去看热闹。只见这个庞然大物的身上,赫然刻着“广州号”三个大字,而刚走出机舱的飞行员的表情比他们更惊讶,他们本以为已经到了北平呢,谁知航程还差了好大一段!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全国环飞”,“广州号”于11月11日从大沙头机场起飞,历时1个多月,先后飞越11个省份,空中航程共计5600公里,飞机所至之处,无一不引起轰动,机长张惠长更频频成为各时尚杂志的封面人物;这也是一趟不折不扣的冒险之旅,当时完全没有空中导航,“广州号”就靠着一个罗盘,飞完了万里航程,其间不乏“麦田奇遇记”这样的插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翻开史料,领略一下广州航空先驱的非凡勇气吧。

采写/广州日报记者王月华图/fotoe

志在冲天

广东人成功制造

第一架国产飞机

这两天,首架大型国产客机正式下线的新闻引起了不少关注。不夸张地说,让国产大飞机腾空而起,是国人持续了数十年的梦想。不过,我在浏览这则新闻的时候,大脑里却开始出现了另外一个问号,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国产飞机到底是在什么时候,由怎样的一群人制造出来的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难找。档案中的所有史料都指向广州沿江东路的一座红砖房建筑。1923年7月,第一架国产飞机——“乐士文号”就在这里问世,它的主要制造者,则是有着“中国空军之父”之称的航空先驱杨仙逸。

关于杨仙逸的故事,稍微翻一翻资料,就可以讲出一串。比如,侨居夏威夷的杨家是当地著名的糖业大王,因而他是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但自幼家教良好,十分刻苦勤奋,与当下某些知名“富二代”的表现有天壤之别;他自幼深受孙中山思想的影响,后来还特意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仙逸”,以示仰慕之意;他为了实现“航空救国”的梦想,先在加利福尼亚攻读机械专科,后来又转到纽约研读航空,并于1916年取得了万国航空会颁发的水、陆飞机驾驶执照,后来还在旧金山发起创办了图强飞机公司,且只招中国人入股;1917年前后,杨仙逸归国追随孙中山参与革命;1920年9月,他参与广州第一场“空对地”战斗,26日夜晚,正是中秋佳节,皓月当空,他与两名美国飞行员共同驾驶一架水上飞机,从虎门要塞的珠江水面起飞,不到半小时就飞临桂系军阀莫荣新在观音山的督军官署。飞机精准地投下3枚炸弹,将莫荣新从睡梦中炸个措手不及,这也是这座千年古城见到的第一次空袭,随后几天,从天而降的炸弹都是街头巷尾人们热议的谈资。

怀着“航空救国”梦想的杨仙逸研制的首架国产飞机自然也与军事用途息息相关。1922年12月,孙中山任命杨仙逸为航空局局长,1923年3月,杨仙逸在大沙头水陆机场附近建起了广州第一个飞机“制造基地”。说是“飞机制造基地”,其实是名不副实的。当时的人们走进这里,多半会觉得这里很寒酸。这栋两层小楼,楼上是办公室,楼下是“作坊”,不大的车间内,只有一台电锯和其他一些小工具,最值钱的是从美国买来的几十箱飞机器材,这些都是杨仙逸等人发动华侨捐款买来的,他把它们看得比命根子还要珍贵。不过,别看“作坊”寒酸,在里边工作的人都颇有能耐。除了中方技术人员外,还有两位杨仙逸自己筹钱从美国请来的木工技师与工程师。

在杨仙逸的主持下,中外技术人员通力合作,埋头苦干,短短几个月内,便制造出了第一架国产军用飞机。这架飞机长6.4米,机重730公斤,机身主要由木料与铜管焊接而成,为了减轻重量,翼间支架特意采用金属片弯曲成空心焊接而成,按照相关学者的说法,这在当时世界上都算得上是先进工艺。更引人注意的是,这架飞机以美国“珍尼”式飞机为蓝本,同时吸纳了英国“爱弗罗”教练机、“索普威斯”战斗机和德国“福克”战斗机的优点,装有炸弹架,能够携带重达50磅的炸弹,可身兼侦察机、轰炸机、训练机等多重角色。

1923年7月,这架国产飞机在广州大沙头机场试飞,飞行员搭载宋庆龄成功飞过广州上空。随后,这架飞机以宋庆龄在美求学时的英文名字“Rosemond”的译文命名,被称为“乐士文号”。“乐士文号”的研制成功,被公认为中国飞机制造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也使大沙头那座简陋的“作坊”获得了永远的荣耀。

一飞惊人

万里航程全无雷达导航

“广州号”环飞震惊全国

继1923年成功制造第一架国产飞机5年后,1928年的广州航空界又爆出了一条轰动全国的大事件:11月11日,机长张惠长驾驶B-5单翼五座陆上飞机“广州号”,从大沙头机场起飞,开始有史以来第一次环飞中国。这个新闻到底有多火呢?我们来看看当时媒体的报道,当时华北最大的画报《北洋画报》将这次飞行称为“十余年来唯一光荣的事情”;沪上最流行的时尚杂志《良友画报》直接把张惠长的照片登上了封面,并给予长篇累牍的报道;知名女性杂志《近代妇女》则“爱屋及乌”,刊登了张惠长夫人的玉照,以吸引眼球;至于“广州号”所到之处,各界名流欢迎仪式之盛大,更是不在话下。

这样的轰动,正是张惠长要达到的效果。与杨仙逸一样,张惠长也在美国接受过飞行训练,并取得了飞行执照,他们还曾一起在广州参加过空战。时值上世纪20年代,中国的航空事业尚在草创之中,飞行员飞个百来公里,就是了不起的“长途飞行”了,更别提普通人对航空事业能有多少了解了。作为广州早期航空界的活跃人物之一,张惠长一直渴望唤起民众对航空的兴趣。恰在这时,美国飞行员林白的壮举给了他灵感。1927年5月20日,25岁的林白驾驶“圣路易斯精神”号单翼机,飞行30多个小时,从纽约一直飞到巴黎,横越了大西洋。林白的飞行举世轰动,中国国内的《航空杂志》也进行了持续跟踪报道。张惠长受此触动,从美国购进一架B-5单翼五座陆上飞机,一架水上飞机,分别命名为“广州号”和“珠江号”。在他的计划里,“广州号”与“珠江号”先后环飞全国,必将像林白震惊世界一样,使整个中国沸腾起来。

1928年11月11日上午8时15分,张惠长偕另外两名飞行员和一名机械师,驾驶“广州号”从广州大沙头机场腾空而起,6个多小时后飞抵武昌,时速达133公里,远超当时的纪录;11月15日,“广州号”又从武昌起飞,飞抵南京,接着,“广州号”先后飞抵廊坊、北平、沈阳、天津、上海、南昌,12月18日返回广州。此次全国环飞历时一个多月,“广州号”实际飞行7天,全程超过5600多公里,飞越了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山东等11个省份。这前所未有的壮举,使得之前几次航程不过百多公里的所谓“长途飞行”黯然失色,“广州号”每到一地,第二天必然成为当地报纸的头条,张惠长一夜之间变成闻名全国的新闻人物,各大媒体毫不吝啬地给他戴上了“中国的林白”这一桂冠。

不过,“广州号”首次环飞全国,既是一趟荣耀之旅,更是一趟冒险之旅。当时的机场设施极其简陋,跑道大多坑坑洼洼,空中导航系统也尚未问世,“广州号”飞行万里,只靠一个罗盘辨认方向,个中困难可想而知。在从南京飞往北平的途中,“广州号”就“冒冒失失”降落在廊坊乡间的麦地里,吓着了田里劳作的老农。第二天,它才再次起飞,在北平南苑机场安全降落。

1928年12月8日, “珠江号”由机长陈庆云领衔驾驶,从广州出发,飞抵上海,与“广州号”会合。12月20日,“珠江号”飞抵汉口,再由汉口飞抵长沙,12月30日由长沙飞回广州。此次“珠江号”的飞行,航程合计3560公里,它恰如美妙的伴奏符,使“广州号”的全国环飞更加惊艳动人。

旧闻新读

本栏目由广州日报独家与广州市国家档案馆联合推出,逢周四刊出,敬请关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