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晓华:中国经济新常态实际上就是习近平新常态
新浪财经讯 201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于8月22日-24日在河南郑州召开。本届夏峰会的主题为可持续增长的动力。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分论坛中,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紫金矿业执行董事邱晓华表示,总体来说,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实际上就是习近平的新常态,也就是把国际上通常一个国家在经历了经济危机、经济调整之后出现的一个过渡阶段经济运行态势称之为新常态,我们中国有了创造性,要打造一个未来更可持续、更健康发展的一种远景作为一种追求的新常态。
以下为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紫金矿业执行董事邱晓华在中国经济“新常态”分论坛发言实录:
邱晓华:我还是谈我对“新常态”的理解。刚才哈继铭谈了很多,我想这个题目说用未来的趋势、特征,其实旧常态说穿了就是粗放型、数量型、扩张的一种状态。因此,它是靠低成本来驱动的。“新常态”就是要转到一个集约型、质量型来进行发展,就是表明所谓的“新常态”和旧常态的差别。
具体来说有6个方面大家关心它的趋势:
第一,经济增长的速度,从速度角度来说由过去的超常规增长转到常规增长,也就是说我们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其实是靠拼资源、拼环境、拼债务,这样一种不顾子孙万代的,追求当期繁荣这样一种短势的发展模式,因此他获得是超常规的增长,每年将近10%这样的增长速度。“新常态”就不能够继续靠拼资源、消耗,拼环境的污染,拼债务的积累,这样一种粗放的模式去维持高增长,因为这是不可持续的。所以为什么要提出“新常态”?就是要由不可持续转到可持续,我想这是从速度角度来说,常规的增长,或者是常态下的增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增长呢?根据中国目前的生产力状态,根据目前的技术水平,根据我们目前市场的容量,根据我们制度的安排,以及国家到企业、到家庭这种管理能力综合来衡量,应当说未来中国在“新常态”的常规增长速度还是可以维持在7%-8%左右,至少15年。这一点我认为大家不用去怀疑,因为中国目前:第一是人均收入才刚刚接近7000美元,他要越到1万、2万,甚至更高点的阶段,他走的路还要很长,也就是说他成长的空间还足够漫长,不是说我们现在到了跟美国3万多美元、日本4万多美元,不是,我们将来要达到澳门目前了8万多美元等等,他们达到,大陆也同样要达到,因此可以说还有很大的空间。第二,中国的城乡差距很大,因此仅仅缩小城乡差距就足够支撑中国经济未来的高增长。这是一个最重要的理由,让城里人目前享有的现代文明成果让农村的人也能够享有,1:3的差距,可以想象这个差距要通过多少年的努力,1倍的差距要通过十年的努力才能缩小,2倍的差距至少需要20年,差不多拉近到1:1的状态。第三中国目前说穿了,我们所达到饱和程度的都是传统的、低端的产能,我们所要发展的,为生产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的高端的产业还远远没有发展起来,新产业的成长其实在中国来说还是一个天量的数据。比如说环保产业,至少是10万亿元级的,高端制造业是10万亿元级的,我们还有其它可以算出很多数字的,大家可以去算。所以从新产业来说它的空间才刚刚捅破一个窗口,还没有成为主导中国经济的力量。虽然从超常规转到常规,但是常规也还不够低于7%,至少可以维持15年,7%上8%左右,可能是中国经济未来常规增长15年时间,可能还能够守住的一个增加态势。这是第一点。
第二,结构,旧常态是非均衡增长,新常态追求的是均衡增长,从投资、出口、消费,需求角度来说要均衡,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来说要均衡,从东中西角度来说要均衡,从农村和城市角度来说要均衡,从不同阶层的角度来说也要相对的均衡,所谓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转到共同富裕,再有就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国防、党的建设也需要均衡。这是叫做由非均衡增长结构性的变化转到均衡性增长结构性的变化,就是目前大家看到的优结构,
第三,政策,过去旧常态主要是采取需求管理型,或者是叫需求管控型,而未来的政策将表现为供给管理型,也就是要通过创造新的供给来引领新的需求,来开拓新的市场,这是跟过去不一样的。过去只是说银根松一松、地根松一松,从需求的调控组合将来要更多的转到对供给的调控和管理来引领新的发展。
第四,改革,过去旧常态下的改革是局部的改革,而“新常态”的改革将是整体性的改革,是包括前面所讲的经济层面的、政治层面的、社会层面的、文化层面的,乃至生态、国防、部队(军队),以及党的一系列的改革相配套,这样整体性的改革,而不只是经济层面的改革。
第五,就是开放,开放在旧常态下可能更多是一种引进来为主的浅层次的开放,而在“新常态”是更多包含引进来和走出去深层次全方位的开放,也许在未来中国经济走出去的开放将会远比我们过去以外贸、吸引外资为特征的开放要深刻地多,也就是说我们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要由过去的商品输出转到资本和商品共同输出,这样一种全面的开放的格局。最核心的一个变化就是人民币要成为一个国际可兑换的货币。这是从开放角度来说在“新常态”将会有这样一个新趋势的形成。
第六,民生,民生角度来说就是由过去主要是追求数量型的改善要转向质量型的改善,通过全面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趋势的一种民生改善之路,而不仅仅只是一个数量型满足解决短缺的一个民生改善之路。
所以,总体来说,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实际上就是习近平的新常态,也就是把国际上通常一个国家在经历了经济危机、经济调整之后出现的一个过渡阶段经济运行态势称之为新常态,我们中国有了创造性,要打造一个未来更可持续、更健康发展的一种远景作为一种追求的新常态。我想这可能是我们在理解和把握新常态的时候要特别关注的,就是它离国际上所说的新常态不完全是一回事,它赋予了更多的前瞻性的考量。
中国经济现状究竟怎么来看,我想目前整体上中国还处在旧常态运营的状态,还远远没有达到新常态的那种状态。旧常态还是那种数量型、粗放型,靠政府刺激型的一种追求高增长、稳增长的一种运行态势。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一些趋势,可能政府也在力图通过简政放权,释放市场的活力,以及来增加政府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进一步来解决制造业目前所遇到的困难为组合一个新的发展增政策组合,也就是大家所看到的叫定向调控,就是以激活市场活力,增强政府公共产品供给能力,以增强或者是搞活实体经济为基本特征的政策组合,是目前阶段政策的一个表现。
中国经济目前从整体上看还处在爬坡、过坎的困难阶段,如果说我们能够在眼下这样一种状态里面走出来,我估计大概还需要二年左右的时间,中国经济才能够基本迈入新常态的初期轨道上。也就是说,到2016年中国经济才能恢复到真正的常态,而不是目前过度阶段的发展状态。所以对企业家来说还是要继续做好应对困难的准备,困难期还没有结束,可能还有二年左右的时间。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