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 正文

沈建光:新基建为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破茧重生创造积极条件

沈建光
2020-05-07 13:18:30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沈建光

2020年,“新基建”成为中国经济热词。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的范围;4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支持政策密集出台,新基建加速推进已成必然。

新基建究竟“新”在哪?对金融业的影响空间有多大?金融机构该如何抓住“新基建”的窗口机遇?又会面临怎样的挑战?

2020年,“新基建”成为中国经济热词。新基建不仅能在短期内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而且能够为经济转型升级打下坚实基础,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的范围;4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政策的密集出台给予新基建更多的支持。

那么,新基建“新”在哪?对金融业的影响空间有多大?金融机构该如何抓住“新基建”的窗口机遇?又会面临怎样的挑战?近期,沈建光博士接受媒体独家专访(记者:李冰),就“金融新基建”相关问题作出解读。 

以下为对话全文:

媒体:“新基建”与“旧基建”相比有什么区别,新在哪里?这和过去市场对新基建的普遍解读存在着怎样的差别? 

沈建光: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旧基建主要围绕“铁公基”,包括铁路、公路、桥梁、水利工程等大建筑,以在建工程、地产、水泥、钢铁、公路运输等行业为主。新基建强调“技术”、“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旧基建更注重民生服务、工业制造服务等,两者概念有本质区别。 

新基建从更大意义上来说,是数字经济的基建。此次抗击疫情中,数字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突出体现在强化社会公共安全保障、完善医疗救治体系、健全物资保障体系、助力社会生产有序恢复等各领域。新基建为“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破茧重生、求新谋变创造了积极条件。 

媒体:新基建对金融业影响空间到底有多大?对于开展“金融新基建”有哪些重要意义? 

沈建光:金融业应抓住历史机遇,进行转型改造,开展“金融新基建”建设,进一步提高营运质量和提供更高效服务。具体来看: 

  • 第一,有助于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随着“金融新基建”的推进,金融机构线上线下融合将加深,相互补充,扩大营收。比如,近年来,银行数字转型的提速,传统的银行网点近年来正持续减少。 

  • 第二,提供行业效率。金融行业数据积累多、数据存储大、数据流转快,具有发展数字科技的天然有利条件,在技术赋能下,金融机构将开发更多新产品,提高用户体验,从而提高行业效率和挖掘更多市场潜力。比如,目前各大银行积极助力打造智慧银行网点,而 5G 也为智慧银行网点更新迭代的技术支持。

  • 第三,创造新消费增长点。“金融新基建“将为金融业的消费发展提供新土壤。应当看到,新基建的核心在于支持数字经济发展,这既表现在疫情期间科技手段助力“全民战疫”与生产生活的有序恢复,也表现在疫情后数字科技助力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特别是推动数字新零售、智慧城市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金融机构应该利用这次机遇,布局相关数字经济的业务,创造新的增长点。 

  • 第四,有助于金融业结构调整。当前,金融业存在杠杆率过高,脱实向虚等问题,金融新基建的方向应是服务国家战略,支撑金融机构改革开放,金融新基建应包括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推进科创板、新三板的改革和扩容等,对金融结构进行调整,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媒体:从金融机构层面来看,推动自身“新基建”会从哪些方面着手?该如何抓住“新基建”的窗口机遇?又面临怎样的挑战?

沈建光:金融机构推动“新基建“应从发展直接融资、技术底层支撑、合作、基础设施建设、供应链完善等方面进行着力。具体来看:

  • 第一,抓紧进行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引进、研发或对外合作,提高技术赋能能力,并进行业务升级,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配合经济社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要求,推出更多创新产品和体验。

  • 第二,加强与数字科技公司的合作,提高运营效率和防控风险能力。借助数字科技企业的技术优势、海量数据和天然场景,找到合理、高效的评估企业信用风险的办法,从而突破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增长瓶颈,实现转型发展。 

  • 第三,完善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有助于更好更快地推动金融数字化、智能化、线上化发展。金融机构应加强数字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应强化数字化征信系统的建设,以应对更多业务的线上化发展;推进金融数字化技术标准制定,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云计算技术金融应用标准都已推出。 

  • 第四,金融科技创新从重视 C 端转为重视 B 端,以供应链、贸易链和产业链为基础推进产融结合式创新。 

确实“新基建“有助于金融数字化转型,但仍将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金融科技创新本身需要技术与金融的高度融合,而金融创新的速度可能赶不上技术创新的速度,需要金融科技能力的双向联动与提升;另一方面,金融新基建的创新也需要创新监管模式,增强数字化监管与合规能力的输出,推动监管规则框架形式化、数字化和程序化建设。 

媒体:目前产业互联网的成熟度远远不能满足金融机构发展小微金融对产业互联网的要求。而新基建的发展,为金融机构对公业务科技化转型带来哪些新的想象空间? 

沈建光:金融数字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服务小微企业的重要途径。 

首先,数字科技能够助力金融机构精准获客。近年来,特别是此次新冠疫情爆发后,用户消费行为、金融行为线上化迁移趋势不断加剧,加大线上场景用户获取和转化,已经成为传统金融机构自身难以突破的重大短板,这也为数字科技企业输出线上场景、流量和数字化获客能力提供了可为方向。 

其次,数字科技能够助力金融机构精细化运营。近年来,线上流量竞争日益激烈,精细化运营成为各类经营主体降本增效的关键环节。消费金融目标人群中年轻、小白用户比重较大,对价格和利率更为敏感,用户体验需求也更加多元,这为数字科技企业输出运营能力、改善运营效用提供了迫切的现实需要。数字科技可以将单项业务不准入、但实质风险可控的用户分流至其他产品线,显著提升流量复用、降低用户流失;可以整合开放生态权益资源,帮助金融机构搭建会员、积分体系,促动用户持续成长。 

再次,数字科技还能够助力金融机构实时风控。与公司信贷相比,消费信贷面向广大个人客户,笔数多、金额小、用款更灵活,对精准风控提出更高要求。在消金业务线上化迁移过程中,批量性系统攻击和远程行为欺诈风险高发,这为数字科技企业深度介入场景化、全流程的实时风控创建了“用武之地”。 

另外,数字科技可以接入工商、税务、海关、司法、社保、公积金等公共服务系统,判定多头、过度授信,并通过分析用户消费金额、频次、品类偏好及行为记录,更好地确认交易真实性,降低信用风险;可以实现身份信息在线采集、实时识别和地理位置等实时监控,降低贷前调查、贷后管理等环节的操作和合规风险。

本文原发于金融1号院。

(本文作者介绍: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

分享文章到
说说你的看法...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