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 正文

洪偌馨:网络小贷统一监管在即——正名与重生

洪偌馨
2019-04-19 12:10:35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洪偌馨

如果网络小贷得以纳入统一管理,不仅牌照的价值将实现一次重大跨越,在未来发展上的想象空间也大了许多。

前几日,我写了一篇感慨P2P时代落幕的文章,里面有一句话是‘从商业角度考量,完全达标之后的平台,其价值和前景可能还不如一家网络小贷。’

结合这两天网络小贷统一监管办法正在起草的消息,这个判断变得更加清晰。

我并不认为对于网络小贷的统一监管是个负面信息,相反,作为一个小贷公司的‘衍生品’,网络小贷的身份一直处于一个暧昧不明的状态,而这正好是一次正名的机会。

1

尽管最近几年,网络小贷的数量大增,看起来也获得了监管的默许,但说到底这张地方金融办发放的、可全国放贷的‘许可证’,还是有些站不住脚。尤其,随着网络小贷业务范围和规模的扩大,风险远远超出了地方监管部门可管控的范围。

2017年末,受现金贷风暴影响,网络小贷也迎来了一轮整改。随后发布的《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明确了网络小贷禁增量、清存量、去杠杆、控费率、查合规等内容,并给出了摸底排查及处置时间表。

业内人士表示,正在起草的关于网络小贷的统一监管办法其实就是这次摸底排查后的成果之一。一年多的时间,全国大部分网络小贷公司都完成了自查、整改、验收等流程。那么,接下来就要开始重新定义网络小贷的角色和价值了。

我从业内多个信源了解到,目前该统一管理办法尚未正式落定,但监管部门与各地网络小贷代表座谈时着重提到了几个重点,比如,注册资本金、杠杆倍数、接入央行征信、借款人为自然人等。

一些关键指标还存在争议。比如,注册资本金,有的地方建议是5亿,有的地方则建议要到10亿。而杠杆倍数究竟定到到几倍,各方的意见也尚未统一,目前有很大概率会一次放宽到5倍。

而另一部分涉及业务和操作上的内容,其实并不是新要求。在过去一年的整改过程中,关于借款人为自然人、单笔金额不超过30万等,不少地区早已经有相应的约束。

长期来看,网络小贷的统一监管对于头部公司的正面影响更多,因为身份合规了,杠杆放大了,且这些公司大都有行业巨头做股东,有足够的场景、用户和资金,业务基本都在合规的标准之内。

相对来说,对于那些中小型公司,注册资本金的门槛如果太高(假如要求实缴10个亿),不仅股东的注资压力大,公司现有的资源和模式能否支撑这么大一个盘子的发展也是一个问题。

再有就是一些涉及供应链、汽车租赁业务的网络小贷公司,考虑到单笔金额的限制,这类公司可能要考虑转型了。

2

从最近频频传出的各种监管动向来看,推动网络小贷的合规发展应该也是权衡各方利弊之后的结果。

信贷业务(零售和小微为主)是金融科技应用相对成熟、也最具价值的领域,通过网络小贷这个牌照,至少可以让大多数头部公司保留‘进场资格’。毕竟在一个金融强监管的市场中,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向C端放款的机构并不多。

所以,尽管存在杠杆等限制,网络小贷这张牌依然有很高的含金量,尤其在眼下这个市场和监管环境中。

P2P受到限制太多,备案前路未明;金融科技公司的身份、能力、门槛又难以界定;网络小贷是唯一一个,跟它们在功能上有重叠,又有一定进入门槛,且在监管可控范围内的一类机构。

从总体数量来看,目前国内的网络小贷公司在200家左右,真正有业务量的公司数量就更少了。尽管经历过一段蒙眼狂奔式的发展,但毕竟有对应的规则和监管部门进行约束,与P2P行业相比,情况还是要好上许多。

并且,相比P2P备案的复杂性,监管部门对于网络小贷的筛查、清理以及后续重设准入标准的工作量显然要小很多。

特殊的审批制度推动了网络小贷的发展,但也让其陷入了尴尬的局面。‘地方审批、全国展业’,这让网络小贷饱受诟病,也迟迟未能得到中央监管部门的正式认可。

如果接下来网络小贷得以纳入统一管理,不仅牌照的价值将实现一次重大跨越,在未来发展上的想象空间也大了许多。

比如,如果网络小贷全面纳入征信(其实过去已有不少地区的网络小贷接入了征信),一方面在C端业务上的发展更有利,另一方面是否也有机会顺势进入银行间市场进行融资?当然,这都是后话了,但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3

网络小贷的前景变得乐观也是源于大环境的变化。

互联网信贷市场的需求被激发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只是谁来满足这些需求的问题。过去两年,商业银行零售线、消费金融公司的大爆发和一些互金公司、P2P公司的衰退,正好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

尽管新金融进入了强监管时代,但不管是对于‘助贷’模式的认定,还是在互联网银行、网络小贷等牌照上积极推动和放宽,都表明了监管对于金融创新、金融科技还是留出了口子。

之前我复盘过网络小贷的发展历程,如果从2007年阿里小贷与建行、工行尝试联合放款算起(网络小贷业务试水),它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成长之路,它是中国互联网生态发展的伴生品,也是金融创新与监管博弈夹缝中的产物。

眼下来看,在这场新金融的强监管大潮中,网络小贷可能获得了一次重新出发的机会。

(本文作者介绍:洪偌馨,资深财经记者、主持人,自媒体“馨金融”创始人。)

分享文章到
说说你的看法...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