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 正文

工作得更少就会工作得更好

黑天鹅图书
2016-09-12 10:51:21

文/新浪财经机构专栏 黑天鹅图书出版《我们为什么不能拥有一切》 作者 安妮-玛丽·斯劳特

“工作得更少就会工作得更好”,这种规律尤其适用那些需要创新创意的工作。研究创新的专家们强调非线性思考和即兴发挥能力的重要性。比如,长时间散步,用不同于以往的眼光看待你所处的环境;抽出时间,停止工作,玩耍一番。这些都能提高人们的创造性。

工作得更少就会工作得更好工作得更少就会工作得更好

有关如何保持工作与生活之间合理平衡的建议非常多,甚至可以说形成了小有规模的产业。就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关于这一主题的书就出版了不少,其中很多我也曾拜读过。但是,这些书都瞄准了职场中人,尤其是职场女性,因为她们理所当然地被认为应该肩负起责任,把每天二十四小时掰成四十八小时、七十二小时来用,完成一连串无休无止、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来看待和处理这个问题呢?也许,这并非女性的问题,而是工作的问题。

我们几近绝望,深陷“重量不重质”的职场文化泥潭,机械地以为,谁干得越多谁就干得越好,或者说得更难听点,谁休假谁就是懦弱无能。我们总是认为,如果某人想要平衡工作与生活,或者想要在工作之外享受美好的生活,反映了他对工作缺乏全情投入的精神。这种先入为主的看法实际上折射出一种思想倾向:男人们应该有一个全职太太料理家庭,却不应该拥有自己的生活。

那年夏天,我进入纽约一家大型律所工作。我的工作模式依旧如故。尽管我对自己长时间埋头工作 的能力引以为傲,但当我发现我的一位好朋友,一位与我共事的律师,总能在晚上6点或7点下班,完成的工作却并不比我少,我有些坐不住了。

她明显更有效率,更少拖延,更少浪费时间读报纸或与其他人闲谈。后来,她成了纽约一家顶级律所的合伙人。她对我解释说,当她看到办公桌上有一堆工作亟待处理,她会立刻思考 用什么办法才能最高效地完成所有工作,哪些可以指派给其他人去做,哪些她得自己做。

2014年秋天,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首位女性首席执行官弗吉 尼亚·罗曼提说,她的高效关键在于她只做那些“只有她能做”的工作,而把其他“别人也能做”的工作留给其他人去做。当我听到她的话时,我不禁回想起我朋友 的工作习惯。

这是我得到的首次提示:也许我的工作模式并不能说明我对工作有多投入,而是我工作效率低下的证明。四十岁后,我的怀疑越来越强烈,家里一个婴儿和一个幼童要照顾,学校里一堆课要教,很多研究要做,待写的文章不停地在脑子里盘旋。于是,我与往常一样,坚持每天只睡五到六个小时。

这让我脾气火暴,记忆恍惚。安迪曾打趣说,那时我的状态堪称“浑身上下每个细胞都累坏了”。我会要求研究助手们在晚上九十点钟孩子睡觉之后到我家来开 会,而压根儿想不起来我们本来应该讨论什么问题。终于有一天,我受够了。人生太短暂,我无法忍受一直在疲惫的迷雾中踉跄穿行。我很快就发现,实际上如果每 天能睡七八个小时,我会更开心、更友善,自然也更高产。

我也曾建议很多学生将他们的职场生活分成不同的阶段:可以随时加班、随时出差去往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阶段;由于肩负照顾家人的责任或者想减慢生活节奏,做些自己觉得重要的事情而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阶段。为了某些值得奋斗的目标或为某些值得信赖的人呕心沥血辛勤工作的经历,往往让人欣喜,对个人事业的成长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这中间,你可以也应该穿插一些短暂的间歇,更好地照 顾自己。通常情况下,无视员工的工作成效——用完成工作的速度和质量来衡量工作成果,过分重视员工出勤的情况,实际上是非常糟糕的管理方式。

少就是多,工作得少意味着工作得好。实际上,越来越多的数据证实了这一结论。根据新近的研究,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们每天真正有效率的工作时间比从事体力劳动者更短。例如,微软的员工报告说,在一周四十五个小时工作时间中,只有二十八个小时是富有成效的,平均每天六个小时都不到。未来学家萨拉·罗宾逊也 发现同样的规律:知识工作者每天从事的劳动应不超过八个小时。因为满八个小时后,他们就开始犯错了。

“工作得更少就会工作得更好”,这种规律尤其适用那些需要创新创意的工作。研究创新的专家们强调非线性思考和即兴发挥能力的重要性。比如,长时间散步,用不同于以往的眼光看待你所处的环境;抽出时间,停止工作,玩耍一番。这些都能提高人们的创造性。专家建议我们应该调整工作日的生活节奏,利用间歇让自己的大脑天马行空地思考。如果没有玩 耍的时间,我们绝对不可能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将事物联结在一起,而这正是洞察力的精髓所在。

(本文作者介绍:磨铁图书旗下全资子品牌,主要出版方向是财经和励志,为读者提供领跑世界的力量!)

分享文章到
说说你的看法...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