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 正文

淘宝诞生这十年都做了啥?

2015-06-30 14:18:23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机构专栏纽约金融论坛 作者 王剑(纽约经济论坛专栏作家)

先是偶然交换(跳蚤市场),而后发现商机,开始商业。淘宝就是把人类贸易活动的起源又在网络上演绎了一遍。阿里不是一个“坏孩子”、“颠覆者”,我认为这是过度解读的。它没那么坏,它只是人类的历史。

淘宝诞生这十年都做了啥?淘宝诞生这十年都做了啥?

淘宝的十多年,就是一部人类经济史。

我们从淘宝网成立的2003年说起。而此前,成立于1999年的阿里巴巴(B2B)已经运作了4年左右,并于2002年开始盈利。当时阿里巴巴并不出名,据当时做外贸的朋友说,国内贸易会使用阿里巴巴,但对外贸易则用另外一家更大的B2B网站。

当时网络业正从1999年第一次网络泡沫崩溃中复苏,大家正在热烈地讨论和实践电子商务。在校园中,我和很多同学一样,办网站,并尝试在网站上卖东西。当时网络信用环境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差,你做个网站,摆出商品、价格和联系方式,别人搜索到了,就会来询问,谈好了就直接汇款过来(我于2000年的第一笔网上购物也是通过邮政汇款,购买了张雨生1992年的《大海》专辑大陆引进版正版磁带,当时银行汇款都还没普及)。我们收到款后,就把东西寄过去。很多人还是愿意给远方的陌生卖家汇款的,但更多人可能觉得这样有风险,所以不愿意网上购物。

除自建网站外,当时也已经开始使用易趣网这样的C2C平台,一般使用拍卖的形式,但易趣网向交易双方收费,因此在国内热度不高。

一、从偶然交换到贸易

2003年淘宝成立时,由于有易趣的使用经验,我马上就认识到这是一个易趣的山寨版,并且是免费版。于是便在淘宝注册了店铺,在上面又买又卖。由于当时我已经有三年网购和网售经验,因此了解什么样的东西可以上网买,以及什么样的东西适合上网卖。

最初,没有支付宝,大家的支付方式和开始时一样,买方直接向卖方汇款。这当然是有很高风险的,很多人不敢这样轻率地汇款。为此,淘宝设计了支付宝,先由买方将货款支付给支付宝,买方收到货后再确认收货,卖方才收到货款。这一“信用中介”功能是里程碑式的,交易活动多起来了。

但其实有一点需要注意,即跳蚤市场和商业市场的区别。易趣的基本定位是跳蚤市场(双方把自己不用的东西拿上面交易,目的是处置闲置物品,这不是一个严格意义的商业市场,商业市场的目的是赚取利润)。淘宝一开始的定位是什么现在无从考证,但至少在成立之初也是跳蚤市场,在上面能够买到很多大家摆上来的稀罕物品,包括我现在收藏着的很多绝版唱片和书籍,都是当时在淘宝获取的。而我自己有些不再需要的书籍唱片乃至其他用品,也在上面变卖了。

再后来,我发现学校书摊有很低折扣的正版书籍(是印刷厂的次品,大书店不要的,书摊上三折左右在卖),外地买不到,我加个差价,按六七折放到淘宝上也会有很多人买(当时当当网卖书在九折左右)。因此,我的店铺已经慢慢从跳蚤市场,逐渐有了商业市场的味道。同时,我发现淘宝上非跳蚤性质的店也渐渐增多了。

讲到这里,精通人类经济史的朋友或许能够联想到,人类的贸易活动也是这样,有一个从偶然交换到为利润而交换的过程。最初,人类生产了只够自己使用的物品,比如河姆渡人烧制陶器,用来煮肉吃。后来,生产有些富余,陶器多出来几只,有些多余,就拿去和别人换自己刚好紧缺的物件,于是有了偶然的交换行为。

再后来,有的人发现自己做的这些陶器很受欢迎,而别人做不了,他们也喜欢自己做的陶器,于是地也不种了专门做陶器,拿出去换回自己所需的衣食等物品。于是,以利润(起初是以实物形式表现的利润)为目的的交换便产生了。这便是商业的起源。交换行为越来越多后,物物交换显得麻烦,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就出现了。

这一过程,和淘宝几乎一模一样,先是偶然交换(跳蚤市场),而后发现商机,开始商业。淘宝就是把人类贸易活动的起源又在网络上演绎了一遍。当然,货币起源这个环节不用重演了,因为货币现成的。后面我们还会看到,淘宝还会重新演绎一遍人类金融活动的起源。

然后,不出意料之外,淘宝最终更进一步,成为商业市场,即大家是为了获取利润而在上面做生意(不再是跳蚤市场)。这大幅受益于阿里巴巴此前的运作经验,从而使淘宝不会局限于做一个跳蚤市场。换言之,淘宝是一个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网络版。这其实是淘宝一个很关键的质变,从此它走上了和易趣截然不同的路径,成为一个网络版的小商品城

淘宝(后来又有了天猫。天猫虽然声称B2C,但一开始也是小微企业2C,所以和C2C区别并不大)将C2C模式发挥到了极致,交易规模慢慢变大。原本我们这些电子商务的早期实践者,最终被职业卖家所替代。也就是说,阿里系统里汇集了大量的职业卖家,他们在上面售卖商品,并以此为生。不知不觉,这个群体如此之大(再加上上下游,比如淘女郎也就是模特、店铺设计员、快递员等就业形式),以至于阿里成为了解决就业的大功臣。

二、从贸易到金融

随着贸易的发展,伴随着大量现金的流进流出。这时候,总会有生意好的人,存下大量现金,产生理财需求。而又有人想借钱进货,扩大生意,于是有信贷需求。而汇兑行为,又会使汇付服务商(就是支付宝)手中沉淀下大量现金,可供出借。

熟悉近代金融史的朋友已经联想到了,这便是意大利等处近代银行业的起源。佛罗伦萨的商人需要向海外汇款,或兑换货币,而坐在河边板凳(意大利语banca,而后演变为英语bank)上的商人提供这些服务,最后他们自己手上沉淀下很多在途资金。后来他们发现这些沉淀资金虽然每天有进有出,但最终的余额是稳定的,于是他们将这些钱借给商人(他们拿去做生意),并赚取利息。近代银行于是诞生。

只可惜,支付宝虽然有大量的沉淀资金,但监管办法规定不能拿去放贷(而要托管在银行),因此支付宝最终没能直接变成银行。但是商人们的信贷需求、理财需求是存在的,于是阿里自己拿钱出来,开办了阿里小贷公司,给他们放贷款(商户们的历史交易记录足以用来证明其资信水平)。同时收购了基金公司,开办了余额宝(货币基金)业务,提供理财服务。因此,阿里金融成型,这也是对人类近代金融起源的一次网络重演。

讲到这里,其实只是把淘宝十多年的历程解读了一遍,我们最终的结论:阿里的历程,只是人类活动在网络上的重演。因为比起现实世界,我们多出来一个网络虚拟世界,因此现实中的历史又重演了一次。我相信,历史选择阿里是有偶然性,但没有阿里,也会有其他人来承担这一角色,这是历史的必然性。历史总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结合。

所以阿里不是一个“坏孩子”、“颠覆者”,我认为这是过度解读的。它没那么坏,它只是人类的历史。

三、小结:两次重演与银行问世

首先,我们先看第一次重演,即对商业贸易起源的重演。这次重演,其实就是义乌小商品模式的网络版。义乌模式,刚刚成立之时,也背负着“假货”、“逃税”两个标签。这和如今的阿里一模一样。我只能说这有其规律性,不必过度谴责阿里。当然,我也知道必然会谴责阿里,正如当年质疑义乌一样。怎么办?打假是肯定要做的,义乌温州这些市场前沿地区都经历过打假的过程,积极配合打假就对了(而不必非得证明自己有理,表明自己无辜),不必要上纲上线。至于逃税,这也是事实,不必否认。但我也不赞成国家就得马上征税,因为国家出于支持小微的目的,暂不课税也是合理的。当然,这会对线下商户是相对不公平的,这个问题另想办法。

其次,再看第二次重演,也就是由贸易衍生出金融。当前的争议,是在于阿里金融是否会颠覆传统金融。对于这一点,我觉得更是无中生有。有可预见未来内,阿里金融依然定位于自身的客户群体,比如这些网络商户。阿里通过分析网络商户们的历史交易数据,来为他们提供信贷服务,皆大欢喜(据了解,目前阿里小贷的资产质量还是不错的)。这些商户根本就不是传统银行业的覆盖范围。

所以,阿里金融与传统银行,客户定位截然不同(至少信贷领域是这样),阿里金融弥补了传统银行的空缺,是好事,为何有冲突?至于余额宝,则是因为其诞生于钱荒时期,收益率超高,因此吸引了大批客户。放到平时,大家收益率相近时,也就没那么大吸引力了,所以说余额宝分流存款也是危言耸听(存款分流确有其事,其实是历史规律,银行行业转型中的正常现象,有没有余额宝都是一样)。

而在我国现阶段,银行业仍然是金融的主要子行业。所以,从开办金融,到开办银行,也是顺理成章的事。目前来看,浙江网商银行商业模式还不是太清晰,我们只知道她会基于阿里掌握的大数据发放贷款,支持网络商户和消费者。至于存款怎么来,尚未有清晰结论。不过,存贷比已经取消,实在没存款还可以向其他银行“批发”资金用于放贷。阿里体系每年超过1.7万亿元的电商交易额(以及其他数据),为浙江网商银行提供了广阔的业务空间。

在此浙江网商银行开业之时,我们给予良好的祝愿,希望她能够成为一家人民的银行、伟大的银行。

(本文作者介绍:)

分享文章到
说说你的看法...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