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美股

干货|融360早期投资人周炜:AI带来新的金融创新机会

新浪科技

关注

新浪科技 王上 整理

北京时间11月16日晚间,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融360旗下的简普科技(NYSE:JT)成功登录纽交所,股票代码JT。根据纽交所显示,简普科技开盘价为8.25美元,较发行价上涨3.13%。按开盘价计算,融360市值为13.6亿美元。

作为融360的A轮投资人,创世伙伴资本创始主管合伙人周炜受邀出席融360的上市敲钟仪式。“衷心祝贺简普科技成功登陆纽交所。作为最喜欢技术驱动平台模式的投资人,成为融360的早期伙伴,一路陪伴他们光速成长,我觉得很幸福。大清和团队这些年努力实现的独立开放平台的独特模式以及背后的搜索推荐技术、金融大数据、人工智能,已经证明能够给用户和金融机构提供巨大价值”,周炜说道。

作为KPCB(凯鹏华盈)前中国主管合伙人,周炜偏爱创新金融领域,并投出了宜信、京东金融和融360三个独角兽。周炜从创业到投资,他个人和金融的关系,延续了23年。在融360敲钟之际,周炜分享了他在金融领域的投资心得。

在周炜看来,创新金融服务在四个层面大有可为,第一是服务和渠道创新;第二高铁改道式结构创新;第三是社交化媒体和大数据人工智能带来革命式的创新;第四是还有应用场景的创新。

大数据还有人工智能,周炜认为会给金融行业带来巨大改变。在未来,金融类的企业技术内核将成为第一位。

以下根据周炜自述整理:

谈投资创新金融领域心路历程

1994年的时候,我加入实达开始参与创业,就一直都在和金融科技打交道。

2007年我投第一个项目国政通,市场上还没有创新金融这个赛道的说法。在当时的中国,我们没有谁会认为个人可以做一个金融机构,不可想象。

最开始投资,只是因为之前11年的创业经验,都是在金融行业信用卡支付方面做技术和系统,所以对中国的信用环境的缺失感触很深。在美国读书的两年,对他们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很多信用的用途感受非常深。

当时的判断,因为改革开发对金融是保护领域没有大的冲击,金融未来势必会有很多的机会,但是基础设施是先行要素,因此我们先从基础布局。

在投资国政通(主要做防欺诈服务)之后,我接触了更多的跟金融相关的互联网应用。

2007年,我认识了唐宁,当时尤努斯在南亚进行小额贷款的模式,我们和唐宁经常沟通这个事情。之后就逐渐形成一个观点,就是目前阶段,互联网和大数据已经真正能在金融上扮演重要角色了。

之前技术在金融领域,主要存在于硬件、软件的结合交易相关的环节。但是从那时候开始,我们认为,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在金融行业,会出现一些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模式。

所以,2009年,我们投资了宜信。投资宜信之后,我们就清晰地认识到了创新金融会是一个超级赛道,会产生大量的创新公司。

宜信做的事情,我自己把它称为高铁改道式的创新。以前我们所有金融行为都得通过银行。宜信让我们看到一种机会:互联网能够让人和人之间,直接发生关系,不需要通过一个金融的中介机构。个人同个人完全脱离传统金融体系,会提供更多交易模式的可能性。

融360就更清晰了,他其实是建立了一个技术平台,这个技术平台上面运行的可以不是金融产品,可以是任何产品,所以这个技术平台是核心,而不是产品核心。有核心技术驱动的金融产品对接平台,让金融产品销售以及用户需求得到匹配。跟去哪儿的模式一样,去哪儿是通过大数据和技术来实现旅游产品的匹配和销售,我觉得这个逻辑是完全一致的。

此外,融360的高管团队已经做了10多年相关的工作了,不管是对风控还是对金融的理解,经验都非常丰富。所以我们当时是毫不犹豫,就算当时他这个成品还没出来,我们还是决定投他。

过去金融创新的五个阶段

那么,过去金融创新的整个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呢?

首先是渠道创新,互联网一开始在金融方面的应用,最早其实是在保险和金融产品的销售,实际上更早大概就开始了。

但是它的金融创新特征很小,因为它仅仅是一个新的销售渠道,就是用互联网来卖这些东西,利用互联网来提升效率,这是第一阶段,大概在2008年之前。

第二阶段我觉得是基础设施的创新,包括征信体系。这个到现在其实都没完善,仍然在进行中。这个阶段大概从2007年开始,在我们投资国政通之前,单独的个人征信体系公司还没有什么投资,我们是第一个。现在基础设施的创新,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社交和大数据给征信体系提供了更多维度的标志物,未来应该会非常好。

第三阶段,是金融领域结构性的创新。2009年我们投资宜信的时候,开始不光是在销售渠道创新了,不光是让卖东西多了一个渠道的要素,它是把资金的流向重新改变了,银行的中介作用,在这个体系里变的非常薄弱。

这种高铁改道式创新,震撼了大量的金融创业者,只有在互联网时代,这种个人和个人有效的金融链接才成为可能。互联网金融真正作为一个投资标的,就是从这时候开始。

第四阶段,接下来就是产品的创新,产品创新大规模出现应该开始于宜信之后的一两三年,大概在2011年开始。以前大家是在让金融更有效率,同时宜信这种创新在让资金流向发生改变,到2011年大家认识到,渠道建了很多,却发现市场上没有足够多的好东西供应给市场,没有足够的优良的金融资产和产品。大家可以买的仍然是股票和房子,要不就是基金,保险单一,严重面临产品供需不对称问题。

这时候需要的就是产品供应端。所以从保险开始,出现了针对垂直领域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基于大数据,针对垂直领域的新的险种越来越多。从金融产品来说,也有更多的金融产品产生,甚至出现了包括基于一些所谓衍生品的产品,把一些资产重新打包,产品化都出现了,包括海外的一些资产。这些都是在这个阶段。

最后,比特币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完全颠覆性的创新。比特币是从金融底层开始颠覆,金融的基础是因为信用,所以产生了货币。货币是一个很好的发明,人类一开始用贝壳,后来用铜、黄金、白银进行货币交易,包括纸币。而在比特币的创新下,通过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实现货币的信用背书,从而实现去中心化,传承千百年的货币体系逐渐被颠覆。

所以到今天为止,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仍是一个非常争议的话题。产品上我们觉得是一个好产品,但是因为太新了,全球范围内,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实施有效的监管,风险与机会并存,全球对他的接受程度,也会面临很大挑战。

未来创新金融的四个层面

创新金融服务,在我看来,主要是四个层面。

第一是服务和渠道创新,基本上是利用互联网帮助金融行业更好的更有效率、更低成本卖产品,这是目前最成熟的一种模式。

第二高铁改道式结构创新,为什么叫高铁,因为高铁通不通过对经济有很大影响,如同古代的运河一样。

第三是社交化媒体和大数据人工智能带来革命式的创新。金融产品服务上,很大的一个问题在于风险如何控制,过去主要靠个人信用报告。中国信用报告本身不完善的领域,没有很好的办法控制风险的时候,社交化图谱可以用大数据挖掘,它的图谱可以看到他和谁在交流。

对社交化媒体和大数据的挖掘,可能会起到比央行征信报告更好信用度的分析,基于这些可以做到很多的产品。例如京东金融,它做的京东白条就是基于你的消费经验,它对你所有消费行为的掌握和历史的掌握提供信用服务。这都是社会化媒体和大数据创新带来的一种创新。

而人工智能在金融方面的应用,今后3到5年,能看到技术能力占到70%的重要性的公司出现。

而且大数据和AI,可以让创业者来针对垂直特征的人群做定制化新产品。对于金融公司而言,以前这是不可能的,没有足够的大数据和技术支撑,是没办法在效率和成本合理的状态下设计产品的,今天都可以实现了。以前没有产品覆盖的领域,今天可以覆盖了,所以可以创造一个新的以前不存在的增量市场。这是我们觉得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仅仅单独增加一个销售渠道。

第四是应用场景的创新,为什么会有这种创新呢?因为过去成本结构太不合理了。举个例子,可能为了装修房子,或者买家具,你要去贷2万块钱,这种消费贷款以前到银行去申请,非常非常繁琐,而且几乎90%都要被拒掉,为什么被拒掉?不是因为你信用不好,而是他们觉得就这点钱,我还要花时间去搞,对他们来说成本不合算。

但是创新金融公司,通过技术手段,已经没有网点拖累了,它的成本是能够做到的,我们看到大量的公司在做。这块的钱,可能还是银行出来,但是整个贷款的审核、审批过程是他们完成的,因为银行的成本做不了这种金额的贷款。

比特币是一个完全颠覆性的创新,数字货币是独立于现有金融体系外的,这是一个真正颠覆性的创新,不受限于现有金融架构,而是彻底瓦解,这个革命是相当剧烈的。

但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创新,也是基于现有金融逻辑的结构性创新,在金融体系内开始进行创新,如跨行结算,信用背书,风控等,将流程的实现方式彻底改变,为金融创新在不同层面的应用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

十年前投资创新金融,更看中的是资源型。那个时候虽然我们追求的是技术内核,但技术绝对不是第一驱动力,第一驱动力是对中国用户行为的理解,换句话来说创业者对用户行为的理解,给你带来的价值,可能会超过技术内核有多强大。未来,金融类的企业技术内核将成为第一位。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哪方面的创新,现在必须回归金融本质,必须重视风险控制和信用的本质,金融,并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创业者拍拍脑袋就能干的。

寄语金融领域创业者

对于正在金融领域的创业者,我有两句话想分享:

第一句话,我认为创新金融这个领域,创造出来的独角兽公司,会超过中国互联网领域创造的独角兽公司的总和。会有几十家独角兽公司,在创新金融领域出现。

这个领域市场太大了,痛点太多,原来的那些竞争者留下的空隙太多,离钱很近,赚钱比较容易。而且和纯粹的互联网不一样,它并不是一个一家通吃的竞争格局了。

第二句话是,我希望这个领域的创业者,都应该抱着把饼做大的心态来做这件事,我觉得这个是现在很缺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