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信托

行业研究:2018上半年信托投资策略报告(下)

新浪投资综合

关注

三、2018年信托投资策略

1、基础产业类信托仍将是稳健投资者的最佳选择

基础产业类信托产品因隐含政府信用,曾经是信托公司和投资者眼中零风险收益高的代表。近两年,基础产业类信托产品由“高歌猛进”到“平稳过渡”。2017年12月,基础产业类信托产品发行规模超过440亿元,为2018年打开了一个良好的局面。

基础产业类信托产品依旧是稳健高净值投资者的最佳选择,可以从一下三个方面来看:

其一,发行规模预计有回升空间。随着相关监管政策趋严的影响,该类信托产品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但地方政府融资需求并没有因为监管政策的收紧而戛然缩减。我们预计,一季度开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有望呈现止跌回稳走势,全年增长约为6.4%,且投资结构将继续改善。因此,未来基础产业类产品规模仍有回升空间。

其二,预期收益率可观,处于近一年来的高位。从下图可知,在信托产品的投向分类中,基础产业类信托产品的收益始终处于较高的水平,尤其是2017年6月份以来,基础产业类信托产品的收益上升趋势更为明显。我们预计,2018年产品收益率有进一步上浮的空间。

其三,国家的整改有助于风险释放。2017年12月底,财政部接连两次通报了贵州、江苏、江西、四川等四个省份处理部分地区违法违规举债担保有关情况。只有项目本身依法合规才能被市场所接受,针对地方基础产业项目的融资更加规范严格。项目合规性要求更高,风险可控,增信措施到位,基础产业类信托产品的风险预计将进一步降低。

近年来,信托业根据政策导向和监管要求,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严控风险、创新模式,探索开展PPP、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模式,配置于基础产业领域,助力基础产业转型发展,有助于防止因行业快速下滑带来的经济和金融风险。

2、房地产类信托预计收益将继续上行,但风险加大

2017年,受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银行收紧了对房地产的信贷,导致房地产信托在去年实现逆势增长。根据用益检测的数据显示,2017年房地产类集合信托募集资金4367.05亿,较上年同期增长121.89%。房地产信托的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也从年初的6.75%上升到年底的7.49%。

展望2018年,从政策面看,银监会年初下发通知,规定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开展银信类业务,不得将信托资金违规投向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股票市场、产能过剩等限制或禁止领域。对信托业的强监管,意味着2018年房地产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将被大幅限制,房企资金获取难度再度加大。因此,我们认为房地产类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在2018年还将继续上行。

但房地产类信托面临的风险也持续累积:

首先是国家对去杠杆和抑制房地产泡沫是不可能松懈的。目前“房住不炒”已成共识和国策,预计未来五年房价不会出现大涨的情况。且未来几年,房企将持续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窘境。

其次,房地产市场在2018年难以再现较好的市场行情。在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政策下,未来销售型住房市场将会萎缩,房地产销售、房地产投资增速都可能明显下滑。随着房地产市场预期的整体下滑,房企通过销售快速回笼资金的难度也不断增加。

最后,房地产企业本身实力参差不齐。大型房地产企业融资情况稍好,而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受到政策的影响更甚,更加依赖于信托渠道的融资,容易发生资金断裂的情况。这种情形下,房地产类信托的风险势必加大。

综上,房地产信托产品的不确定性风险正在持续累积。在未来打破刚兑以及房地产市场或表现分化的情况下,投资者不能盲目盯着预期收益率,而是要综合评判产品风险。

3、证券投资类私募产品是风险偏好较高投资者的极佳布局时期

回顾2017年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情况,在强监管下,私募基金总体规模虽然大幅增长,但证券私募2017年规模反而缩水4803亿元,降幅高达17%,目前规模为2.29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百亿规模及以上的私募管理人数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87家,比2016年底增长了54家,增幅达40.6%。一方面是证券类私募基金总体缩水,但行业的马太效应却愈加明显,一些明星私募管理机构不缺资金,甚至很多大型私募都在控制规模,以做好业绩为首要目标。随着时间的沉淀和积累,那些业绩、风控、投资团队稳定的成熟私募就会脱颖而出。

从各类策略私募基金2017年全年业绩表现看,各类策略私募基金平均收益率均为正数。国内蓝筹股走势较好(沪深300全年涨幅 21.76%),股票多头策略基金平均收益率最高达11.04%,高于其他策略类基金,其次是组合策略基金9.61%及股票多空基金7.16%。

从主流机构发布的2018年投资展望看,偏乐观成为市场主旋律。 不仅对二级市场保持乐观,更坚定看好行业的发展。我们认为,随着A股市场价值投资理念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2017年公募和私募基金的高投资回报示范效应,未来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获利的概率大为提升。

在此刺激下,证券投资类私募产品的发行和热销会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以此同时,政策面也客观有益于资本市场。在宏观金融降杠杆、遏制房地产泡沫的大背景下,楼市盘整,各类去通道业务缩水,使得大量资金的投资渠道收窄,尤其在股市走向慢牛的预期下,使得大资金开始部分进入证券投资类产品市场。从资产配置的角度看,对于风险偏好较高的进取型投资者,我们认为目前应是配置的极佳时机。

4、消费投资类信托有可能成为未来较为看好的品种

尽管中国整体GDP增速正在放缓,但消费市场规模仍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居全球之冠。预计到2021年,中国消费市场将扩大近一半,达到6.1万亿美元的规模。换句话说,未来五年中国消费市场将迎来1.8万亿美元增量,大致相当于目前整个德国消费市场规模,而且超过所有主要经济体消费增长量的四分之一。

消费信托是信托公司以分担、共享为核心理念,从消费者需求出发,通过甄选消费产品,向产业方进行集中采购,让消费者获得高性价比的消费权益。其间,通过对产品运营和资金运用的监管,以达到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一种信托模式。近年来,在信托业务面临转型、资金面紧张等外部压力下,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将拥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消费信托看作是其重要的转型方向。

自2013年,中信信托推出“嘉丽泽健康度假产品系列信托项目”,开创国内消费信托先河后,已有包括长安信托、西藏信托等多家同业试点此类业务。据悉,目前市场上消费信托已涵盖医疗养生、酒店住宿、海岛旅游、影视娱乐、珠宝钻石、手机家电等领域。

对于投资型消费信托而言,核心业务逻辑为投资,客户向消费信托投入资金,信托公司与供应商共同成立有限合伙基金并作为 GP,消费信托项下的资金作为有限合伙基金LP参与项目投资,在有限合伙基金运作期间供应商承诺为项目参与方提供一定的消费权益,包括商品或者服务;

信托公司负责对供应商提供的消费权益进行管理与分配。从已发行的消费信托产品来看,消费信托还没有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这一业务还属于创新的业务形式,仍处于探索阶段。我们认为,投资者在考察该类项目时,不仅要关注项目本身的各项保障条款,也要关注相关信托公司以及服务或产品提供方的实力和口碑等。

5、资管产品仍然是信托产品的替代首选

从监管来看,自2016年以来,券商和基金子公司资管业务就已经进入整顿周期,2017年更是有更实质的推动,以“去杠杆,防范金融风险”为原则,在每个领域都有重点措施推进。银监会重点整治同业理财,避免资金空转;证监会突出关注资金池业务、去通道、降杠杆;保监会检查保险资金运用存在的风险问题。

同时,各监管机构都对双录有了更为细致的要求,财政部更是从收资管产品营业税改增值税出发,推动资管产品税收监管的深化。资管行业历经了2年的严厉整顿,这一过程伴随着优胜劣汰和资源优化配置,客观上也使得资管市场集中度进一步上升,资管行业运行能力得到提高。

从风险来看,截至2017年3季度末,信托业资产余额为24.4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风险资产余额为1392.41亿元,风险资产率为0.57%。受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影响,近年来信托产品违约事件明显增多。而截至2017年底,券商资管规模16.8万亿元,基金子公司专户规模7.4万亿元,期货资管业务规模0.2万亿元,较2016年分别下降4.44%,17.7%及28.57%。

目前市场上关于资管违约产品不多,风险爆发系数不及信托产品。此外,从收益角度来看,资管产品收益一般高于信托产品收益率。因此,我们认为资管产品已经逐步走向成熟,是信托投资者可以选择的安全理财产品。

6、追求高收益产品的投资者当关注股权投资类私募基金

随着债权投资收益下降而风险增加、股票市场大幅波动、房地产面临大力调控、海外投资受到外汇额度限制等因素的制约,在经济转型、增速放缓、新旧动力转换的宏观背景下,我们认为,追求高收益产品的投资者应当关注跨周期、主要投资新经济的私募股权资产。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样的背景下考虑资产配置,私募股权投资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投资方式。因其较好的风险收益比和持续的政策利好,受到高净值人群的普遍青睐,以下是各类资产投资回报率:

从整个国际大环境来讲,现在全球信贷扩张已经进入尾声,日本欧洲相继进入负利率时代,货币政策已经不能推动整个经济的复出。经济复出唯有依靠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这就是股权投资的作用。从国家层面来讲,中央政府大力支持高新科技行业发展,鼓励企业并购重组,一级股权投资市场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中之重,这就是股权投资时代开始的号召。

此外,我国也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调整升级阶段,政府引导基金先行、创业环境的不断改善及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加上监管新政促使行业更加规范,这一系列的利好,都为私募行业的可持续性和选择性提供了充分的发展保障,整个行业则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会与市场空间。

我们认为,如果说城镇化是过去几十年的最大的投资机遇,普通投资人把握住城镇化趋势,通过投资房产获得了资产的大幅增值。那么现阶段的机会就是股权投资,它将是未来10-20年内中国经济领域最大的趋势,是追求高收益产品的投资者不可或缺的资产配置方式。

对于高净值人士来说,参与股权投资的方式有以下两种:

(一)直接投资:这对于投资者的专业水平和资本金要求都比较高,这是机构投资者和很多超高净值企业主通常采用的投资方式。好处在于,可以直接管控,发挥更多自身专业优势,过程透明,决策快;缺点是,对资本要求高,投资者专业度水平影响投资项目决择,容易干扰被投企业的管理运营等,从而造成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

(二)通过股权基金投资:是多个投资人的集合资金,对单一资金量要求低,是专业的投资机构,代表投资人利益,投资团队化运作,更专业更规范,对风险的把控更好,资源整合能力强,也有助于被投企业的估值提升;缺点是,这样的机构鱼龙混杂,投资者不易选择,基金运作过程中容易产生人文风险,投资人不能直接参与项目管理,管控过程不清晰。随着行业管理的不断加强及市场优胜劣汰,这种风险将不断降低。

文章来源:用益研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