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爱因斯坦与普林斯顿

中国科学报

关注

编者按

在中国当代科普图书出版史上,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哲人石丛书”是一套绕不过的丛书。自1998年出版至今,25年间“哲人石丛书”累计出版153种图书,创下了国内科普丛书中连续出版时间最长、出版规模最大、选题范围最广的纪录。出版人潘涛是这套丛书最初的两位策划者之一,在丛书出版25周年之际,本版特邀他讲述丛书出版的点滴往事。

“哲人石丛书”部分书影。

■潘涛

今年是“哲人石丛书”(以下简称“哲人石”)出版25周年。1998年底推出第一批共4种——《确定性的终结》《PCR传奇》《虚实世界》《完美的对称》,都属于“当代科普名著系列”。《确定性的终结——时间、混沌与新自然法则》是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普利高津的力作,乍一看似乎与爱因斯坦无关。爱因斯坦说“时间是一种错觉”,普利高津却认为时间是我们存在的基本维度。

从一开始,“哲人石”的设计就是希望通过若干年的努力,陆续展开3个系列,分别是“当代科普名著系列”“当代科技名家传记系列”“当代科学思潮系列”。“哲人石”一翻开,缺一篇“总序”貌似是一个小小缺憾。时任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社长也是“哲人石”的“总舵主”翁经义曾经提醒我,是不是草拟一篇“总序”。确实,作为系列丛书,一般都有“总序”。可是,我们见过许多丛书的“总序”很快就过时了,无法涵盖丛书的进一步发展。我与丛书策划者之一、科普名家卞毓麟老师讨论了一番,干脆不设“总序”。做这套丛书,我心中的榜样乃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的“普林斯顿科学文库”(Princeton Science Library,以下简称PSL)。

2023年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意义》出版101年,也是其作为PSL第一种面世101年。PSL具有统一的设计风格,百年不变,但没有“总序”,没有主编、策划者、编辑的姓名,每一种书上都见不到丛书的书目,而且出版不疾不徐,甚至没有什么像样的营销推广。这套赫赫有名的科普丛书,问世101年,仅出版了76种图书,平均每年不到1种。可惜,国内居然没有出版社将其成套引进。只有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年在运作“哲人石”的同时,从中甄选了10种,于2001年推出中文版。

“哲人石”既然想向PSL看齐,成为科学文化品牌、科普图书标杆,就不能够单纯追求品种扩张、码洋堆积、利润驱动。

“哲人石”之理念,四言32字,“立足当代科学前沿,彰显当代科技名家,绍介当代科学思潮,激扬科技创新精神”。前面三句,分别对应上述三个系列。最后一句,乃是“哲人石”之魂,贯穿整套丛书。

为什么“当代”出现了三次?因为我们不想单纯贩卖科学古董。为什么不叫“汉译世界科普名著”?这并非没有考虑过,不过考虑到此类名字似乎是商务印书馆的专利,还是留给他们为好。有意思的是,今年商务印书馆果然开始出版“汉译世界科普名著”。

粗略统计一下,“当代科普名著系列”,与爱因斯坦相关的图书至少有以下14种:“哲人石”第5种(编号5)加来道雄著《超越时空——通过平行宇宙、时间卷曲和第十维度的科学之旅》、编号9《地外文明探秘——寻觅人类的太空之友》、编号11《大爆炸探秘——量子物理与宇宙学》、编号12卡尔·萨根著《暗淡蓝点——展望人类的太空家园》、编号13《探求万物之理——混沌、夸克与拉普拉斯妖》、编号14阿西莫夫著《亚原子世界探秘——物质微观结构巡礼》、编号67方在庆等人译《爱因斯坦恩怨史——德国科学的兴衰》、编号78范岱年译《爱因斯坦年谱》、编号87吴冰青等人译《谁动了爱因斯坦的大脑》、编号95《传播,以思想的速度——爱因斯坦与引力波》、编号97《谁得到了爱因斯坦的办公室——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大师们》、编号100《你错了,爱因斯坦先生!——牛顿、爱因斯坦、海森伯和费恩曼探讨量子力学的故事》、编号123《爱因斯坦在路上——科学偶像的旅行日记》、编号141《引力世纪——从爱因斯坦的日食到黑洞照片》。

“当代科技名家传记系列”,与普林斯顿相关,最为引人注目的品种自然是《美丽心灵——纳什传》,这本书由王尔山译,王则柯校,笔者忝为责任编辑之一,另一位责任编辑是郑晓林。“天才”纳什1951年22岁写就27页关于“非合作博弈”的博士论文,8年后30岁患上罕见的精神分裂症,成为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校园漫游30年的“幽灵”。在妻子艾莉西亚的悉心照料下,纳什奇迹般康复,获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王则柯、王尔山父女就此佳话,还合著了一本《爱心护天才》。

有意思的是,该书中文版最初的译名并没有把英文书名A Beautiful Mind直译成《美丽心灵》,而是转译为《普林斯顿的幽灵——纳什传》,此乃借用书中一章的章名。没承想,著名导演朗·霍华德根据英文原著改编的同名电影《美丽心灵》2001年12月发行,相继获得2002年第59届电影电视金球奖、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我们的中文版,只好顺水推舟把书名改为《美丽心灵》。2005年5月,纳什夫妇应邀访问中国,“2005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组委会即请王则柯教授主持纳什博士的演讲。

“当代科技名家传记系列”还有一本不太引人注目的奇人奇书,朱进宁、方玉珍夫妇合译的《无与伦比的手——弗尔迈伊自传》,封面就是双手抚摸贝壳的弗尔迈伊——男版的海伦·凯勒,他还专门为我们写了“中文版序”。1946年出生的弗尔迈伊4岁双目失明,实际上他是“失去双目”,因严重的青光眼而被医生手术摘除双眼,眼窝里配上玻璃眼球。父母和周围的人始终把他当作正常孩子对待,但全家人为了满足他的求知欲,都学会了盲文,不断帮他“抄”书,也就是手工制作盲文书。母亲还为他读书、读文献。四年级老师科尔伯格夫人无意间给他玩贝壳,使他迷上了贝壳。

经过刻苦努力,弗尔迈伊成为盲眼“学霸”。高中毕业,他收到了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名校的录取通知书,但他居然放弃了哈佛,选择普林斯顿,只因他心仪普林斯顿的古生物学专业。当时,他成为普林斯顿唯一的盲人学生。如同对待纳什,普林斯顿对他的做法是善意的不闻不问。在普林斯顿读本科的故事,被他写成第五章“普林斯顿式辩证逻辑”。后来,弗尔迈伊再次赢得奖学金,到耶鲁大学硕博连读。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到马里兰大学从事海洋生物学研究,与“帮读人”学妹伊迪丝情投意合。弗尔迈伊28岁成为终身教授,43岁任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地质学教授。就靠他那“无与伦比的手”摸索、摆弄、探究,弗尔迈伊成为世界著名贝类学家、演化生物学家,1992年获麦克阿瑟奖,1997年任美国博物学家协会会长,2021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发表了280篇研究论文,还“写”了6本书,其中《进化和升级——生命的生态史》1987年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这6本书中3本有了中译本,除了他的自传,还有PSL之一的《贝壳的自然史》以及王志毅译《自然的经济史》。

与《相对论的意义》《爱因斯坦·毕加索》“组团”、编成“爱因斯坦书系”的“哲人石”品种有编号40《爱因斯坦奇迹年——改变物理学面貌的五篇论文》、编号54《恋爱中的爱因斯坦——科学罗曼史》、编号60《改变世界的方程——牛顿、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另外还有《新爱因斯坦语录》。

90年前的1933年10月17日,54岁的爱因斯坦抵达普林斯顿。自此至1955年,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度过余生。当然,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虽然都叫“普林斯顿”,其实并不是一回事。笔者10多年前有一次路过纽约,曾经专门驱车去普林斯顿大学一游。遗憾的是,来不及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爱因斯坦的办公室”瞧瞧。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建社100年时,曾经送我一本《社庆100年100种书》,每一页都有一本书的封面,每一年只选择一本代表性图书,令人欣慰的是,这里面有好几种的中文版是笔者经手出版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