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股票

“海归派”易纲接棒周小川掌舵央行 三把火要怎么烧

新浪证券综合

关注

来源:牛熊交易室

3月19日,经表决通过,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七次全体会议决定易纲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易纲是中国首位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央行行长,1986年经济学博士毕业后在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经济系任副教授,回国后在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任教授,直至1997年才在央行任职。

易纲的象牙塔学术经历长达十年之久,被外界认为,是以为不折不扣的经济学者型官员。

那么,新官上任将烧起哪些火?

今年1月29日,他在《中国金融》撰文指出2018年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时称,预计2018年中国经济仍有望保持平稳增长,但也要看到,经济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

具体来说就是:

内生增长动力仍待强化,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债务和杠杆水平还处在高位,资产泡沫“堰塞湖”的警报尚不能完全解除,金融乱象仍然存在,金融监管构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那么,接下来,60岁的易纲如何将以崭新的身份,开始他在央行第21年的工作?外界做了简单梳理。

一、防范风险稳字当头

60岁的易纲,1997年加入央行,2007年升任央行副行长,2016年兼任人民银行党委副书记。

作为周行长的老搭档,易纲长期主管货币政策和国际业务,以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的身份配合周小川,几乎参与了过去十余年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事件。

两位新旧行长在央行的经历高度重合,外界认为,很大可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有望保持平稳延续。

此外,可以预见到的是,易纲上任后,中国的金融形势仍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首当其冲的就是如何打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攻坚战。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中国宏观杠杆率(银行业总资产/GDP)高达305%,远超同期美国近80%的水平,与日本近年来的杠杆水平相接近。

高杠杆背后是庞大的影子银行。

据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显示,截至2016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内资产达232.25万亿元,表外业务为253.52万亿元,其表外资产规模表内资产规模1.09倍。

互借通道、层层嵌套的影子银行体系使得监管部门难以对底层资产进行穿透监管,导致大量货币流向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和产能过剩行业,其中隐藏着巨大的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

针对影子银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突出问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鹤提出,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系统性风险得到有效防范。

二、推进金融监管体系重构

此前公布的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银监会和保监会职责整合,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而央行将重新统领拟订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并履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

从公布方案来看,央行负责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相关政策的制定,银保会主要行为监管,证监会相对独立。

为此,央行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同时,2017年成立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简称“金稳会”),其办公室设在央行,也说明未来央行在金融监管中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易纲去年在“十九大”期间表示,建立双支柱调控框架可以起到两方面作用:一是保持币值稳定、二是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自然,如何推进金融监管体系重构,也将成为易纲任期内的重要工作。

三、缓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市场化的挑战,在3月10日的今年“两会”记者会上,有境外媒体质疑,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加大对资本外流的管制,导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所放缓。

对此,易纲强调,“不管是股市还是债市还是其他的市场,将来也都要做双向的开放。但是,在做开放的同时,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控好风险”。

此外,2017年12月,易纲表示,央行没有特别急切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只是想为人民币和其他主权国家货币创造公平的竞争机会,逐步便利人民币的使用,“人民币国际化最终一定是市场驱动的过程”。

这也就是说,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仍将维持目前的步调和节奏。

接下来,这位新央行行长,将如何带领中国央行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管住货币供给闸门,同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继续稳妥推进各项金融改革……我们拭目以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