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股票

“大富”梦难圆 孙尚传拆东墙补西墙兵败新三板

新浪财经

关注

“大富”梦难圆,孙尚传兵败新三板

知更财经 

原创 知更君

耗费了大约三年左右的时间,孙尚传终于在新三板市场上构建了“大富系”的雏形——从2015年起至今,实际控制一家新三板公司,参股两家新三板公司,还有三家拟挂牌新三板公司。

孙尚传还是上市公司“大富科技”的实际控制人。这家公司目前的总市值约为74亿元。把它和新三板的“大富系”糅合在一起,孙尚传顿时散发出一股浓厚的“大富”气息。

不过,一个企业帝国的建立,靠的并不是企业数量的多少,而是企业的盈利能力。而新三板的“大富系”的盈利能力堪忧——重大亏损、实际控制权脱手等现象频出,孙尚传花了8亿元投资,如今计提资产减值竟超过2.73亿元。很显然,这笔投资不划算,“大富”的里子显然没有外表那么光鲜。

常言道,治大国如烹小鲜,但如果把烹小鲜变成了东北乱炖,那滋味,投资过了山海关的人都懂。如今,在巨额计提减值后,孙尚传要如何改变他的新三板“大富”梦,上市公司大富科技又将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变局呢?且听知更君一一道来。

1

种种迹象显示,有可能是新三板的“淘金热”刺激了孙尚传,让他把投资新三板作为自己资本运作的新战场。

孙尚传的手笔很大。巨额资金挥出,一下子就控股了两家新三板挂牌上市公司,分别是华阳微电和大凌实业,同时还参股了两家拟在新三板IPO的公司,分别是大富光电和大富石墨,此外,还斥巨资收购了三卓韩一24%的股权。

其中,投资金额最大的是大富石墨,耗资6亿元,获取了49%的股权;其次是三卓韩一,耗资1.6亿元,获取24%的股权。

那么,这些投资给孙尚传的“大富系”带来了怎样的回报么?且看下表。

“资产证券化”投资战绩

从上表可以看出,这些公司无一例外地在2017年度出现亏损。其中,最奇葩的是华阳微电。大富科技原本控股华阳微电,但一笔2.5%的股权转让,令大富科技丧失控制权。这笔交易不仅改变了华阳微电的控制权,还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这使得2015年大富科技业绩暴增2.4亿,却又在2017年减值1.83亿,让大富科技惊心动魄地坐了一次“过山车”。而最搞笑的莫过于三卓韩一,按收购的业绩约定,需补偿大富科技1.08亿元,但人家一句话就噎了回来:暂时没钱补!

据说,孙尚传最初的想法,是通过大富精工、大富重工、大富网络、大富光电、大富方圆等“大富”系内部的公司,和各大业务模块的内生增长,来独立实现的资产证券化。但因为各大板块孵化至能够挂牌或上市需要的时间太长,对外“买、买、买”或能更快地实现“大富”的梦想,于是,就有了上面的新三板“大富系”的成型。

大富科技曾说,上述收购是“跨界不跨行”。但知更君想补充一句:别忘了“隔界如隔山”——大凌实业是做摄像头的;三卓韩一是做高分子材料的;大盛石墨是开矿的,大富光电是做OLED的。大富科技说的互补和“1+1>2”的效应,只是痴人说梦。

2

收购资产的业绩不好,可以归咎于眼力见不好。但如果收购资产的控制权外流,那麻烦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大凌实业是大富科技收购了51%股权的新三板公司,按股权比例来看,是不折不扣的实际控制人。但知更君翻阅了很多资料后却发现,大富科技真的拥有大凌实业的控制权么?

大凌实业刚挂牌4个月,孙尚传就辞去了了大凌实业的董事长;大凌实业的创始股东凌代年向民间借贷时,拉着大凌实业作为连带担保,实则借款全部投向了凌代年的另外一家公司——广东中显科技;而大凌实业对外借款时,也是凌代年对外担保——所以,知更君瞧着,怎么感觉凌代年对大凌实业的影响力更大一些呢?

事实上,孙尚传也曾试图把凌代年旗下的重磅资产——做OLED的广东中显科技,纳入大富科技的版图,但最后未能成行:2015年,大富科技意图购买广东中显科技51%股权,但最后终止了这项收购,官方解释是,因为OLED 等相关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有趣的是,到了2016年,大富科技进行定向增发,以30.63元的股价募了35亿元,准备自己搞OLED——知更君看糊涂了,在当时大富科技的眼里,这OLED的发展到底是“确定性”还是“不确定性”呢?啪啪两耳光!不过,现在据说这笔资金募投投向也已经改成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了。

3

值得关切的是,新三板投资失利,并没有阻止孙尚传的“大富”梦想。但让人费解的是,最近大富科技的很多投资、合作的方式,不太符合生意人“贱买贵卖”的基本逻辑。

针对近期大富科技的行为,交易所专管员反复问的一句话就是:为什么要“贵买贱卖”?为什么买资产提前预付?为什么卖资产容忍拖欠?

我们来看看大富科技最近的动作:1、与中金国建合作一个深圳光明新区的高新技术园区项目,土地作价2亿,项目物业运营收益5000万,合计2.5亿元,大笔一挥,允许中金国建2020年6月30日才才缴清全款;2、拟准备重庆百立丰,交易八字还没一撇,预付款7000万已经付出去了,还有1个亿预付款待付;3、置出的子公司,欠上市公司12个亿,却允许它慢慢还;4、刚刚辞职的副总裁年薪120万……

知更君是越看越糊涂了,难道大富科技做这些交易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么?那么多的股民利益,该谁来保障?

有业内人士点拨说:上市公司的账面上钱太多,而孙尚传缺钱缺到要卖壳,考虑到那次35亿的定向增发,实控人很可能兜底了其中一大部分,那么,大富科技交易和投资上的离奇行为,就很好理解了。

无他,拆东墙补西墙,左口袋转右口袋而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