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股票

40家券商稳操债券承销资格胜券 “价格战”一触即发

21世纪经济报道

关注

一年一度的券商分类结果,总是牵动人心。对券商固收从业者而言,今年起的牵挂,又多了一份内涵。

8月14日,姗姗来迟的2017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显示,在参评的97家券商中,A类券商(评级为A或AA)共有40家,较2016年增加了4家。其中去年滑出A类的华泰、广发、海通、中信4家券商,今年均回归并达到AA级;恒泰证券、中投证券则由A级大幅跌至CCC级。

而分类结果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券商的债券主承销资格。

今年6月,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向各家券商发布“关于修改《公司债券承销业务规范》的决定(征求意见稿)”的通知,将公司债主承销商资格与分类评级结果挂钩,要求最近两年内,至少有一年评级在A以上;对于无法满足“两年内至少一年为A”的券商,若公司债承销金额的行业排名在前20位,亦能保住主承销资格。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Wind资讯(证券业协会口径)梳理发现,今年以来至7月31日,公司债总承销规模排名前20名中,兴业、开源、国海等6家券商,均为未登上A类券商的行列。

“新规是从防风险、扶优限劣的角度出发的,有利于经营整体比较规范的大券商。”北京一位券商固收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新规对债券业务规模较小的非A类券商冲击较大,“一旦跨不过这个坎,很可能以后就根本没得玩了。”

前20名中6家未达A类

需要强调的是,与部分市场解读将2016年分类结果作为参考标准不同,中基协新规的统计起点是2017年。这意味着,将有哪些券商会被监管部门踢出局,或需等到2019年年中评级分类结果落定方可知晓。

但随着2017年评级分类结果的出炉,通过数据梳理,部分决定胜负的端倪已经显现。

在今年前7个月里排名前20的券商中,中信建投以658亿元的总承销额遥遥领先,其分类评级已连续两年为AA;前20名中,2017年分类结果为AA的包括中信建投、广发、国泰君安、中金、招商等10家券商。这些券商拥有了高评级、高承销额双重保障,稳操胜券。

前20名中,兴业、长城、开源、国海、中投及中山6家券商,分类评级从CCC到BBB不等,属于多少有些风险的券商。

其中,兴业证券在今年前7个月中,总承销了284亿元债券,位居第六,只要能保持势头,即便明年分类评级未能达到A,也能通过承销规模上的优势,保证自己的入场券。

而位居第19位的中投证券,今年前7个月的总承销额为116亿元,2017年分类评级结果,从上一年的A迅速降至CCC,若明年的分类评级结果无法大幅回调,则颇有被抛出的危险;而排在20名的中山证券,2016年、2017年的评级结果均为BBB,则时刻面临身后券商的赶超。

“总的来说,排名在15-20位的非A类券商,可能都有一定风险。”华南一位券商固收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冲规模”价格战一触即发

2015年公司债改革以来,随着券商之间竞争的加剧,价格战已此起彼伏。2016年起,已有央企发行百亿元级别公司债,券商却只赚取千元级别承销费的消息爆出。

“这是极端水平的费用,券商肯定是赔钱在做,目的就是为了冲规模,同时也是为了维护好优质客户。”前述北京券商固收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从已发生的案例来看,采取价格战策略的,有实力雄厚的大券商,且往往“已经帮企业发过债了,再次发债成本也比较低”;也有部分采取事业部制,需要冲规模的中小型券商。

而中基协6月份公布的新政,如果最终落定,则可能进一步加剧这种竞争。

“21-30名的非A类券商,如果发现自己连续两年级别都到不了A,可能就会有很大的动力通过价格战的方式做大承销规模,保住债券承销资格。”前述华南券商固收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部分券商将可能引发券商主承之间的局部价格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