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股票

通道业务全面禁止传言背后:券商资管去年已开始主动降规模

新浪综合

关注

澎湃新闻记者 唐莹莹 来源:澎湃新闻

2017年5月19日,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在通报对新沃基金专户业务风控缺失导致重大风险事件的处理情况时,首次提出不得从事“通道业务”。

张晓军指出,证监会一再强调,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从事资管业务应坚持资管业务本源,谨慎勤勉履行管理人职责,不得从事让渡管理责任的所谓“通道业务”。各资产管理人应引以为戒,结合自身管理能力,审慎开展业务,珍惜名誉,取信于投资者、取信于市场,切实履行投资管理及合规风控的主体责任。

证监会同时表示,将始终坚持“依法、全面、从严”监管的理念,对经营管理混乱、合规风控失效、未履职尽责导致出现重大风险或者风险外溢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依法从严问责,对违法违规情节严重的“害群之马”,坚决清理出行业队伍,促进证券基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随后有媒体解读为,这是证监会首次提出全面禁止通道业务。

不过,据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了解,对于通道业务,监管层确实有意收紧,但并未全面禁止,只是对资管业务加强监管的延续。

有接近监管部门的业内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监管部门对通道业务的态度并非“全面禁止”,而是不鼓励通道业务,希望机构尽量少做;另外,对于提供通道的机构,要负担起管理责任。

“未收到禁止通道业务相关指导”

所谓“通道业务”,常见的解释是指券商向银行发行资管产品吸纳银行资金,再用于购买银行票据,帮助银行曲线完成信托贷款,并将相关资产转移到表外。在这个过程中,券商向银行提供通道,收取一定的过桥费用。

前不久曾有消息传出,某券商向下属部门、营业部发布通知称,公司决定停止开展资管通道业务,自6月1日起,不再新增资管通道业务投资指令;已经签署合同的资管通道业务到期终止,不再续期等。其中,投向股票质押式回购且不违反任何监管规定的资管通道业务合同除外。

澎湃新闻未能联系到发布该文件的券商对此置评,不过多家券商资管向澎湃新闻表示,自己公司内并未发布类似文件,也未收到监管相关的窗口指导。

某总部在南方的券商资管向澎湃新闻表示,其一开始就定位于主做主动管理产品的发展路径。由于通道业务主要是做规模,相比主动管理产品来说收益少很多,不怎么赚钱,所以原本就不怎么做,通道业务规模也非常小。因此,虽然从去年起监管就有意降通道规模,但对其来说影响并不大。

而某通道业务规模较大的券商资管人士向澎湃新闻透露,或因为此前不少通道业务出现风险事件,涉及金额也很大,因此有了近期的“加强监管”。该人士还表示,由于其公司通道业务占比较大,因此不方便评论,但其公司已经在缩减通道业务规模,不过,并未收到监管的文件或是窗口指导要求“全面禁止”。

另一方面,此次的从严监管也是对去年以来资管业务加强监管的延续。某基金子公司人士向澎湃新闻解释:除了风险事件以外,可能发生风险的同时,监管还发现资金其实是在空转,并没有进入实体,因此也要从严管控风险。

券商资管:通道业务整体增速下降

澎湃新闻多方采访了解到的普遍情况是,多家券商表示,较早前就开始“减少通道业务、增加主动管理”。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基金业协会)近日发布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2016年统计年报》(以下简称:《统计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券商资管存续的主动管理资产规模约4.94万亿元,较2015年增加1.89万亿元,增长62.1%。

2016年证券公司主动管理定向业务投资情况。来源:基金业协会官网

通道业务规模也持续增长。基金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券商资管存续的通道产品管理资产规模12.38万亿元,较2015年增加3.53万亿元,增长39.8%。

2016年证券公司通道业务投资情况。来源:基金业协会官网

《统计年报》指出,从全年来看,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资管业务呈现的点包括:资产管理规模继续增长,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但受监管政策和市场环境影响,年度规模增速趋缓,特别是基金子公司业务规模增量下降、增速大幅放缓;资管主动管理业务发展趋缓,机构主动管理业务发展呈现分化态势,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主动管理业务规模继续呈现增长态势,尤其证券公司资管主动管理业务规模及占比均持续提升;通道业务整体增速下降,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资管通道业务发展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增速保持与2015年相近的水平,但基金子公司专户通道业务受监管政策影响较大,增速大幅下降。

基金子公司:通道业务受监管政策影响较大

相比之下,基金子公司不仅专户通道业务增速大幅下降,因基金子公司专户受资本金、主动管理能力等方面制约,主动管理业务规模及占比亦有所下降。

2016年12月,证监会正式发布《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和《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暂行规定》,对基金子公司进行了净资本约束,要求基金子公司净资本不得低于1亿元、不得低于净资产的40%、不得低于负债的20%,调整后的净资本不得低于各项风险资本之和的100%。

上述基金子公司人士向澎湃新闻解释,其公司从2016年上半年就开始控制通道业务。而此后由于监管出台相关的资本金办法后,通道业务因为收费低,覆盖不了资本金占用成本,因此公司内部也形成共识:不做新增通道业务,存量的到期就结束。

据《统计年报》显示,2016年基金子公司专户主动管理类和合作管理类产品管理资产规模合计3.03万亿元,占比31.6%;通道产品管理资产规模7.47万亿元,占比71.1%。

另一方面,2016年,基金子公司专户通道业务规模占比较高,银行资金仍占基金子公司业务资金来源的较大比重,与2015年底基本持平。

2016年底基金子公司专户业务投资情况。来源:基金业协会官网

“预期未来会有具体指导文件出台”

通道业务方面,上述基金子公司人士认为,今年通道业务的“主力”或是信托,因为目前,银监会尚未严控信托的杠杆率。

金融监管研究院孙海波也认为,“去通道”若单纯从证监会的角度“一刀切”,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很可能的结果是银行寻求如信托这样的其他通道。

对于资管行业的影响方面,华泰证券金融行业分析师沈娟日前分析,监管层“去通道化”方向明确,主动管理渐成券商资管核心竞争力。

沈娟表示,2017年初资管行业统一监管指导意见、以及银行监管新规提出多条政策,去通道、去嵌套,旨在限制套利。监管规范有利于推动券商积极完善业务结构,产品创设能力较强、流动性较高的券商有望获得竞争优势。推动券商资管业务回归本源,实现由量变向质变的过度。

而日前的国金策略电话会议上,参会的某大型券商机构金融董事总经理预计,未来会有具体的指导文件出台,“特别是关于存量怎么处理,增量是肯定不能做了”。

该人士表示,监管从2013年7月开始逐步规范通道业务,一直以来监管的思路很清晰和明确,监管层一直在告诉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要尽量少参与通道业务,将自身的资金管理业务做好,这是监管一直以来总的要求。

“我认为未来没有不执行的可能,肯定会执行的,还会严格执行。执行的过程中,细节上怎么操作,严格执行的前提是增量如何处理,存量怎么处理,现在我们也没有得到监管层明确的说法,也在等待监管的更新一步的指导。”该人士进一步表示,“但是通道业务主要做的是非标,它不是说一天两天规模说没有立刻就会没有的,需要时间去消化。”

“通道业务通过资管计划进入股市规模有限”

对股市、债市和房地产的影响方面,上述大型券商机构金融董事总经理认为,如果按照2013年证券业协会对通道业务的一个模糊的定义,通道业务的委托人应该是商业银行,那么本身其通过资管计划投资股票、债券的规模相当有限。

“如果是说标准意义上的通道业务,它本身投资到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规模是相当有限的,绝大部分投向非标,基于投资规模有限,那么限制之后的影响按道理也是有限的。”该人士表示。

不过,对于房地产和地方平台贷款来讲,多次讲到了目前市场上确实有较大的规模,银行通过资管计划更容易实现限制性行业的放贷,未来要转回表内,转回表内之后商业银行还能不能放这是要打问号的,“我想至少禁止房地产企业和政府平台在表面上要增加新的贷款,这一点应该是共识”。

除此之外,该人士还称,通道业务中的几种类型,如果禁止,实际上会降低很多银行的存款规模。“就跟我合作的部分商业银行的情况来看,确实还有不少的存款是通过存贷收益权和同业存款这两种模式拿到的,如果说未来这个模式降低了银行的存款规模,一定会进而影响它的贷款规模,而如果银行的贷款规模受到影响,那是否会提高社会的融资成本,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