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股票

方正策略:政策在什么背景下将发生变化 关注两线索

新浪证券综合

关注

  来源: 策略研究

◆市场观点◆

政策在什么背景下将发生变化?

本周市场继续下跌,5月经济数据出炉后,市场担心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叠加对信用收缩以及贸易战升级的担忧,风险偏好持续受挫。我们回顾了2010年以来投资、出口、消费以及金融、财政、创新等方面政策发生变化的背景,以及具体的应对措施。例如基建投资在四万亿刺激之后增速大幅回落,2010年5月13日《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交通运输建设,同年10月“十二五”规划纲要出台,基建投资快速下跌趋势有所缓和。综合来看,本次对冲经济下行的着力点可能会在新型基建、高端制造业以及消费升级领域,继续鼓励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贸易战方面,短期有升级的迹象,中美贸易博弈是长期过程,发生全面贸易战的可能性较小,市场的预期将会逐步收敛。综合来看,市场目前处于底部位置,不必过于担心。一方面从估值角度来看,全部A股(非金融石油石化)目前估值为22倍左右,低于熔断后28倍左右的估值,和14年18倍的左右的估值相隔不远。另一方面,虽然近期指数表现不佳,但创历史新高个股数显著增多,意味着优秀公司在逐渐脱颖而出,下跌是难得的布局机会。6月份行业配置角度关注两条线索,一是二线消费龙头,二是一线科技龙头,重点行业为食品饮料、医药、化工、银行等。

◆政策专题◆

政策在什么背景下将发生变化

受去杠杆、资管新规清理表外的影响,最新公布的社融、经济数据大幅低于预期,下半年经济下行的压力增大。实际上,中国经济增速自2010年回落以来,曾面临过当前所处的困境。目前,从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来看,投资受基建、地产影响面临继续下滑的压力,出口因贸易战面临不确定性,消费总体保持平稳但很难短时间内带来边际上的改善。对于这三大驱动力,政策的作用效果存在如下差异,投资效果最明显,立竿见影但是容易引发后遗症;出口次之但会受到外需、贸易形势的影响;消费效果最差因为内生性较强。此外,政策还可以作用于金融、财政以及特定的产业和要素以拉动经济增长,我们梳理了2010年经济增速下行以来以上方面的政策措施,试图推演后续政策可能着力的方向。

基建:2010年5月出台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基建投资,2012年3-4月交运“十二五”规划及投资项目加速审核。四万亿刺激之后,基建投资增速大幅回落,09年10月-10年3月增速由45.7%下滑至22.3%,2010年5月13日《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交通运输建设,主要是投资建设公路、水运、港口码头、民用机场、通用航空设施等项目,拓宽了投资主体与资金的来源,进一步提升投资政策环境。同年10月“十二五”规划纲要出台,基建投资快速下跌趋势有所缓和。11年4月至12年2月累计同比增速开启大幅下滑并首次跌为负。2012年3月21日《“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出台,推动重大铁路项目投资、高速公路网项目和农村公路建设,以及一些机场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4月3日国务院总理在广西和福建调研时提出,要“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尽快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重大项目加快审批速度,在鼓励投资的政策基调下,2012年投资同比增速触底并由负转正大幅度回升到10%以上。

房地产投资:12年6月信贷宽松政策带来房地产投资边际改善,16年2月首付比例调整以及税收优惠政策连续出台驱动投资回暖。房地产投资增速从10年5月30%以上的高位开始持续下滑,12年增速阶段触底。2012年6月8日央行下调基准利率,信贷的适度宽松,7月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开始趋于平稳,到12年底房地产投资增速快速回升到20%以上。随后14年开始地产投资增速重新开始下滑,2016年2月2日《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此次新政进一步将首付比例降至20%和30%,调降首付比例可以进一步释放非“限购”城市的购房需求。在房地产去库存的大背景下,2016年2月1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关于家庭唯一住房的条件放宽以及首套房和二套房的税费优惠、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营业税等的优惠促进的需求端改善,16年2月之后增速触底反弹,进而驱动房地产投资的回暖。

制造业投资:2012年-2013年“十二五规划”制造业细分领域规划陆续出台驱动制造业投资企稳回暖,2015年中国制造2025规划出台,后续制造业投资政策陆续出台,制造业投资增速触底反弹。制造业投资增速从2011年的30%以上一直下滑至16年8月的2.8%最低点后,维持5%左右增速水平至18年的4月,其中2012年、2013年全年以及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上半年增速有阶段性好转。2012年和2013年制造业的投资改善,主要是在“十二五规划”的执行开始的前两年,相关的细分领域政策规划陆续出台,2012年3月27日国家科技部发布《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攻克工业机器人本体、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和电机核心部件的共性技术突破与产业化;5月7日国家工信部发布《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推动开发新型传感器及系统等八大类典型的智能测控装置和部件并实现产业化发展。2013年12月30日工信部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工业机器人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达到100以上,政策出台推动制造业向高质量领域发展,2012、2013年投资增速分别出现企稳,12年、13年分别保持平均25%、20%的增速。2015年5月19日《中国制造2025》推动航空、船舶、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重大工程专项项目遴选落实,16年二季度以来,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部门与2016年4月1日《开展工业强基2016专项行动的通知》、4月19日出台《绿色制造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5月4日出台《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荐的通知》等多个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文件。制造业的政策密集出台明显提升投资热情,同比增速触底反弹并维持在5%左右。

15年年初出台的出口退税政策和16年外需的回暖共同促使出口增速探底回升。2010年至2015年,我国进出口总体呈下降趋势,期间,由于欧债危机、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以及春节因素,2012年1月进出口大幅下跌,但在接下来的两年内快速回升。随后增速持续下降,2015年下半年开始大幅下降,在2016年初累计同比到达最低值。为此,我国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具体而言,2015年1月7日出台《出口退(免)税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对出口企业实行分类管理,一类优先,二类正常,三类侧重,四类防范,且各类企业可动态调整;以《关于出口退(免)税有关问题的公告》从八个方面调整出口退(免)税政策,简化企业办理手续;规定取消出口退(免)税资格认定等六项非行政审批项目,由原来的审批制度改为备案管理;与澳大利亚政府、大韩民国政府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等。得益于政策扶持和外需回暖,我国在2016年后进出口双双上升并保持至今。

鼓励消费由个人所得税改革到消费升级。2010年至今,消费随整体经济呈平缓下滑态势,政策通过多重手段缓解了消费下滑压力。由于汽车家电下乡等红利政策的退出以及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影响之下,消费在11年年初暂时出现了短期的大幅下降。其后为了稳定消费总体态势,缓解下降趋势,2011年起政府通过税收政策降低供给成本,鼓励消费,刺激购买力。年初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确定了深化税制改革的总体方针,6月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改个人税法决定,提高了所得应缴个税的免征额。随着消费升级概念的更新,2016年3月25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指出需要提升消费品品质,明确指出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转型要求,各行业的具体指导也陆续出台,包括物流、新兴服务业等行业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扶持,近期鼓励消费升级具体措施陆续出台,互联网消费、新业态消费保持高速增长,消费增速整体趋于平稳。

货币政策精细化,财政政策精准化。2010年以来的货币政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0年至2016年初,缓释经济下行的货币政策以调整基准利率和存准率为主,如2011年底至2013年,在欧债危机持续激化、国内投资和出口降速导致经济减速、前期通胀有所回落的背景下,为防止经济过快下滑,央行3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4次降息。第二阶段是2016年至今,2016年3月以来,央行没有普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取而代之的是新工具的创设和频繁使用,如SLF、MLF、PSL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末,中期借贷便利(MLF)和抵押补充贷款(PSL)的余额已占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的70%。财政政策方面,虽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连续多年定调积极的财政政策,但随着对财政赤字率、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和宏观杠杆率的控制,减税降费政策的不断实施,财政政策将针对性更强,总体而言,更加侧重民生、支持三大攻坚战和服务高质量发展。

创新政策注入经济发展活力,产业政策扶持重点产业发展。为应对2010年以来的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政府开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方面推行和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另一方面提出诸多针对特定领域及行业发展的政策,旨在推动经济向创新驱动的方式转型发展。在创新创业政策方面,如国务院在2015年6月16日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深入开展实施创新创业惠普性支持政策,完善孵化体系。2017年7月2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强化政策供给,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潜能。创新创业政策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活力,2015年开始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幅度明显加快。在产业政策方面,例如为应对传统制造业下行压力和抢占新一轮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从创造与保护知识产权、培育良好市场环境、深化国际合作、加大财税金融支持等方面入手推动上述产业发展。从发展成果来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在十二五期间达8%,产业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明显提升。近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行业年均营收增速超15%,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查看以下图表,为达到最优效果,请将手机横屏

图表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最快的时候是11年下半年,13年下半年-15年上半年

资料来源:wind

图表2:基建增速下滑最快的时候在11年下半年-12年上半年

资料来源:wind

图表3:房地产投资速下滑最快时候在11年下半年-12年一季度,14年下半年-15年四季度

资料来源:wind

图表4:出口增速下滑最快的时候在15年四季度

资料来源:wind

图表5:消费增速缓慢下滑

资料来源:wind

图表6:汽车销量下滑最快的时候在10年底和11年底

资料来源:wind

图表7:家电下滑最快的时候在11年底

资料来源:wind

图表8:2015年开始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幅度明显加快

资料来源:wind

市场核心因素跟踪

5月经济数据全部出炉,总量下滑,但结构亮点逐步显现

PPI各项利率保持稳定,北上资金继续流入

贸易战升级对短期风险构成压制,但关键在于对“内忧”的对策

5月经济数据全部出炉,总量下滑,但结构亮点逐步显现。从本周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受社融大幅度下降,信用收缩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基建增速大幅下滑为主要原因。后续基建有望企稳回升,原因在于下半年合规项目逐步开工,在扩大内需导向下,政策支持将更多倾斜于新型基建。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投资保持韧性,制造业投资逆势走强,细分领域中专用设备、汽车和计算机通信设备保持较快增速,制造业投资有望成为后续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驱动力。此外,消费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社零单月同比下滑近1个百分点,汽车以及部分必需消费品下滑为主要原因,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部分新消费如网上零售、家居家装等增速较高。

各项利率保持稳定,北上资金继续流入。本周从价格维度来看,各项利率均保持稳定,具体而言,一周shibor上行3 bp,3个月shibor基本不变;票据直贴利率下行10bp,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4bp。本周陆股通资金延续流入,单周累计流入136亿元,主导市场的边际资金变量正在发生改变。

本周流动性保持稳定,北上资金加速流入。上月贸易战升级对短期风险构成压制,但关键在于对“内忧”的对策。5日白宫公布500亿税率为25%的最终中国进口商品清单,中国商务部随即回应同等额度的征税清单,短期内贸易战有再度升级的迹象,贸易战体现的是中美大国博弈,发生全面贸易战的概率小但注定一波三折,对出口部门不利的影响将开始显现。本质上,贸易战从外需角度给经济造成进一步下行的压力,但对GDP的负面冲击有限,外需的负面影响需要由内需弥补,这也符合政治局会议扩大内需的导向。一方面,降准的必要性逐步提升,有助于缓解实体经济资金紧张的环境。另一方面,拉动内需的措施可能包括进一步鼓励消费升级、培育壮大先进制造投资以及新型基建。

行业景气度跟踪

行业景气度追踪:资本品价格涨跌互现,铁矿石、钢材价格上涨,油价继续下跌,细分领域可关注有色中的稀土,化工中的炼化,机械中的挖掘机。消费品中汽车零售走势较弱,地产销售提振,新开工大幅增长,细分领域关注禽类和区域次高端白酒。

资本品景气追踪:动力煤、焦煤价格均与上周持平,日均发电耗煤量同比环比上升。铁矿石价格、钢材价格均上涨。基本金属价格全部下跌,黄金价格下跌,小金属价格涨跌互现,细分领域可关注稀土。水泥价格下跌,玻璃景气度继续下滑。本周油价继续下跌,化工产品价格大多下跌,细分可关注炼化领域。挖掘机今年销量预计突破历史新高,行业基本面持续向好,持续看好工程机械龙头。

消费品景气追踪:猪价继续反弹上升,鸡价上行,继续强推禽板块;主要农产品价格大部分下跌;茅台价挺量缺,再创新高,白酒行业建议放眼长远,积极布局;奶粉国产片市占率明显提升;房地产销售如期提振,新开工大幅增长;6月初汽车零售走势较弱,厂家批发走势较稳,预计新补贴标准实施将继续推动新能源车高质量增长;618前两周洗衣机双线市场销售节奏不同,彩电第二周继续同比双线齐增长,空调增长不及预期,冰箱线下回升。

首选行业及最新跟踪

食品饮料 | 医药 | 化工 | 银行

食品饮料的逻辑在于各子行业提价带动行业景气上行,业绩增长确定。

医药的逻辑在于政策支撑行业变革、业绩-估值组合优于MSCI医药行业。

化工的逻辑在于产能周期价格上行、政策约束提升行业集中度、油价高位。

银行的逻辑在于流动性管理办法落地,缓解短期压力、行业监管趋严,有助中长期金融风险缓释、与国外大行比,估值有优势。

从最新跟踪看 

食品饮料:业绩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态势,乳品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好转,世界杯期间饮料行业关注度上升。截至6月11日,共有31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8年中报业绩预告,23家公司业绩预喜,占比超过七成。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明确了未来奶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有助于乳业和乳企的长远发展,《意见》通过多项措施,从产业链上下游多个方面展开,有助于促进产业链的良性循环,以优质的产品品质提高国内消费者对国内乳业的信心,有利于国内乳品市场的良性发展。6月14日,四年一届世界杯拉开帷幕,世界杯球迷众多,消费潜在空间大,啤酒、小龙虾等都会受到世界杯带动迎来业绩增长,今年以来,啤酒主要产品提价,燕京、青啤、华润等主要啤酒厂商进一步调整产品价格,提高幅度明显,在世界杯效应下,啤酒需求预计得到提升,叠加产品提价,啤酒厂商有望取得良好收成。

医药:一季度业绩亮眼,行业集中度提高,研发驱动效应开始显现。2018Q1,医药上市公司营收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4.9%和32.6%,一季度业绩增速超预期。医药生物板块市场表现分化,截止5月31日,今年以来医药生物指数上涨13.08%,显著跑赢市场,全行业排名第二。从行业半年度业绩来看,疫苗、OTC、以及医保受益的行业龙头业绩仍然会不错,血制品、医药商业去年二季度业绩下滑的风险已经充分释放,今年二季度预计业绩有所好转,行业中报大概率保持乐观。医药行业前期在经过限抗、限辅助用药等一系列结构化调整之后,行业集中度得到提高,目前又重新回归到较快增长的轨道,特别是在对创新品种加速审评、仿制药优质品种施行一致性评价、医保加大对创新产品的支持,研发回报率得到很好地体现,行业回归到合理、正确的发展途径。

化工:中报业绩较为乐观,关注贸易战对进口化工品的影响。截至6月11日,沪深两市已有1111家公司披露了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预喜公司有768家,化工行业以92家公司预喜,位居榜首。在768家预喜公司中,排在前十席的有两支化工股,分别为国创高新、海普瑞。国创高新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亿-1.5亿元,增长25-31倍;海普瑞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亿-1.4亿元,增长13-17倍。6月15日,美国政府依据301调查单方认定结果,宣布将对原产于中国的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其中对约34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的加征关税措施将于7月6日实施,对其余约160亿美元商品的加征关税措施将进一步征求公众意见,作为维护利益回应,中方拟对自美进口的化工品、医疗设备、能源产品等商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涉及2017年中国自美国进口金额约160亿美元,最终措施及生效时间将另行公告。

银行:估值处于近五年低位水平,央行政策导向小微企业融资。截止2018年6月15日,26家上市银行的平均PB为0.92X,相当于2014年2月的水平,自2014年的行业平均水平0.99X,位于近五年来的低位。6月14日,第十届陆家嘴论坛开幕,央行行长易纲及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发表主旨演讲。易纲表示,央行要从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方面上提高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支持,金融监管机构要考虑小微企业的风险定价,商业银行也要从内部转移定价等方面为小微企业服务。央行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认识到位,未来或有进一步政策支持出台,部分满足条件的银行将享受政策优惠。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持久战,监管层在监管节奏和监管力度的把控上将更加审慎。

食品饮料

标的:贵州茅台、泸州老窖、五粮液、口子窖、古井贡酒、洋河股份、双汇发展、伊利股份、安琪酵母、海天味业等

支撑因素之一:消费升级带动行业进入景气周期,各子行业价格中枢上移。2017年年底以来,啤酒、饮料、乳制品等行业均开始提价。国际奶业巨头,恒天然再次提高本产奶季和下个产奶季收购价格7新西兰元左右。泸州老窖52度国窖1573经典装供货价格由原来810提升至840元/瓶;口子窖各产品平均上调10-30元/瓶;古井贡酒上调5-60元/瓶;洋河系列酒全面提价60-600元/箱等。

支撑因素之二:一线品牌供需紧张,看好区域次高端机会。去年下半年开启白酒行业消费升级趋势,市场快速扩容,在一线品牌茅五国窖供需紧张的拉动下,向下传导带动200-500元次高端价格带大发展,未来有望持续3-5年以上,区域龙头和全国次高端品牌都有机会。省内消费升级加速,看好渠道下沉,次高端价位扩容,发展省内空白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酒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次高端白酒市场规模约460亿元,增速10%左右,由此预计2018年次高端规模有望达到550亿元至600亿元。

支撑因素之三:行业业绩亮眼,盈利能力出众。据已披露的2017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0%的公司有23家,其中海天味业、伊利股份、涪陵榨菜等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超过了20%,盈利能力出众。高股息率吸引价值投资,食品饮料行业有13家公司2017年股息率超过1%,其中汤臣倍健、洽洽食品、来伊份等公司股息率超过1.5%,双汇发展股息率达到了3.89%。

医  药

标的:恒瑞医药、华东医药、云南白药、华海药业、爱尔眼科、乐普医疗、济川药业、安科生物等

支撑因素之一:医疗改革深化,推动医药行业结构化变革。5月31日,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挂牌。国家医疗保障局的组建不仅实现了三保统一管理,还整合国家发改委的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职责,统一组织制定和调整医疗服务、医药产品的收费标准和价格,具有市场流通以及销售最终价格的决定权,其目的在于解决医药流通环节的积弊,促进医疗服务规范化,为医保动态调整等控费机制奠定基础。可以预见在医保控费的大趋势下,辅助性药品和有效性存疑的药物品类将承压,临床效果明确的治疗性产品、治疗性强的创新药品不会受政策的负面影响,并且凭借在自主定价方面的优势,将会开启新的放量周期。

支撑因素之二:纳入MSCI标的,增量资金将提升行业中长期估值溢价。医药和金融、食品一并为A股被纳入MSCI标的中行业占比的前三大行业,从韩国股市被纳入MSCI的历史经验来看,消费板块涨幅靠前。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A股医药股较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市盈率水平低,ROE高于平均水平。尽管目前估值处于高位,市场经过调整后,境外资金的流入在中长期将利好医药股行情,尤其是估值仍偏低的化学制药、医药商业、中药三个子版块。

支撑因素之三:在人口老龄化和消费升级的带动下,医疗保健支出增加。我国正加速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2025年我国将成为超老龄国家,对医药消费的需求也将逐年增加。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以社会保险为主,医保支出占到了卫生费用的45%,医保支出增速和医药行业的销售收入增速高度相关。自2017年起,各地新农合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开始合并,2017年国家基本医保支出增至1.43万亿,同比增加33%,增幅明显。长期来看,人口老龄化和消费升级的大趋势是医药板块走强的逻辑。

化  工

标的:山东海化、扬农化工、利尔化学、长青股份、华谊集团、华鲁恒升、鲁西化工等

支撑因素之一:系列环保政策施加约束,加速行业集中。自2016年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叠加环保监管日趋严格,退城进园、长江经济带污染整治、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等一系列整治监管举措的实施,各细分行业洗牌,中小产能不断出清,部分高污染、过剩行业受政策限制几乎无新建产能,少数扩产基本为龙头行为,供需情况向好。利好环保安全基础合格,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盈利进入上升阶段,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支撑因素之二:全球产能周期反转,产品价格回升,营收增速维持高水平。多品种价格持续上涨,丁二烯、二甲醚、丁二烯、醋酸等多个化工品价格大幅上涨。其中,醋酸价格暴涨自2017年9月开始,价格从3000元/吨上涨至5600元/吨以上,创十年新高。根本原因为国外装置到寿命周期,国内无新增产能,频繁检修常态化,而下游PTA拉动需求增长,醋酸供需面已经到了非常紧张的程度。行业复苏带动行业盈利水平提升,基础化工自2017年起维持20%以上毛利率,6%以上净利率,2018年一季度实现毛利率23.33%,净利率8.93%,为近十年的最好水平。

支撑因素之三:油价上涨抬升煤化工产品价格,有利于周期成长股。国内的煤化工下游的产品基本上都是以油价来定价的,煤化工的两个主流产品甲醇和尿素在国外主要来自于天然气,油价上涨会带动气价上涨,进而抬升甲醇和尿素的价格。煤化工龙头具有以煤气化为平台的柔性联产模式,实现多产业线产物的综合利用,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并且后续有新增量释放,为周期中的成长股,将会受益于油价的上涨。

银  行

标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等

支撑因素之一: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指引(修订)》,监管逐步细化。5月30日,《商业银行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指引(修订)》发布,在银行风险管理、风险计量、监督检查等方面提出了细化要求。银行账簿利率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当前的利率市场环境需要银行提升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精细化水平。此次《指引》出台的目的在于推动商业银行提升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水平,弥补监管制度短板。

支撑因素之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延长过渡期,缓解银行短期压力。5月25日,《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正式文落地,将于7月1日起施行。此次发布的正式文件将开始执行的日期延长4个月至2018年7月1日;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达标时间延长6个月至2019年7月;流动性匹配率过度期至2020年起执行,给予了各家银行充足的时间调整期资产负债结构,有助于减轻银行短期的调整压力,降低同业负债占比,回归存贷业务。

支撑因素之三:监管趋严,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长期提升估值。五月以来,银保监会监管文件密集出台,监管力度之大可见一斑。目前我国上市银行平均PB、ROE为1.01倍和12.9%。与美国大行摩根大通和富国银行1.44、1.29倍左右的PB和10.91%、9.59%左右的ROE相比,国内银行PB-ROE组合更优。随着多项监管规定的实施,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经营中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提升行业整体估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