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股票

评论:新股发行不是影响股市走势的主要原因

新浪财经

关注

作者:孙即、戴苏琳

2016年下半年以来,股市行情稳中有涨。在此背景下,近期新股发行节奏有所加快,引起市场和舆论关注。不少市场人士认为,现行新股发行办法能为投资者提供更多质优价廉的投资标的,有助于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IPO堰塞湖问题也可获得一定程度的疏解。但也有投资者担心加快新股发行会产生“抽血”效应,造成市场资金紧张,引发投资者恐慌,带来市场不稳定,希望监管层能放缓新股发行。

笔者认为,2016年下半年以来,监管层兼顾市场运行情况与实体经济需求,调整IPO发行节奏,并无不妥。从历史经验看,目前新股发行速度和规模并不构成二级市场主要压力。与新股发行相比,再融资给市场带来的冲击更大,更值得市场各方重视。

新股发行提速导致股指下跌一说并不成立。长期数据显示,A股二级市场涨跌与新股发行规模及节奏之间并无固定关系。A股历史上经历多次IPO暂停和重启,每次IPO重启或者加速,上证综指有涨有跌。例如,2007年和2010年IPO融资规模均为4676亿元,但2007年上涨综指大涨了96.7%,而2010年下跌了14.31%;2010年IPO发行节奏(348家)和融资规模(4676亿元)均高于2011年(281家和2650亿元),但2010年上证综指跌幅(14.31%)却窄于2011年上涨综指跌幅(21.67%)。又如,2016年大盘整体呈震荡上升态势,下半年表现尤其良好,但实际上2016年新股发行大多集中于下半年,6-12月上市新股达到166家,占全年上市新股数量的73%。

新股发行提速导致资金面紧张一说也不成立。新股申购制度改革后,打新对A股的“抽血效应”几近于无。“打新”新规中的以市值配售、取消预缴款等要求,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新股发行前后市值变化巨大而引起市场短期大幅波动。此外,A股市场总市值高达55万亿,每年千亿级别的新股发行量对市场并不至于形成“抽血效应”。以2016年为例,2016年下半年A股总市值增加了4.48万亿元,除去新上市公司市值1.87万亿元,“老股”市值还增加了2.61万亿,A股市值在新股发行加速的情况下仍可保持稳增长态势。

宏观环境和企业基本面是影响股市走势的主要因素。2016年股市之所以表现良好,主要得益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背景下上市公司的盈利改善。当年前三季度非金融上市公司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97%,ROE上升至6.71%;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共计8301.1亿元,较2015、2014年分别增长5.40%与8.69%;以沪深300为代表的蓝筹股近三年平均股息率为2.69%,超过同期道琼斯工业指数平均股息率2.42%。依赖于企业基本面改善对二级市场估值形成的支撑,2016年下半年新股发行加速并未使股指上行趋势受到压制,大盘仍然保持了稳中有升的趋势。而近期A股市场面临较多不确定性,美元加息、特朗普新政、国内货币政策调整、房地产市场调控等多因素叠加,是造成近期市场震荡反复的根本原因。

再融资对市场的影响远超新股发行,应引起重视。近年来A股再融资金额增长迅猛,2015年、2016年增发融资规模均超过1.2万亿元,其中2016年再融资额超过当年新股发行融资额10倍有余。而且以定增为主的再融资往往和重组收购联系在一起,低价定增的大股东和机构坐享红利,广大中小投资者并不能从中分羹。从资源配置效果上看,新股上市融资是将虚拟经济中的资金引向实体经济,且证监会对募集资金用途监管严格,确保融资用于募投项目,与高层推进供给侧改革之义相符;而再融资则不尽然,尽管有上市公司藉此扩张业务、转型升级,创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但也有相当一些公司借机搞“市值管理”,导致再融资项目沦为大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提款机。

整体来看,加快新股发行利大于弊。在守法守规、符合市场要求的前提下,金融业理应积极支持实体经济,为供给侧改革提供资金支持。当前新股发行供需严重失衡的现象仍未改变,提高IPO审核效率、降低企业排队时间和成本,既是将扭曲的市场供需恢复正常,也为广大中小投资者提供了优质投资标的,还可促进上市公司优胜劣汰和股市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当然,加快新股发行节奏不等于罔顾市场承受能力。建议监管层在加快新股发行节奏的同时严控再融资规模,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改善市场环境。具体来说,应继续加大对市场不规范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对新股质量的控制,严禁弄虚作假;对再融资中并购重组属于借壳上市、跨界并购和高溢价收购的情况严格监管;严格执行退市制度,让已不具备生存条件的企业退出市场、更多高质量的企业进入市场,正本清源,使资本市场价值发现和资源配置的功能得到真正发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