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股票

明日股市三大猜想及应对策略

新浪财经

关注

大势猜想:股指总体维持稳定的窄幅波动

实现概率:75%

具体理由:早盘两市指数低开,随后维持窄幅震荡走势,两市成交量均较前一交易日缩量,沪指午盘小幅下行,创业板跌0.80%。创业板今日再度弱于沪指。

数据显示,上周投资者数量同比再度增加,创下去年9月以来新高。场外投资者悉数进场,给A股市场带来增量资金,从而带动盘面炒作氛围,进场资金对于推动创业板指重新站上60日线功不可没,而次新股近期交投活跃,表明市场对于IPO提速造成的新股供应量大增,已经在慢慢消化,增量资金入场也促使市场承接力增强。

从近期两市指数的走势上来看,股指总体维持稳定的窄幅波动。盘面上的热点板块的切换较为频繁,昨日的热点板块人工智能,白酒,今日位于跌幅榜前列。表明市场追涨热情并不高,热点板块缺乏接力资金。通过追涨获利的难度陡增,而低吸高抛的方式依然是当前市场的主流盈利模式。近期以来,一些基本面较好的次新股连续拉升,存在送转预期的次新股开始低位放量走强。每当市场弱势时是次新股表现的时候,投资者可根据指数波动,踏准次新股低吸高抛的节奏,轻仓参与获利。

应对策略:开板新股和低位股较为强势,一些业绩预增的低位次新股存在送转预期,在此前被机构挖掘,投资者可适当关注低吸机会。

资金猜想:流动性投放变“吝啬” “假加息”将卷土重来?

实现概率:70%

原因描述:今日,央行公开市场将进行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1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1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操作。考虑到有500亿逆回购到期,今日净回笼200亿元。

这是自2月23日以来,央行连续第10日流动性净回笼。在逆回购操作的数量上,三种期限的总额除了2月23日当天达到500亿元之外,仅3月6日达到400亿元,其余8日均维持在300亿元,且3个期限的逆回购交易量均仅为100亿元。

此外,昨日公开市场有1940亿元MLF操作到期,央行也开展同等数量的MLF操作,利率与上期持平。这也是自2016年8月以来,央行首次未对当月到期MLF进行超额续做。

央行缘何变“吝啬”?有交易员称,逆回购控量可能是为后续OMO操作腾挪空间。

因现有三种期限的逆回购均在一个月以内,在月初时点上开展的逆回购大部分会在当月到期,而3月底因存在季末考核、小长假等因素影响,届时资金面很可能再度出现紧张,因而控制月初的逆回购交易量,有助于控制本月中下旬逆回购到期回笼量,从而为OMO实施净投放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

这位交易员还表示,月初资金面偏宽松,也为逆回购控量及OMO净回笼资金创造了条件。

今年2月3日,央行逆回购操作利率均上行10BP。对此,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指出,此次中标利率上行是市场化招投标的结果,反映了2016年9月份以来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上行的走势,是在资金供求影响下随行就市的表现。报告指出,公开市场操作也有相应的量、价目标,公开市场操作的招标规模和中标利率都是可变的。

市场人士称,央行重申逆回购操作的量、价都是可变的,可能是在为后续更加灵活的量、价调整做舆论铺垫,而近期市场对OMO再次调价的预期也有所上升。

中金公司报告指出,前期OMO、MLF利率上调主要源于几个因素:

信贷超预期、通胀抬头是触发剂,推动金融去杠杆是大背景,避免与已经上行的市场利率形成套利空间是关键。最近回购利率、Shibor、同业存单利率上行幅度显然远超过10BP,PPI和CPI较去年也有明显的上行,因此,从避免套利、修正负利率、继续推动去杠杆、传递价格信号等角度看,未来适时上调OMO、MLF等操作利率的概率仍然较大。

华创证券也表示,虽然近期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可能性仍不大,但在未来一个月内可能会再次见到OMO利率上调。理由有二:

其一,目前一二级资金利率仍存在较大利差,为OMO利率“随行就市”地上调提供了空间;

其二,美联储3月份加息的概率骤增,如果加息成行,对中国市场利率也会产生一定的带动作用,而且为稳定资本流动和汇率水平,货币当局亦有动力保持合理的内外利差,在基本面支持的情况下,择机上调OMO利率的可能性仍相对较大。

应对策略:美联储3月份加息的概率骤增,如果加息成行,将对A股市场产生一定影响。

热点猜想:部分维生素小品种掀起涨价潮

实现概率:75%

原因描述:近期,部分维生素小品种掀起涨价潮。据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消息,国内VB1生产龙头天新药业时隔4个月再次停止VB1报价,去年11月公司停止报价后随即上调VB1价格20元/公斤,涨幅近6%。国内VB1价格目前处于近10年来高位,从2013年底部100元/公斤涨至目前380元/公斤。烟酰胺(VB3)国际主要生产商凡特鲁斯计划4月1日起对中国报价提高至68元/公斤。国内烟酰胺价格今年以来涨幅超过17%。国内VK3生产商上周再度提价10元/公斤,涨幅近8%。业内认为,从短期看,维生素小品种相继提价,主要原因包括上游原材料涨价、环保压力影响行业开工,以及需求回升等。从中长期看,行业定价模式已发生变化,小品种维生素行业新进入者普遍摒弃了大批量铺货打压价格策略,个别企业甚至通过产业链优势提价铺货,这使得部分维生素小品种涨价周期更长。

应对策略:相关上市公司可关注兄弟科技、花园生物、新和成、亿帆医药等。

【我是高手赛:上传实盘对账单 瓜分千万实盘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