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理财

借未来的钱在今天花? 年轻群体借贷消费应警惕

21世纪经济报道

关注

年轻群体借贷消费应警惕

本报评论员 欧阳觅剑

在近日举办的一个分享会上,经济学家陈志武谈及消费金融和年轻人借贷问题,他认为,年轻人借钱消费也是一种投资。很多银行信贷机构、金融科技产品为“借未来的钱在今天花”提供了方便。

近年来,借钱消费逐渐成为一种潮流,消费金融迅速发展。而年轻人更是容易接受这种新型的消费模式,因而兴起了各种形式的校园借贷。校园借贷、消费金融在带来“方便”的同时,其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也很快就暴露了出来。“借未来的钱在今天花”,使借钱者承受偿还压力,而放贷者则承受违约风险。由于消费金融违约的概率高,因此利率高,高利率又吸引不法之徒参与其中,导致了很多违法违规的借贷套路和催收方式,校园借贷已经发生了很多血淋淋的案例。正因为存在如此多的乱象,人们开始反思消费金融的弊端,相关监管正在加强,而校园借贷更是被口诛笔伐,以致被严厉整顿。

在这个时候,陈志武却阐释了年轻人借钱消费的积极意义。他从理论上解释了年轻人借钱消费的必要性,人在青年时期收入低甚至没有收入,和消费不匹配,借贷消费可以解决这一矛盾。对于年轻人来说,借钱消费是一种投资,学习一门课程、置办一身好行头,都可以成为投资。年轻人借钱花,还可以增强财务纪律、培养自食其力习惯、让个人更自由。这样来看,“借钱花”应该是年轻人的“必修课”。

实际上,陈志武的这套理论为很多人接受,这是消费金融逐渐成为潮流的重要原因。如果这样的理论成为主流进而影响政策,那“借钱花”就真要成为年轻人的“必修课”,使他们一入大学校门就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甚至陷入到无法脱身的校园贷陷阱中。我们有必要对这样的理论进行反思。

有一些人认为,校园贷产生很多乱象,是被用错了,如果运用得当,就能产生好的效果,例如美国的学生贷款(student loan),帮助很多人完成了学业,这种借钱消费就可以看作是一种投资,投资收益还很高。但实际上,美国的学生贷款正是年轻人借钱消费危害大的实例。2018年二季度末,美国学生贷款余额达到1.53万亿美元,有4000多万人背负着学生贷款,平均每人3万多美元。很多人在毕业之后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要偿还学生贷款,这压缩了他们消费以及购房的能力。对于多数人来说,这是比较沉重的负担,以致不少人不能及时偿还贷款,美国学生贷款的违约率超过了10%。由此也可以看出,年轻人借钱花,违约率是相当高的,即使借来的钱被用在了正确的途径。学生贷款在给借钱者带来偿债压力的同时,其高违约率也积累了金融风险。

在偿债压力之下,年轻人当然需要增强财务纪律,但更自由是谈不上的。如果年轻人将借钱消费看作投资,那就是将自己看作投资品,看作一部产生收入的机器,那么,像机器一样高负荷运转就会是很多年轻人的命运。

美国高校学费非常高,每年几万美元,年轻人没有收入,如果没有学生贷款,很多人无法完成学业。这似乎可以成为陈志武所说年轻人借钱消费必要性的例证。但我们要看到,如果没有学生贷款等金融工具的支持,美国高校的学费也不会如此之高。

年轻人没有收入但需要消费这个矛盾,未必要靠借钱花、消费金融等方式来解决。实际上,这个矛盾以前在中国并不突出,我们的社会和文化为解决这个矛盾提供了一种模式,首先,家庭为年轻人提供收入;其次,年轻人控制自己的物欲;而且,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减轻年轻人的教育成本。这样一种模式,以往是运转有效的。

而金融的模式则是高成本而且有风险的,未必能够有效运转(美国学生贷款违约率高达10%以上仍然能够维持,跟美元和美债的地位是分不开的)。金融的模式试图将年轻人未来的收入贴现,但未来收入是难以估算的,年轻人尤其是这样,如果实际的未来收入低于预期,就会出现违约。而未来收入贴现提高现在的购买力,会抬升消费的价格,抬升经济的整体运行成本。

在过去四十年,我国人口红利释放,维持了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这是 “兑现过去”。而现在,有人希望通过“贴现未来”获得发展动力,因而十分倚重金融,鼓吹年轻人应该借钱消费就是这种观念的体现。但是,“贴现未来”很容易变成“透支未来”,而这是非常危险的。其危害已经在校园贷中有所体现,我们应该防止这样的思维蔓延到更多领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