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保险

中国寿险业:如何应对低利率挑战全部发言实录

新浪财经

关注

新浪财经讯 11月23日消息,“2016新浪金麒麟暨全球资产管理论坛”在北京JW万豪酒店举行,分论坛B主题为“中国寿险业如何应对低利率挑战”。慧保天下创始人胡琼出席并主持分论坛。出席论坛并参加讨论的嘉宾有:合众人寿总裁助理黄春香、光大永明副总经理李高峰、德华安顾董事总经理殷晓松。

以下为全部发言实录:

黄春香:互联网保险改变传统销售和业务模式

黄春香:主持人及各位保险业的同仁大家下午好!我接下来花一点点时间跟大家分享一下科技到底能给保险业带来什么。

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让科技释放活力》。主要讲两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是金融科技怎么样重塑保险行业,第二是跟大家分享合众人寿在科技应用方面的一些创新的做法。

互联科技到底带来给金融创新带来了什么?其实金融业本身就是一个没有实体产品的行业,主要产品就是信息。所以,这样一个以信息产品为主导的行业最有赖于科技,科技对这种行业带来的效益也是最明显的。所以,我认为其实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始终都是科技应用的一个引领者。在过去、在现在,甚至在未来应该都是。

我这里会讲到基于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最新的一些技术,这样的一些金融科技的改变会给传统金融的信息采集、风险定价、信用中介、投资决策等等各个方面带来很大的改变。

首先看一看互联科技,我们说的信息IT技术,它主要是改变了我们的信息的实时交互的模式。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让我们的信息可以实时被采集、被加工、被传送,整个信息的采集、加工、传送这个链条就是我们金融业务的一种业态。所以,它能够通过目前的互联技术,包括信息技术、IT技术,给金融业态带来一种全新的变化。这是第一块移动互联的技术。

第二块是云计算这个技术。云计算的技术具有最大的存储容量、极速的运行效率和极低的成本,这三个特点使我们可以用云计算为金融业完成各种各样信息的存储、运算。

第三个技术是大数据,大数据的特点是信息存放集中,可以洞见分析,可以让这些洞见分析的数据产生价值,然后通过这种价值的产生形成应用。所以,这样的一个大数据技术它其实在我们这样一个以信息为产品的金融业态里产生的价值是信息的价值挖掘。

所以,从前面的信息实时交互、信息的存储运算、信息的价值挖掘都可以看到目前阶段的移动互联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等我们都已经有了很好的应用。后面两个部分其实是在探索过程中的,一个是区块链。区块链的特点是每个个体都是透明的,区块链里的节点是相互透明、相互知晓的。二是每个人都是规则的一部分。也许未来区块链里的个体节点都成为一个规则的制约者、制定者,也是一个守护者,所以都是规则的一部分。三是区块链里的每个个体、每个环节都是风险的管控者。也许未来区块链里的个体发生风险,是不是真的是风险,都要由其他人来决定。四是每个人都是保障的分享者,这也涉及到保险,也许未来我们保了一份保障,通过区块链里的个体衔接把保障分享给别人,等等这些都是区块链未来的技术,目前中国应用还不多。

第五个技术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怎么应用到金融里面来。人工智能主要是有一个学习的功能,它像大佬一样,但是是机器的去学习。它过去接触过的、应用过的都能记住,而且智能的推演出过去没有的东西,都是由机器来做。所以通过设备的大量性、运算的高效性以及人脑的智慧性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人工智能,在保险业里今后都可以用到,而且是非常高效低耗的一种模式。区块链在信息这个产品里主要是实现了信息共享透明,人工智能在信息这个产品里面主要实现的是信息的智能识别。这五个模块的技术中,大家最熟知的移动互联,云计算、大家比较熟知的大数据,以及大家不太熟知的区块链、人工智能,未来都会服务于金融领域。

第二是保险行业。在座的各位都是保险行业里的精英,我们的技术目前到底怎么样影响到保险行业。2008年移动互联的3G技术出来,那个时候我非常有幸是在平安。当时平安人寿是首个将3G移动互联技术应用到保险行业的,所以形成了当时非常有名的平安的移动模式,当然现在已经普遍在行业里应用。这应该说是一个行业的共识,对技术的共同的应用的共识。

保险业在3G移动应用上面是比其他行业应用的快的。8年来互联网的技术应用于保险,我们认为它经历了把互联技术作为一种工具的阶段,让这种工具改变和提高我们现有模式的效率。第二是我们把它作为一种渠道,也在新开拓一种代理人之外的互联网直通客户的销售渠道。三是服务或者叫做互联网化的全面的保险业态。这一部分我们还在探索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渠道运营产品、风控等全方位的互联网化,我们在探索全方位的互联网化业态是什么。

互联网保险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中国互联网提升现有模式下的销售、管理和服务的效率,这个我们已经做到了,很多公司也做的很好了,合众目前也在进行中。第二是渠道。互联网作为渠道已经将大量的简单标准化的产品通过互联网这个渠道直接销售给了客户,包括航空意外险、旅游意外险、车险等等,都有一个互联网的平台直接销售。第三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互联网化的全面保险业态。

这个业态到底是什么?我们也不知道,但是我们在想的是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渗透,保险行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包括定制化的产品设计、个性化的定价方法、差异化的合保技术、智能化的理赔等等这些东西,都会随着互联网为代表的这些技术的创新,在保险行业里面形成一种新的业态。

保险主体到底会因为这些技术发生什么变化?第一,我们一定要回归到以客户需求和体验为核心的服务体系的建设,加速保险主体的前、中、后台三个部分的互联网化,不是仅仅是一部分。提升销售的效率、提升用户的体验、提升公司的效率、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这是我们所期待的。也就是说,我们技术应用的第一个层面,是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或者一种方式来改良我们现在的行业的效率和质量。

回到具体的层面,寿险业有三个维度,第一是业务,第二是公司,第三是客户。我们要用技术武装技术,让互联网改变保险的传统的销售模式和业务模式,我们要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公司整个的运营流程和运营效率。第三个客户端,我们要用互联网的技术让客户获取产品的便捷度更高、体验更好。

一个一个讲,看队伍这一端,我们的科技改变了什么?我们希望一个队伍通过我们的技术配置适当的硬体,移动终端,包括手机、电脑,各种各样很普遍的的终端。加上各种的软体,软体就是各种的系统,包括销售管理和服务系统。硬体加软体加上代理人,我们希望它形成一个移动的网点,这个移动的网点可以随着这一系列的东西带到客户的身边,作为公司的品牌宣传者、公司产品的销售者、公司服务的提供者,可以随时随地给客人提供服务,这也是技术带给我们的,尤其是移动互联技术带给我们行业的红利。

科技也改变了客户的服务获取方式,我们的客户对服务的需求其实是有体验的。他在保险行业获得的体验会拿他过去在银行或者在其他的实体商店的服务来做对比,如果那边能获得好的体验我们提供不了,他其实会扭头就走。

所以,科技一定要改变对客户服务的方式。用户主权这样的一种形式目前都是用户为上,更加个性化和定制产品,通过客户预期的极致体验,会是我们未来致胜的根本,也会促进保险业更加注重服务品质、更加关注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这些个性化就是技术所能带给我们的。具体来说个性化的产品、极致的消费体验、简约的形式和跨越的资源整合形成一种消费生态链,大数据的分析应用形成一种精准的产品和服务,这都是未来我们在客户端需要去用技术来实现的。

当然在公司这一边,科技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也是要始终持续去做的,供给侧改革也提到我们要把有效的资源提供到更有效的服务或产品上去。公司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其实会腾挪出更多的资源,这些资源也要以客户为中心做资源分配。对公司的运营来说,始终要提升运营水平和降低成本,这也是保险公司发展的关键点。

所以我们要打造7×24小时的保险营业厅供客户享受服务,也要提供便捷的线上服务来给客户提供一种好的服务。所以,公司运营方面的7×24小时的保险营业厅,各种贴心的服务以及未来的人工智能、机器人(23.810, 0.00, 0.00%)在我们行业上的应用,这些都是我们要去思考或者现在正在实践的,也会带来公司经营效率的改善和成本的降低。这就是我们说的金融科技怎么样重塑我们的行业。

合众在这方面做了什么?我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在平安做了20年,一直在平安人寿,2015年1月6号到了合众,差不多2年的时间。我现在介绍的是合众对科技的应用,过去平安已经花了5年的时间,2008年3G技术出台以后,平安就开始研究科技在保险行业的应用,平安比较有幸打造了一整套科技互联的平台供给代理人和客户。所以平安现在有在用的一个是掌上宝,一个是金管家,应用都非常好。

我到合众以后,我也希望整个行业能够善用这些科技,提升各种效率。在合众这一边,合众的远景还是以保险为核心,以养老医疗和互联科技为支撑的保险集团。在这个远景下面互联科技是我们的支撑,我们的互联科技怎么做,针对保险行业的两大客户群。一类是内部客户,就是代理人,一类是外部客户,就是保单客户,这两类客户我们都应该用科技去武装他们。对于内部客户围绕代理人的销售、队伍发展、管理和他的学习,这几部分我们都会有科技的支撑给他们。对于外部客户我们也会通过技术的应用提供更多的管道、更便捷的方式、更好的体验,提供各种好的产品给到客户。所以,围绕两个客群我们都要将科技应用到他们身上去。

首先讲一下代理人,在座的应该都是寿险的同仁。代理人也是我们的主力队伍,主力人的装备以及他们的效能其实直接关乎到客户端的体验以及公司的运营效率,所以代理人的工作平台或者是科技平台怎么样做,做的怎么样,用的怎么样,其实会关乎到整个公司的经营。

合众有一个代理人云工作平台,涵盖了代理人卖保险或者推动业务的平台,有代理人发展自己的组织,增加自己的团队的部分,也有代理人的基础管理、活动管理的部分,还有代理人的学习部分。所以这四部分构成了代理人的业务、人力、活动、管理四大模块,合众目前在构建,有一些已经构建完成。像业务推动和人力发展这两个模块已经完成。

业务推动这边我们也知道销售无非是售前的客户积累、售前的客户经营,经营到一定的状态,我们能有适当的产品来满足他,到售中销售产品之后我们还要有售后服务。这一系列都是代理人的工作环节,各个环节怎么样用技术去帮助他们。售前我们现在有互联网的基础,我们有很多的互联网的平台,上面有很多的客户,保险行业的同仁们怎么将这些客户转化为我们的客户,这就是用现在互联网的客户作为客户获取。

我们怎么样去运营客户,现在的技术也能够提供很多帮助,包括客户的特征和属性,客户的需求,客户各种生态的行为轨迹,我们都能掌握到。我们对他的服务是会更精准的,所以经营过程也是更精准的。尤其是怎样获取客户,怎么样去经营客户,都会用现在的科技让我们的效率更好、效果更好。

售中这部分我们要在15分钟之内让销售过程可以完成,我们的及时交费,也就是支付技术,实时出单,产售,甚至一站式的销售、购物车式的销售,这些都是可以在售中做的。其实技术都已经支持给了我们,我们能不能用好它。售后当然就是代理人能不能提供给好的服务给客户,这些都要通过技术手段帮助我们的代理人完成。

在人力发展方面也是一样的,互联网上的对象多了,接触的管道也多了,沟通的方式也多了,沟通的内容也多了,这些都是便于我们发展的基础。当然其他的技术应用也会让各种流程便捷和简单化。

活动管理是比较专业的,现在的技术也能够帮助我们做到更加的精准。代理人的行为有什么问题,问题在哪里,我们怎么改善问题,投放哪些资源,这些都可以通过技术改变我们现在的一些管理模式。未来的学习也同样是这样的。所以,代理人这样的一个群体,他的销售、人力、活动和学习都会受到科技的影响和触动。

我们也在构建一个客户直通的营销网络平台,代理人是我们的主要管道,另外一个管道是直通客户的管道,我们希望客户能够有一个很便捷的通道可以更便捷地获取相对简单的一些产品,所以我们也在构建这样一张网,我们在推动一张网的构建。

内层我们用产品,启动一些人群的意愿,不是代理人,可能是另外一些人群,加上媒体,通过宣导宣传,让他产生一种销售动力。在外边会有更好的更高的性价比的产品,一层一层的往外扩。现在微信互联网的平台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客户,不管这些客户他有没有销售动力或者有没有客户群体,关键的是我们怎么样去利用它,合众目前也在构建这样一张网。

其实网店的结合也是未来一个很大的趋势,当然不一定每家寿险公司都有网店渠道,合众非常幸运的是这两个渠道都有。刚才我们反复在说网络这个渠道有大量的客户,亿计的客户,那么保险业怎么去转化,用什么渠道和有效的方式将他们转化过来成为我们的客户,这也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合众目前也是在构建一个网店一体化的销售模式或者是获客模式。这个空间非常大,也是脱离目前发展瓶颈的一个通路。

这就是我要讲的内容,一个是科技对金融业,尤其是保险业已经带来了很大的触动和改良,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新技术的发展,再加上云计算、大数据新技术的应用,一定会对我们的业态产生很大的改变。合众目前也是在跟随技术、应用技术,希望在技术中获得我们应有的红利。

李高峰:险企要从产品上下工夫 站在客户角度想问题

李高峰:谢谢新浪给我这么一个机会跟大家做一个交流。本身我负责投资和财务,不是负责产品和销售的。趋势和未来无论你在任何一个行业是每个人都要去看的,在座的都是年轻人,其实你最应该看的是未来你要做什么,你要留在什么行业,留在什么样的公司,留在这个行业具体要做什么?未来可能会去创业,创业的时候要做什么?这个是你们的人生中需要考虑的。

这些都是趋势和未来的东西,尤其对投资来讲这些是最重要的,因为投资就是要看一个趋势、看一个未来,看二级市场的趋势,看二级市场每一个公司的未来。保险公司也是这样的。所以,我讲的东西大家可能会觉得很虚,但对大家应该有一些启发。

第一,讲一讲保险公司的本质。

左边有一个圆圈叫金融,有一个圆圈叫保险。我从别的证券公司到保险公司来工作有7、8年的时间,我一直在想保险公司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到底是金融企业,还是把我们当成是一个厂商类的企业来看,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好的金融企业:销售保单,资金回来,然后我们来投资获取利润。

但实际上我个人觉得保险公司更重要的是我们是一个做产品的企业,我们是一个厂商,我们要生产产品,我们要生产出来一些东西,能让消费者真正喜欢它,能够热爱它,能够用它,能够发自内心的有欲望去购买它。我觉得这是一个保险公司在新的形势下,不管是低利率也好,还是新技术条件下,都要去想的问题。

我们保险公司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是一个厂商,我们应该是一个产品的提供商,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和大家日常所见的,做面粉的、做面包的,甚至做酱油的,做食品的没有任何区别,我们就是要给消费者提供很多很好的产品,让消费者觉得、让我们的保户觉得这个东西是他愿意购买的。就像你们买苹果手机一样,你愿意去买,你愿意为它去排队,愿意为它去付出你的金钱和精力。我觉得保险公司更重要的应该看到这一点,你不简单的是一个金融企业,更重要的是一个厂商,这是保险公司最重要的要对自己有本质上的理解。光大目前也基本上是这么理解自己的。

第二,现在我们面临的最大的困难。中间是一个冰山,左边画的是产品,右边是客户。现在保险行业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或者说我们所有行业人都在思考的、都在探索的问题,其实更多的时候是销售的问题。

我们的产品和我们的客人之间隔了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很难攀越的一座冰山。我们的产品到达客户的手中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要么通过代理人不厌其烦的叙述,要么通过电话不厌其烦的去讲。所以,我觉得我们面临的很大的一个困难是我们的产品和客户之间有一道非常大的鸿沟,客户不愿意主动来买我们的产品,我们也不知道怎么把我们的产品拿到客户面前,都不知道。

销售人员觉得保险是很高尚的东西,跟客人讲,客人很烦;客人也觉得需要保险产品,但是他一想到要找一堆人咨询也觉得很烦。所以我们这个行业到现在也没有解决我们跟客人之间的沟通问题,就像两个人谈恋爱一样,大家都觉得要谈恋爱,就是不知道怎么去牵手,目前我们依然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怎么去解决?从别的行业到保险行业我一直在想。我以前在证券公司做投行,后来到光大永明来。在别的行业我们每天都在想客户在想什么,就像我找一个女朋友我就得想她在想什么,怎么满足她。我们服务的客户,他是造纸的,他就得想客户需要什么样的纸;他是做食品的,他就得想客户需要什么样的食品。

我来到保险行业,发现一个更大的问题,不是一家公司是这样,很多公司都是这样,我们很少从客户的角度去想客户到底想要什么。客户到底是想要简单的,还是想要能赚钱的,还是想要能保障的,其实我们都不知道。我们所有的产品的开发往往都是基于我们的销售队伍想要什么,我们的销售队伍说了这个产品好卖,销售队伍说了这个产品的费用高,所以我们就开发出这样的产品,很辛苦地让销售队伍推荐给客户。

如果我们要做一个好的公司,或者大家未来要创业想做一个好的公司,最重要的是要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想问题,你要知道客户需要什么,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你要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你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能够让他接受你的产品。

这是未来一个很重要的趋势。现在保监会也提倡保险要姓“保”,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去思考客户到底需要什么,要思考80后、90后在大城市,在中心城市已经被原子化状态的个人到底需要什么。以前可能不需要保险,因为我们觉得自己有亲戚朋友,有单位可以做保障,当一个个人在城市都被原子化了,在城市里没有邻居,同事的关系都很简单,甚至你都不知道同事的家在哪里,这些你都不知道。当你有了事情之后你不知道找谁,这是新时代客户的特征。面对他们我们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这是我们下一步最重要的要去考虑的问题。

这就是我讲的趋势,最重要的要考虑三个问题:客户、产品和服务。过去为什么我们的产品跟客户之间有那么大的鸿沟,我们跟客户之间有那么大的不可沟通的烦恼,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们的产品过于复杂,我们用了很多的精算技术,贴现、利率、现金流等等,我们用了很多很复杂的技术让我们的产品变得不简单,但是所有市场上很复杂的产品都被淘汰掉了。

银行的产品已经从活期储蓄、定期储蓄变成理财和储蓄两类了,中间的产品也变得非常的简单。打车,传统的计程车都不需要,现在就是Uber和滴滴,它提供的产品是非常简单的,一键就可以满足你的要求。

保险公司第一个要从产品上下工夫,要提供特别简单的产品。我不知道这个产品具体的形态是什么样的,但一定是特别简单的,让一个完全没有经济学知识的人,要能够让他在5分钟之内看懂。我相信在座的任何一个人你也很难接受一个人面对面地跟你坐一个小时,讲一个跟保险有关的产品的内容。所以第一点,产品要非常简单。

第二,产品销售要非常的便捷。不要让客户走到你的柜台和网点购买你的产品,所以产品要变得非常非常的便捷,购买起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步骤。

第三,产品要足够满足客户的要求,不管是理财还是保障的,要足够的引起他心中的共鸣,让他主动地去购买。

接下来就是服务,我们这个行业我觉得就是一个提供服务和产品的行业,我们提供的还不是一个传统的产品、有形的产品,我们提供的是无形的产品,所以服务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你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去改变;第二,你要能够在每一次的服务当中都能够迎合客户的需要,而不让他觉得特别的过度或者不是很充分。

当然这个很难很难,在过去很难,过去我们的销售、我们的服务、我们的产品开发都很难,因为有很多基础的东西没有,但未来新技术的应用让一切都会变得有可能。新技术包括黄总讲的很多,互联网技术是一种,人工智能的技术是一种,移动终端的技术是一种,还有数据处理的一些黑科技,我觉得都会使这些成为可能,都会让客户可以很简单地购买到你想购买的这些保险产品。

至于具体要怎么做,我觉得可能需要保险业内很多的专家、各个公司不断地尝试,去找到一个我们跟消费者之间最能够结合的那个点,让整个的保险产品变得不是那么难销售,让整个保险产品的口碑变得越来越好,让我们整个保险产品的服务让客户觉得确实离不开,从一个需要开发的隐性需求变成一个他自己能够辨识到的刚性的需求。这个我觉得是保险行业的趋势和未来,虽然没有特别实际的东西,希望对大家思考自己的工作或者要创业的话能够有一点帮助。谢谢大家!

殷晓松:数字化保险前景非常广大

殷晓松:在座的各位嘉宾、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增速换挡一词非常形象,回忆起自己27年的保险学习和工作经验,发现这短短的27年我竟然经历了两次增速换挡。我从八十年代末期学习精算学,那时学的是从工业革命时代精算师们基于大量数据(而非大数据)创造和使用的手查生命表和commutation function(换算函数)。当我九十年代初开始在澳大利亚和香港从事精算工作时,行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当时保险定价主要使用的自己编程的asset share (资产份额)软件和Lotus 123. 也参与了企业内含价值和评估价值计算的模型企业软件(model office)。之后目睹了基于数据库技术的MIS, CRM等体系的建立。而这一次的增速换挡,是信息化到数字化。举个例子,现在从大数据技术里我们都隐约看到了每个人都有一张不同的生命表,保险为每个人设计的未来。

自1995年跟随友邦保险回到国内以来,我注意到的数字化过程是从本世纪初的泰康B-C模式,到保网,向日葵(6.100, -0.12, -1.93%)等这一B-A-C的最初尝试, 到慧择网,人人保等为代表的经代B2C, 去哪儿,携程等第三方能够提供大量场景化保险销售的B-B-C模式,中间2011-2013年我个人还进行了一次未遂的保险比价网的创业尝试,后来发展到众安的以保险公司为主的主动出击的场景化B-B-C模式。到这一步基本上大多数的尝试集中在销售端。其中成功的模式主要是与场景化销售有关。近年来有更多的同业开始试水在核保,产品和商业模式等更深层次的数字化创新。如:基于大数据并随时可能对产品端的人身险实时核保,车险UBI,乃至相互保险加区块链这样的可能对保险业态产生根本性冲击的新尝试。

从全球市场来看,今年阿尔法公社追踪分析了VentureScanner上的1885家Fintech公司。这些公司跨越58个国家,总融资金额约536亿美元。这个数字其实并不大。按照普华永道的分类,Fintech的行业布局主要包含了6块:零售银行、支付和转账、借款和理财、金融财富管理、保险和区块链的话,数字化保险相关的融资金额其实更小。基本而言,我们可以说数字化保险方面在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可称之为成功的模式出现。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数字化保险的前景是非常广大的。

那么未来,大数据将如何影响寿险业态?我的判断是,虽然互联网在保险销售端走过的路其实算挺慢的,在未来深入到核保,产品和商业模式层面的改变乃至颠覆性的事件爆发的可能性和速度方面,保险行业有可能会走在前面。原因是保险行业的基石是数字化特别是大数据之前那两个年代(或者叫做档位)的基于大量数据的所谓大数法则,或者概率。

具体而言,大数据在保障类产品(如车险、健康险、意外险和定期寿险等)的实时核保和定价方面有可能率先取得突破,原因是垂直领域大数据的可用性和相关性,个性化定价和实时核保突破。但是长期储蓄类产品的颠覆性改变可能会在后面。原因是长达几十年的资产管理(对资产)和财富管理(对人)的模式很难被机器掌握。财富规划和其中保险相关的规划可能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依然依靠线上加线下的专业销售渠道。数字化在信息透明、运营提效和服务升级等方面会推动该类产品的销售。

数字化前景可期,对保险行业的重塑有颠覆意义。但在发展中,我们可能不得不面临以下问题:

一、目前我们掌握的数据,有多少是真正有价值的核心数据。

在没有大数据之前,商业数据往往来源于一些被动的调查表格及滞后的统计数据。大数据技术出现之后,尽管海量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成为可能,但同时也有不少企业发现,自己积累的是最底层的原始数据,集中于交易、订单等内部数据,而缺少像兴趣爱好,保障、理财需求等客户外部数据,无法形成全面的客户画像。

二、我们是否有匹配的技术力量支撑大数据处理与应用。

大数据的核心不在于海量数据,而在于复杂数据的编辑处理,在数据处理与应用的技术方面,保险公司没有先天的优势。大部分的保险公司在往往需要外包方提供技术支持。如今的大数据人才有多稀缺?一份人力资源报告显示,目前全国的大数据人才仅46万,未来3-5年内大数据人才的缺口将高达150万。这些人才集中于科技型企业当中,其中分布在移动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和游戏三个行业的人数约占半壁江山,而在普通企业服务的仅有7%。

不仅如此,这些大数据技术人才的流动,依然集中在互联网行业。对保险公司而言,不管是通过内部培养还是外聘,想构建自己的核心技术实力与优势,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或人力成本。

三、如何应对大数据技术“预测”中的“变数”。

预测,是大数据技术应用中最为典型的场景之一。大家普遍认为,随着数据的不断扩大以及数据计算能力的提升,寿险公司将能够对未来风险的预测更加精准,继而有效提升风险控制能力与水平,产品的定价可以实现因人而异。

不过从目前来看,这样的精准预测还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在刚过去不久的美国大选当中,大部分民调机构均通过各路公开和私密的数据预测希拉里稳操胜券。但最终结果却出人意料。

数据是理性的、冰冷的,可产生数据的人是感性的、有温度的。如何透过理性数据抓住感性脉络,是机器算法的重点,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内,像长期寿险保障储蓄计划这样的复杂产品,仍主要依靠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进行面对面的线下个险渠道销售的原因。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情感交互,很长时间无法被智能算法取代。

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现实问题,我仍然认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是保险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最终在互联网保险需求产品化、新的销售沟通方式及O2O新商业模式等方面,不管是对产品的定价、销售、服务,还是对企业的整个组织结构和运营流程,给寿险带来颠覆性革命。

谢谢大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