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一位大学教授眼中的FOF和智能投顾

新浪综合

关注

来源:中国基金报记者 王瑞

随着收益率的下行,资产荒愈演愈烈,闭着眼睛就能赚钱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单一类别资产投资将面临较大风险,当前很难说哪一类资产能为投资人带来长期、稳定、可观的收益。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在资产荒时代尤为重要,“配置”一词则成了重中之重。国内居民财富和高净值人群增长速度非常快,随着货币和M2继续增长,资产配置的需求越来越强。

在近日的一期资管沙龙上,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李勇教授颇为详实地讲解了FOF以及智能投顾。本报记者将其中较为重要的精华提取出来,供投资者参考。

目标客户差别大

资产配置概念,是在不同资产类别之间进行分配,通常是将资产在低风险、低收益证券与高风险、高收益证券之间进行分配。

公募FOF终于开闸,各家公募摩拳擦掌。而在此之前,券商、银行也都不同程度的开发了FOF产品,但一直难以做大。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多和他们专注优选偏股型基金有关,如此一来,FOF风险和股市同步,不能带来长期稳定的收益。实际上,FOF的产品属性决定了,追求稳健收益率更加合适。

据了解,在公募领域,近两年开始推进智能投顾,国内已经有多家大型互联网公司联合基金公司试水智能投顾产品,但形式比较简单。公募基金进行智能投顾初衷不在于靠智能投顾来盈利,而是通过智能投顾留住客户,增强客户对本公司基金的忠诚度。

李勇认为,作为资产配置的重要手段,FOF与智能投顾是对客户分群之后的两种差别化服务形式。

FOF和智能投顾匹配两种不同的需求,但本质上都是资产配置,只不过一个是人配置,一个是机器配置。线上配置是智能投顾,线下配置则叫FOF。线上配置FOF满足普通投资者。即占比较高的小基民需要靠智能投顾解决;线下配置FOF是满足高净值客户,更适合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高净值客户的定制。

现实情况是,公募等资产管理机构的资产管理规模比例中,机构的占比越来越大。有人士甚至认为,放眼未来,基金公司无法做到也不愿意做到对小散户一对服务。因此倾向于将小散引入至智能投顾,智能投顾的资产配置模型的好处是服务费比较便宜、门槛低,只要知悉目标收益,就可以在备选基金中选出相应收益率的基金做出建议组合。

高净值客户的配置方面,对大额资金匹配一般通过FOF转化。李勇介绍,FOF是目前银行资管发展的重要趋势——多资产多策略配置降低系统性风险、多策略FOF成为银行资管发展趋势、各大行资管都在探索FOF委外投资。

FOF基金经理不易做

智能投顾任重道远

李勇认为,FOF将成为中国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产品。FOF公募放开后,各家公募机构招兵买马,FOF基金经理成为稀缺资源。那么熟悉大类资产配置就能当FOF吗?他认为,FOF基金经理远远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需要匹配非常严格的投资体系。

首先,FOF第一层是大类资产配置体系,如股票、债券、商品、货币、另类投资等。第二层,是各类投资内部的细分类型,如股票的行业、概念等多种类型;债券有可转债、信用债等戏份领域;还有商品期货,玉米、猪、黄金、白银等资产,另类资产中的各种投资策略。第三层,需要用量化的方法调出基金中α持续能力最强的值,做α持续的检验。此外还需要有资产配置、投顾尽调、投后管理、技术支持等。

自从AlphaGo战胜围棋之后,机器人理财在国外方兴未艾,但究其根本,李勇认为,智能投顾的本质就是资产配置模型。智能投顾在国内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他认为,P2P在国内短期经历了兴起、爆发到目前的频繁跑路,不正确的理财观念是导致P2P大量出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勇认为,智能投顾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是高收益率,而是稳健收益率,比理财产品高一点,这才是智能投顾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智能投顾现在被老百姓理解为投资神器,是错误的理解。实际上,标的物ETF缺乏、量化模型分析困难、人才稀缺及监管问题,智能投顾在中国落地生根的时机尚未到来。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