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共话资产配置时代:大蓝筹要看业绩成长是否符合预期

新浪财经

关注

新浪财经 3月17日讯,第12届中国(深圳)私募基金高峰论坛于3月15日至17日在深圳举办。在17日主论坛的下午,景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基金经理金美桥,上海证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姜榕,北京市星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首席策略师刘可,暖流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峰,MSCI执行董事、中国区研究主管魏震,美国盈透证券亚太区销售经理边嘉茵,就未来中国市场的投资机会、海外投资的注意事项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谈2018年的机会

金美桥认为2018年会出现结构性的机会,他表示包括电子硬件在内的一些行业细分龙头,目前估值还不算高,但最终还是看公司本身的业务能力。

姜榕也表示,经历了2017年的估值恢复,未来必须看龙头企业的成长,他希望能寻找具有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的企业。此外,他认为A股出于两种风格交替的短暂时期,2018年会在人工智能和高端制造进行布局。

刘可则透露,未来他们看好的两大板块是医药生物和互联网企业入股的新零售行业。他认为,在18年的市场中,一方面要关注风险的积累和释放,另一方面,也需注意风险调整后,或将面临重新选择方向的可能。

高峰分享了他看好的三个板块:一是传统的大金融板块,他认为优秀的房地产公司在盈利方面具有稳健的预期,传统金融会借力新科技的东风,走出特色的发展途径;二是消费升级的领域。尽管中国的传统消费增长不快,但具有品牌效应的产品,仍有明确的增长;第三个是由新经济带动出来的消费,例如芯片、无人汽车等。

谈大类资产的投资机会

金美桥认为,2018年大类资产投资机会在股权。他认为,如果拉长来看,股权投资肯定比房地产、其他各种黄金资产的回报都要高许多。

姜榕则表示,虽然2018年通胀不会太高。但仍要做一些风险防范,因此在资产配置上,他更关注黄金一类类的抵抗通胀的品种。

刘可预计,未来的风险点在于海外的宏观经济。在大类资产配置上,他会着重考虑估值和投资价值。

在高峰看来,2018年年无论是股票还是债券,都有投资机会。虽然有降杠杆和人口红利消失的风险,但工业产能的利用率在逐步提高,资产的负债率也在有效地下降。同时消费升级也值得关注。整体来说,他倾向于经济复苏,对股票市场比较乐观;此外,经过17年降杠杆和对债券收益率的提升以后,债券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投资价值。

谈独角兽

在谈及市场上关注度很高的独角兽公司,嘉宾们表示,尤其需要关注独角兽的不确定性。

金美桥解释道,景林资产在二级市场投资风格追求确定性,一定要柔性贴现。因此,他认为所以我们觉得独角兽这种公司可能更加适合PE投资。看不清楚的公司,必须持谨慎态度。

姜榕认为,看企业必须其历史。一个企业只有两三年的历史,不确定性太大。独角兽还是要看其的核心能力和长期回报,看这些公司更应对每一次危机时,能不能更好的站起来。

刘可表示独角兽代表了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但如果在二级市场投资此类公司,风险会比较大。由于技术特别先进,独角兽可能在长时间内没有利润,使其估值上判断可能波动很大。他透露独角兽公司并不一定能够带来很好的超额收益,但是如果看一下和独角兽们有业务合作上下游的公司可能会有机会。

谈成功之道

金美桥表示,景林资产14年来一直是在守阵出奇,与优秀公司同行,做自己能够弄懂的优秀公司。他解释道,优秀公司很多,但是一定要是自身能够研究透的公司。产业链上下游,竞争对手,行业空间,公司本身治理,管理层是否优秀等,都是他们考量企业的标准。

姜榕介绍道,他们的成功心得有三条:一是合规地、稳健地做投资;二是在市场高峰的时候居安思危;三是不断学习新事物,现今,他们正通过量化、人工智能,使投资更加客观化。

高峰则认为,“做大做强”并不是一个必须的选项,更多的的时候,是做了一些顺其自然的事情。坚持专业,坚持研究,形成有特色的信用管理的研究团队。

谈海外投资

魏震认为,资产方有向海外投资的需求。是一个很好的趋势。他注意到,中国投资者习惯于把自己在中国本土市场的经验,或是学到的操作技术,直接带去海外的市场。但通常海外市场的风格不一样,操作层面也存在差异。例如,目前中国市场只有三、四千只股票,但海外市场,包括小盘股,则会有是上万只。如果做基本面研究的话,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能把这些股票研究得比较透彻,因此第一步的机制,是采取系统化的策略,用量化的方式,采取一些通过工具来达到策略的制定。

边嘉茵也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投顾开始来咨询私募基金出海的问题。她建议在考察PB的时候,一要认清自己的资本和财务实力,同时也要考察到经济公司的历史存续、信用评级等方面;二是要注意经济公司或者是PB的风控的风格和水平,境内外的通常是有区别的。例如美国的证监会的监管机构是要求经济商的资金要和投资人自己客户的资金是严格剥离的。此外,还要考虑经济上接入后是否能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以及成本问题。

除此之外,魏震还阐述了A股被纳入MSCI指数的意义和机会。他表示,从历史的经验来讲,从新兴市场加入主要的全球指数之后,会对当地市场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中国股市的发展,尤其是MSCI纳入A股,引入海外国际机构投资人进入中国市场,会促进市场的风险偏好的转化。

以下为圆桌对话实录:

金美桥:景林资产是2001年6月份成立的,旗舰产品是金色中国,14年对投资人的回报大概是22倍,A股的景林稳健,11年给投资人回报大概是12倍,目前管理资产超过100亿美金,谢谢大家。

姜榕:我们成立已经有24年的历史,从专业的投资管理公司,慢慢跨度到现在是阳光私募。

我们是一个多元化投资的专业机构投资者,不仅在二级市场,在定增和原来的转配股各种海外市场里,都取得了很多回报。我们坚持的是合规的运用专业知识,获得市场的回报,谢谢。

刘可:星石投资是专注于A股的一家专注的阳光私募机构。我们的特点是率先于同业建立了最大规模的研究团队,实现了专注于A股的各行业的全覆盖,管理的资产规模很早就已经超过了100亿人民币。目前我们致力于成为最专注于A股的一个中长期的大型管理机构,谢谢大家。

高峰:大家好,暖流资产是致力于给客户提供理财的金字塔服务,以固定收益为轴,股权和股票为辅,一直在路上,希望和大家一起通行。

魏震:大家好,MSCI是一家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全球金融服务提供商,我们的公司主要是制定指数,系统工具,还有ESC,类似于一些金融服务。当然最近两年被中国广大投资者比较熟悉的是MSCI纳入A股的一些议题,希望之后和大家有一些分享,谢谢。

边嘉茵:谢谢主持人的介绍。美国盈透证券,各位可能并不陌生。我们是一家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主要是定位是互联网的混合券商,通过美国盈透证券可以进入26个国家和地区,交易160加交易所和交易中心的产品,可以帮助客户实现22种外国货币的清算和结算业务,也是多年被美国评为最佳的对冲基金PB的服务提供商。

主持人:感谢几位的介绍。大家都比较熟悉,场上有好几家公司是国内非常顶尖非常有代表性的私募公司。刚才请大家做了简单的介绍,方便大家有简单的了解。接下来请几位更加深入的聊一聊他们这些年在私募市场打拼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感悟和经验。首先请几位分享一下,你们觉得如果想把自己的公司做大做强,有些什么样的经验是值得大家借鉴的?

金美桥:最主要是我们践行了价值投资,过去14年一直是在守阵出奇,与优秀公司同行,做我们能够弄懂的那些优秀公司。优秀公司也很多,但是一定要在我们的自身能够研究透的,投研上也下了很多工夫。目前投研团队是30多人,一直强调做研究要360度全方位的深度研究,这是我们景林做大做强的根本原因。

主持人:上次田总就说你们最喜欢的是找到好的公司,不管他在全球的哪个市场上。您刚才又说要全方位投入,您能不能举例说明?

金美桥:产业链上下游,竞争对手,行业空间,公司本身治理,管理层是否优秀,多维度的进行全方位考察。

主持人:现阶段对行业、领域选择上有没有偏好?

金美桥:还是偏好轻资产的行为公司,因为他们的ROE比较高。从长期来看,那些食品饮料医药、TMT,这些公司的ROE都特别高。而且有些公司不仅在国内很优秀,而且还能走向全球市场。有些传统行业,一些传统的服装企业就可以走向全球,在全球攻城略地,中国这样的公司有很多,比如说大华,美的、格力,都会在全球市场抢占份额的。

主持人:姜总,您公司规模很大,您觉得想把公司做大,最重要的应该是什么?

姜榕:因为我们在资本市场上生存了有20多年。我们唯一不变的是要合规的、稳健的做投资。因为资本市场早期发展的时候确实有很多的诱惑,很多在法律的边缘行走,所以我们一直坚持的是合规和稳健。

第二点是永远都会在市场高峰的时候居安思危,这一点是我们每次都会思考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公司有点象多元化发展?就是每次在A股市场高峰的时候,我们在想下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在哪里?我们会做比较长期的打算,这样的话在A股市场波动的时候,就把大部分的风险都释放掉了,或者是找了一个比较好的标的、方向。

第三点是学习。证大20多年的发展史上,大的学习都有好几次。第一次应该是99年的互联网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集中性的去美国、加拿大那边学习互联网,那时候对互联网有了很深的认识。06年的时候学习日本的泡沫经济,最近几年慢慢学习用一些量化、人工智能,把我们的投资更加客观化。这是我们的传统,就是不停的学习新的东西。

主持人:两点,一个是高峰的时候居安思危,一个是不断学习。您会怎么定义现在?您说每次到了高峰,就会想下一个安全点在哪里,现在的位置是高峰还是半山腰,还是什么样的位置?

姜榕:现在中国的投资者越来越专业化,价值投资或者是美国投资的逻辑才刚刚起步,不断的会有一些新的企业得到市场的认可。这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可能我们以前讲的我们的价值投资,可能市场没有这个基础,是因为我们的投资者机构盯着的。现在随着私募的发展,包括今天也说到了私募是越来越大、越来越强,发展得越来越好,所以未来的风格,专业的价值投资者会越来越有市场。

主持人:高总也聊一聊吧。

高峰:您提到的如何把公司做大的这个问题。至少在我个人的范围内,做大并不是一个必须的选项,更多的是做一些顺其自然的事情。比如说我们坚持做一些和时间做朋友的事情,坚持专业,坚持研究,无论是业绩也好,规模也好,反而是果而不是因。

第二个,在研究方向上也有一些选择,比如说公司是以固定收益为主的投资公司,为轴的私募基金公司。在研究方向上比较早的重视在信用管理方面的研究,换句话说可能不仅仅像股票的投资精英更关注公司的成长性,同时更关注公司的安全性。在这个角度上,信用管理在中国也是一个新的课题,几年前就开始部署增加了复合性的研究力量,包括也跟很多同行,跨机构的人进行沟通和访谈,甚至引入了一些金融科技的力量,做成了我们有特色的信用管理的研究团队。

主持人:所以您觉得做好眼前的事情,自然而然公司就可以做大做强了。刚才几位嘉宾简单分享了一下,现在是强者恒强的时代,几位嘉宾公司目前在行业都是比较强的。接下来更多的聚焦到机会上的观点,比如说现在大家都在说全球视野来做投资,这已经成为了大的趋势。在座的几位对于全球宏观基本面上会有什么样的解读?对于大类资产的投资机会上又有什么看法?金总?

金美桥:景林的强项不在宏观,还是自下而上的。全球经济整体还是不错的,包括欧洲、美国、中国自身,整体都是资产在膨胀中。另外今年的大类资产的投资机会还是股权,因为拉长来看股权投资肯定比房地产、其他各种黄金资产的回报都要高很多。刚才我们也拉过指数表现,过去的道琼斯、纳斯达克至少有10%几。如果看好房地产的话,去年如果投资房地产股票,回报比直接投房地产的回报要高得多,去年的碧桂园恒大这些股票都翻好几倍,比直接买房子好多了。

主持人:A股,美股,港股,未来偏向于哪个市场多一点?

金美桥:比较平衡,只要是优秀公司,都会投。A股里面大的公司相对比较少,可能像白酒白电香港就没有,所以我们只能在A股市场里面投。

主持人:之前有一位嘉宾提到他会更多的把港股市场作为A股的替补,比如说有的公司可能没有在A股上市,他就到港股上投。您的观点是不是反而有点相反,如果同样的公司,您会倾向于先投港股吗?

金美桥:同样的公司,如果港股那边的股价便宜肯定是优先投资港股。

主持人:姜总对于大类资产配置上,您有什么看法?

姜榕:首先一点,我们现在处在全球经济属于复苏上涨的过程中,通胀现在也慢慢起来了。对于未来的通胀,大家的争议是很多的。到底通胀是温和的通胀还是滞胀,甚至有时候更多的担心是恶性的通胀。这个通胀的判断对于整个投资是有影响的,因为如果是一个好的,对于我们投资行业、私募行业最好的状态是经济增长和温和通胀,这样的话企业的盈利也很好,整个市场的活跃度都不错。所以我们的观点,目前来看,通胀还不会太高。我们要做一些风险的防范,所以在资产配置上,有一些像黄金之类的抵抗通胀的品种,我们还是比较关注的。特别是后续会不会对区块链的比特币的资产打压很深?因为现在的避险资金都有一部分被这些吸引过去了,但是长期而言,黄金和白银都是比较好的避险资金。特别是在2018年,可能是中美关系摩擦比较多的时候,资本市场还是有一些起伏。每次摩擦都是带来中国越来越强大,就像前面说的一样,天平开始慢慢往中国倾斜了。美国可能是属于迫不得已,把本身国内的压力释放到国外去。我相信未来的20年甚至是50年,都应该是中国慢慢强大的一个过程。

主持人:刘总也谈谈您的看法。

刘可:我觉得未来的风险点在于海外的宏观经济,包括美国、日本、欧洲。因为目前来看这些地区可能都处于景气的顶点,再向上的空间是有限的。换句话说,如果是未来的1到3年,或者是3到5年,不缩减已经是很好的事情了。国内是很稳定的,相对来说,尤其是中国大的消费品的板块,或者是整体消费,可能成为未来5年全球唯一还能够有增长机会,或者是稳定增长的部分。由于我们的人口基数和之前的消费结构。这样导致大类资产配置来看,考虑估值和投资价值还是很有价值的。但是很多理财产品,保险产品,信托产品,房地产相关产品,还有一些互联金融产品,可能都有很高的去杠杆的压力,短期还是要规避的。包括债券。如果放一个中长期来看权益类的市场,我们可能是面临着未来3年左右,至少是3到5年的中长期的机会。A股市场很有意思,很多原来不可能的事情都会出现。我们市场上从来没有出现过持续的,比如说3到5年每年跟GDP相适应的增长,我觉得未来可能会出现,谢谢。

高峰:如果从大类资产来看,一个是股票,一个是债券。如果一定要做一个结论,我个人的理解是今年无论是股票还是债券,都有投资机会。第一个是股票的品种,目前经济的模式就可以看出,第一是工业产能的利用率在逐步提高,资产的负债率也在有效的下降。同时也关注到在消费升级,尤其是消费品质的消费是非常稳健和明确的。再加上外围经济的支持,从目前来看,中国的经济的亮点还不少。但是同时也看到,一个是降杠杆一定是长期的痛苦的过程,同时中国有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就是人口红利消失了。下一步所谓的数字红利,能不能弥补得上?这也是我们在思考的过程。综合起来,我个人是偏乐观一些,所以结合优势和问题,我倾向于经济在逐步复苏,但是还是有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也许要到2019年才能有更好的信号。在这种背景下,股票市场还是对他比较乐观的。另外经过去年降杠杆和对债券收益率的提升以后,债券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投资价值,也是值得关注的。

主持人:刚才您说股市和债市都是有机会的。如果把2018和2017年对比,您觉得会怎么看?相比去年的机会怎么样?

高峰:去年如果是对股市来说,尤其是所谓的一些大盘蓝筹股是一个大年。今年可能没有去年那么显著的机会。债券市场去年是一个熊市的时间,今年反而是一个机会孕育的时候。

主持人:也就是说股市跟去年相比可能相对弱一点,但是债可能比去年的机会更强一点,可以这么理解吗?

高峰:股市更加是百花齐放的时候,不像过去一年内二八甚至是一九效应比较明显一些。

主持人:根据MSCI进度的安排,A股首次纳入将会分两次完成。请魏总分享一下对于这方面的观点,您觉得A股被纳入MSCI指数对中国发展的意义和机会在哪里?

魏震:感谢,也非常高兴在这里分享一下从MSCI的观点。分两步走,五月底会第一步纳入2.5个百分点的已纳入因子,加入这236只大盘的A股,8月底加入另外2.5个点纳入因子同样的236只股票。这个影响我想从去年股市的风格已经有初步的看到,看到对白马股、蓝筹股、这些大盘股的影响,大家有提前的预期。这个纳入的情况,会对这些大盘的A股起到主动的促进作用。他背后的机制是因为MSCI纳入背后的指数,我们叫做新兴市场指数,这个指数背后有1.7万亿美金的资产,是全球投资管理人用这个指数来进行投资。所以一旦他们的基准发生变化,全球这些投资人会从以前没有关注到A股发生到必须要关注A股这么一个质的变化。所以我想这也是对中国股市促进的一个主要契机或者是起点。

从历史的经验来讲,一般来说从新兴市场第一步加入,主要的全球指数之后,会对当地市场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个促进作用不一定是体现在市场涨多少,而是更加深层次的一些提炼。比如说对当地投资者结构的机构化,长期化的影响。还有是促进国际投资者对当地企业的了解,或者是本地货币的使用。这里面其实跟我们刚才讲到的话题,怎么样壮大国内私募基金市场,甚至是全国的资产管理界怎么样发展壮大有关系。因为刚才很多嘉宾已经谈到了中国的经济体量很快跟美国已经是旗鼓相当,而我们的资产管理规模远远还没有到这个规模。全世界最大的那些基金现在管理的规模,一个基金可能管理了超过6万亿美金的规模,我想中国最大的基金还远远不止十几倍或者是一百倍的差距。达到这么一个规模的话,我想需要一个转变的机制在那里刺激市场的成长。另一方面,如果要使得国家的投资管理机构有一个大的增长,达到美国这个规模的话,可能需要抓住一些历史巨变的机会。

举个例子,刚才我说到美国这些黑石、领航,像这样的机构,为什么在过去的十几二十年能够出现这么大幅度的资产规模的增长,也是得益于这些机构抓住了全球需要策略多元化,不仅是对主动投资,被动投资,现在我们讲量化因子投资,各类投资风格的多元化的需求的趋势。你可以看到像这样的大型投资机构,一般不完全是主动的、或者是纯属像国内以绝对收益为主的投资方式,而是非常多元的策略。特别是最近这十几二十年,被动或者是因子投资的发展,使得他们有巨额的机会。

我想今后随着中国股市的发展,特别是MSCI纳入A股引入海外国际机构投资人进入这个市场,会促进我们这个市场的风险偏好的转化,我想这是对中国历史上,至少是股市发展最近几十年的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资产管理人如果能够好好的抓住这个机遇的话,那么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应该会出现像美国SSGA这样优秀的管理公司出现。

主持人:请高总分享一下。

高峰:对我们做投资的人来说,因为收的信息很多,也许不能把所有的信息都解读或者是对应。所以可能我们更关注于公司本身的基本面和相关的影响的因素。所以从整体来说,我个人觉得回到MSCI的事情,整体来说对我们肯定是好事情,有更多的投资者来认可中国的股市,也是认可中国的资本市场。但是我觉得可能我们更关注的是公司和行业的基本面。

主持人:继续听一下魏总的分享,因为现在说起海外市场,很多国内私募基金在投资海外市场的积极性是很高的,所以对国内的私募基金投资海外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些什么样的风险,您有什么看法?

魏震:是的,我们在过去这几年跟国内的机构交流的过程中,的确也发现有这个趋势,现在有很多资产方有向海外投资的需求。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刚才说过,MSCI纳入A股是引入海外投资者进入我们的市场,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市场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居民存储率这么高,资产规模这么多,到了一定程度,他是需要有分散自己资产配置的需求的。所以这里面也是对我们资产管理机构的一个机遇,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提供这种产品走出去。当然很多国内的机构第一步走出去肯定是走到香港,或者是美国上市的一些中资企业,一些发股发债的投资。但是可能下一步需要走到更广阔的天地。现在中国市场发展得很好,全国A股可能10万亿的美金的资产规模,债市也是全球第三大的债市,未来还有更高的成长。但是如果放眼世界,就会发现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还是以美金资产为主的全球金融市场。所以看这些金融市场里面的金融产品,主要还是以美股,甚至是欧洲的股票,以美债、企业债,期货虽然国内也有发展自己的期货市场,全球最大最流动的期货市场还是在美国的商品期货,股指期货,债指期货。这些所谓的金融产品会在很长的时间里,还是在海外更活跃。

那么中国企业一般来说习惯于把自己在中国本土市场过去几十年的经验,或者是学到的操作技术,直接去看海外的市场。这里面就谈到了市场里面可能有很多风格不一样的东西,市场操作层面也不太一致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会对最后策略起到什么样的效果,影响就很大。

MSCI为什么很多客户跟我们有很多了解?因为我们除了提供指数的系统数据之外,是定制全球股票、债券,甚至是多资产的指数,我们还提供系统工具,帮助很多投资者走出海外的时候,能够更好的分析这些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包括个体性风险。还有一些策略的差异,比如说在国内,发现很多策略是在海外不能直接应用的,怎么样把这些策略、经验直接用到海外,可能需要一些比较严格的系统性的方法论,来做一些支持。比如说MSCI的BY的系统,现在很多大型的中资机构已经在用,MSCI在海外比较成功的运用一些因子的方式来投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也是海外全球投资者运用得比较多的。所以现在很多中资机构也在用我们的指数工具进行配置。

我这边提到的是在这么一个过程中,可能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去了解市场,另一方面在布局产品的时候,怎么样比较快的进行布局。因为海外的股票,中国现在3、4千只股票,如果看到海外的股票,包括小盘股,甚至是上万只。如果做基本面研究的话,基本上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能把这些股票研究得比较透彻。发展到全球宏观的策略,一些事件驱动的策略,这里面的机制可能就需要更漫长的研究过程。所以第一步的机制,很多是采取系统化的策略,用量化的方式,采取一些通过工具来达到策略的制定。这是投资者需要了解一些新工具的用法,或者是海外投资者的投资习惯,甚至是一些策略的取向,这里面是有一些机会或者是挑战的。

主持人:感谢魏总。说到海外投资,选择一个经济商也是非常重要的要点。接下来请便总介绍一下,关于盈透在海外对冲基金,从比较务实的角度看,应该做一些什么方面的考量?

边嘉茵:我们发现从过去的两到三年的时间,开始有很多国内的好投顾来问到我们,向我们咨询私募基金出海的一些流程,包括怎么样往外走的问题。几乎每个星期我们都会收到一些好投顾的问询,也发现这个趋势非常的明显,大家都想往外走。

我今天跟大家集中的分享四块,大家如果是在选择PB也好,或者是曲线救国的过程中,前期如果资金规模不是太大的时候,可能就做一些专户管理的时候,可能也要选择境外出海的经济商。首先可能需要考虑的就是资金安全的问题,这个是每一个投资人都最关注的。资金安全这一块,主要考察PB的时候,一个是要看他自己本身的资本和财务实力,也会考察到经济公司自己的历史存续,包括境外会有信用评级。如果是上市公司就比较好了,可以看到他的盈利水平,包括股价的走势,也能够给你做一个辅助的参考。

另外一点,比较职业的投资人会特别问到的问题,关于经济公司或者是PB的风控的风格和水平。这一块境内和境外有一点不太一样的地方,就拿美国举例,美国的证监会的监管机构是要求经济商的资金要和投资人自己客户的资金是严格剥离的。为什么和境内不一样?因为境内是要绑定帐户的,相当于有监管机构单独设立的托管银行。境外不是这样的,没有绑定银行的概念,如果开过境外帐户的客户就清楚,我的这个帐户就是开在经济公司的下面,这个客户资金和公司自己自有资金的剥离,就有实际的意义。

风控的过程中,比如说有些经济商会在客户不足保证金或者是快不足维持保证金的时候就会给客户做一个追加保证金的动作,在客户帐户上已经有浮亏的情况下,他还会给客户一定的时间去补足保证金或者是进行平仓的动作来满足你的保证金要求。但是客户就觉得这个安排其实挺方便的,好象很包容。但是在我们经济商运营的过程中就会发现事情都是有两面的,出去这个帐户在产生浮亏的过程中,如果他给你时间让你补充这个保证金的话,这个钱从哪里来?我们想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经济商帮你补足,用他自己的自有资金。另外是用到其他客户的资金来帮你填补。如果我我自己是作为一个投资人,我觉得这两个都让我心里觉得特别不安,如果用经济公司的钱,如果是一个黑天鹅或者是极端市场的事件,风险就非常大。如果是用其他投资人的钱,如果我是投资人肯定不愿意用我自己的钱去填补别人的浮亏。盈透这样的经济商在风控风格上就是比较保守的,不会做一些追加保证金的操作,如果不足保证金,就直接平仓了。我们投资人在选择经济商的时候,发现越是职业的,或者是机构的投资人,就倾向于选择在风控方面比较保守的经济商。

第二点要考虑的是这个经济商接入了之后,是不是可以实现一站式的服务。什么意思?在境内可能情况比较不一样,因为是监管分开,但是在境外是一站打通的,比如说盈透这样的互联网券商,开了一个帐户之后,这个帐户是全资产交易的,只要是二级市场交易所交易的电子流通盘的产品,都可以在一个帐户里面解决。好处是他可以实现资产的利用率的最大化,不用分散我的资金,证券类的资产如果有抵押价值就可以释放出更多的流动性,来购买其他的资产类别,配置其他的资产类别。另外是我这个经济商能不能帮助我做到融资融券的功能,因为传统的PB通常见得比较多的都是投行,但是现在也见到更多的经济商背景也做PB非常得心应手的来承接PB的业务。从一站式服务来讲,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融资融券的实力,这个券商有多少资金池和币种可以供客户来融资。股票就比较明显了,你有多少舱位可以给他进行卖空的操作,刚才也提到了,境外像美国市场一共有15400多只股票在市场上是流通的,像盈透这种经济商,因为我们就深植美股市场,所以有1.2万多只股票供投资人卖空,量是浮动的,可以在我们的平台上进行查询。

第三点大家关注的可能是成本。美国证券市场的成本和境内不太一样,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是佣金部分明码标价的,隐性成本可能是大部分投资人不知或者是没有关注过的,我们就买卖股票。但是其实背后大家看到一只股票,可供上市的交易所,美国就是三家,但是其实可以供股票交易的终端却有很多。股票交易终端也可以提供流动性供股票进行成交,但是你委托去交易的券商能不能给你拿到一个最好的价格,这个对于投资人来说,如果是长期持有的或者是高频的,日内的操作,只要量足够大,这一块的成本对投资人来说都是可观的。所以这一块大家也要留意一下。

如果说你去委托的这个经济商,他如果是卖定单流的经济商,通常你的量比较大或者是机构投资人,就会谨慎的选取了。

最后一块大家谈一下关于资本引入,投资人引入的计划。通常如果选取PB的话,也是一块很主要的提供服务的板块。盈透的特点是提供一个电子化的解决方案,相当于给客户提供电子的平台,所有的职业投顾,包括券商,包括基金,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展示他自己的业绩。在我们全球45万将近50万职业客户,都可以在服务的平台上找到自己合适的投顾,或者是合适的基金,去进行投资和合作。

主持人:感谢边总的分享。接下来回到A股市场,请几位老总聊一聊对A股未来的行情怎么看?可能会重点关注一些什么样行业的投资机会?首先请金总说一下。

金美桥:A股目前的点位,从估值来看,确实从全球来看也不是特别贵了,沪深300可能也就是十几倍,当然可能银行这些拉低了。但是我觉得里面肯定还有结构性的机会,各行各业的细分龙头,目前的估值不是特别高,如果这些公司未来增长20%、30%,甚至是40%、50%,还是有很大的投资机会的。

主持人:您说还是从行业龙头中找机会,觉得有些行业龙头估值也不是特别高,比如说?

金美桥:比如说电子硬件,有很多行业龙头,细分行业里面龙头,跟港股的估值相差不是很大,A股也有很多这样的公司,当然要做得足够优秀。

主持人:您觉得这样的公司好不好找?因为可能大家会觉得之前是强者恒强,很多消费领域的龙头都在不断的上涨,有很多趴在底下的公司,是不是真的基本面有一些让大家担忧或者是看不透的问题,所以才会涨不起来,之前有这样的顾虑,您怎么看?

金美桥:还是看公司本身的业务能力,比如说安防领域有海康威视,大华,宇视,他们的增长都是很好的,因为这个市场足够大,就跟房地产一样,房地产十多万亿的市场,可能龙头里面有万科、碧桂园的增长很快,但是可能第五名到20名之间也有公司甚至跑得比碧桂园、万科更快。各行各业都有这种机会。

主持人:好的,这是金总的看法,姜总怎么看?

姜榕:整个A股现在处于两种风格交替的过程中,但是这个交替应该是比较短的,特别是我们去年的蓝筹是大牛市,这个大牛市需要一个时间。因为不论是海外还是国内,未来都是在每次业绩公布的时候,看他能不能做得更好。这些股票同估值上来说,去年已经把估值恢复得基本上完成了70%、80%,后续要看的是这些龙头企业的成长,这种成长需要时间去消耗。我觉得这种时间消耗,如果从未来两三年来看,他们还是相对并不是特别高的时候。另外还会有一些新的东西冒出来,特别是创业板里面会有一些新的行业龙头冒出来。去年创业板整体性下滑,这是整个估值的事情没有完成。未来一段时间,肯定市场还会在这里寻找一些好的标的,这些好的标的还是要看他的行业,应该是创新,技术能力,行业垄断地位,很重要的一点是他愿不愿意把这个企业做强做大。因为科技型的企业,发展很快,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可能就遇到了一个瓶颈,这个时候需要的是时间,需要他实时的把这个企业做踏实。所有的科技企业都是领军人物,都是很稳健的在这里面,不为外界的各种诱惑,说我要转型到其他行业。这种专注确实是目前中国企业已经有很多具备了,这些企业应该是我们慢慢挖掘的。在这种创新和企业家精神里面,我们会选择这样的企业。

主持人:在科技创新企业中,现在几大类,包括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制造,从您的角度来看,您未来可能更偏向于哪个领域?

姜榕:从我们现在的研究来说,还是布局在两块,一块是人工智能,一个是高端制造。因为他们两者走的周期是不一样的,人工智能虽然在国际上走了很长时间,从1950年就开始了。但是中国真正的起步阶段是两年前,很多人工智能企业慢慢发展起来了。这个技术的周期,第一轮蓬勃发展,后续需要大浪淘沙的过程。再后面才会有龙头企业慢慢的稳健发展的过程。高端制造业已经说了很多年,但是我觉得高端制造,特别是应用一些互联网技术,或者是物联网技术,把这些高端制造是处在了比人工智能更后面的阶段,更多的强势企业会做得越来越好,而且这一块确实会有很多的利润产生。不像人工智能更多的是需要打基础的阶段,对于高端制造来说,未来几年会有很多企业的利润率会特别高。

主持人:先看高端制造,再往后可能人工智能会冒起来,大概是这样的思路。刘总对A股的行情怎么看?

刘可:我觉得A股行情可能得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还是要关注风险的积累和风险的释放。因为毕竟2016年4季度开始到2017年全年,刚才前面几位嘉宾也说了,我们大盘蓝筹估值的恢复还是比较充分的,就要等待各个行业的业绩是否能够支撑他未来的增长,或者是大家对他未来的预期。另外一个方面,很多中小板、创业板,确实业绩是没有保障的,因为他的产业发展没有到那个程度,这可能第一阶段。第二个阶段,在市场经过了一段平稳,或者是风险调整之后,面临未来重新选的方向。现在市场风格没有明显的变化,可能还是以均衡配置为主,也就意味着各个板块都要有所关注,各个板块有业绩支撑的公司都比较好。重点看好的板块,我认为有两个领域,一个是医药生物,医药生物在中国是最有广阔需求基础、政策刺激基础,还有科技向国际先进靠近的基础。第二个是互联网企业入股的新零售的行业,也是对应着中国的消费,他可能会从现在的一二线城市逐步向全国扩展,他的空间和利润还是有所保证的。

主持人:比如说您说的医药,我们都知道他是特别大的领域,中成药、医药流通、医疗器械,医药商业等等。在大的范围下,相对哪个细分的子行业会更看好?

刘可:最先受益的可能是中国特别有制药能力,已经向国际靠拢的仿制药的企业,或者是生产药的原材料的企业。第二个部分是确实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中国国内的创新药的企业,因为他的技术就是在中国最领先的。第三个方面,有品牌的医药连锁企业,可能网络会比较有价值,他从批发商到零售商,这个可能会有很强的扩展性。但是是渐次受益的。

主持人:高总也分享一下。

高峰:我个人看法,总的观点会从去年的一九行情,各个地方百花齐放,这么发展。如果是个人选择,可能更倾向于看三个板块:一个是在传统的大金融板块里面选择,尤其是在房地产或者是券商子行业里面选择。因为前期对这些行业的争议很大,一个是受到监管、降杠杆、金融反腐等方面的影响,估值都受到比较大的影响。但是好的房地产公司在盈利方面还是有很稳健的预期。包括证券今后明确了做金融一定得有牌照,这种垄断属性和轻资产的特性,背后的风险收益还是可以关注的。这是传统的金融领域,何况传统金融会借力新科技的东风,有他有特色的发展途径。

第二个是消费升级的领域。我们看中国总的传统消费增长并不是特别快,但是如果看那种有品牌的东西,增长是非常明确的,而且是非常快速的。所以寻找消费品里面,尤其是有品牌的消费品,这是第二个思路。

第三个是由新经济带动出来的消费。比如说芯片、无人汽车,类似于这方面也有不少的关注行业。比如说芯片,以前如果说五年之前或者是十年之前,都是一个手机可以带所有的功能,把所有的功能都汇集在一个手机上,但是如果展望未来的五年,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手机可能不够用了,有更多专业功能的电子产品出现。这对各种各样的芯片需求是非常庞大的。类似这样的,因为科技的发展而带动的新的消费产业。

我更关注这三个领域。

主持人:前两个大金融比较好理解,第二个是消费升级当中的一些品牌,有品牌的公司的投资机会。可能一说到这个大家更多的会想到酿酒、家电,他们的龙头公司都已经涨得很好。我们知道消费领域也是很大的,比如说服装,可以看到很多公司一季报都表现很好,品牌服饰的业绩都很好。比如说影视,这些似乎相对来说他们表现得不是那么好,您既然谈到消费升级的问题,您对于这些在消费领域中相对涨幅滞后的板块会怎么看?

高峰:具体板块就不谈了,但是有一个研究逻辑的思路。我发现对这种品牌的消费品的研究,对男性来说,或者是做金融行业的很多人来说,包括我自己在内其实并不是特别的擅长,如果在这方面听一听身边时尚女性的意见,去超市里面或者是卖场里面关注一下,可能得到的收获是更大的。

主持人:感谢高总。总之几位嘉宾还是提了一些大的方向,因为毕竟是公开的论坛,可能每位嘉宾只能给大家提供一个比较大的方向,要继续往细节里拓展,相对就会有一些限制,也不是特别方便。

接下来聊一个关注比较高的问题,就是独角兽。因为最近这是一个风口,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独角兽概念股或者是有独角兽潜力的公司,也就是成长股,这样的投资机会也在发酵出来。几位嘉宾对独角兽,你们是怎么看的?仅仅是冷眼旁观,还是考虑要怎么样参与或者是关注一些方向?金总?

金美桥:景林二级市场投资风格一般都是要追求确定性,所以我们觉得独角兽这种公司可能更加适合PE投资,因为景林的风格就是一定要柔性贴现,有些公司如果看不清楚,就会比较谨慎一点。

主持人:当你看得清楚的时候,估值已经高了,怎么办?

金美桥:高就高一点,但是那个时候更加确定,就像巴菲特买苹果一样,也是涨了几百倍之后再买。

主持人:姜总?

姜榕:我觉得现在还是一个概念。因为我们看一个企业还是要看他的历史,但总列的那些企业都有十年、二十年以上的发展历史,如果一个企业只有三年五年历史,其实不确定性是特别高的。可能在顺的时候做得很好,但是我想作为一个独角兽,更能够应对的是每一次危机的时候,他能不能更好的站起来。独角兽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够长期保持在一个核心的竞争力。这确实在股票市场的历史上,也曾经出现了很多的企业,但是我们回顾以前的长虹,当时如果在那个年代都把他当成一个独角兽,但是现在回头看,经历了低谷期的时候他又是掉队的了。所以说独角兽还是要看他的核心能力和长期回报。

主持人:讲到乐视现在的争议很大,您怎么看?曾经可能有人也认为乐视是一个独角兽,现在您怎么看?

姜榕:我从来没有把乐视当成一个独角兽,因为作为一个企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先把一件事情做好了,再把做好的这件事情上面做跟他相关的另外一件事情,而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去做。因为从我们现在看到的好的企业来说,基本上都是专注,他会专注于他自己做的行业的事情。专注做完做大了以后,跟他互补的一些东西会慢慢的嵌入,而不是一开始的时候就把整个生态链建立起来。这个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最终证明很多是失败的,或者说我们现在看到的蓝筹,都是那时候一直专注在做这个行业。比如说做手机,以前有很多做手机的生产商,但是往往现在看到的是华为原来不做这一块的,或者是小米,原来没有的,他们经历过一个技术的沉淀,运用到现有的能够发展比较大的产品上面去,他就可以做起来,而不是一开始做手机的。我想原来我们的手机品牌很多,但是基本上全部消灭掉了。

主持人:刘总的看法,现在市场上很追捧独角兽概念股,甚至是追捧一些大家认为有成长性的概念股,您对于这种风气怎么看?

刘可:独角兽代表了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但是如果在二级市场投资这类型的公司,可能风险比较大。因为参考在国际经验,被叫做独角兽的公司,由于技术特别先进,有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没有利润的。没有利润支撑的公司,在估值上判断可能波动很大。但是换一种思路,独角兽公司并不一定能够带来很好的超额收益,但是如果看一下跟独角兽做业务合作上下游的公司可能会比较好。因为他必须把这个产品生产出来,意味着上游的原材料,还有一些配件,可能会更好的受益于这一轮技术的进步,这样的话,这些公司可能会更好的获得业绩的支撑。所以我觉得独角兽公司,大家更重要的应该是把他看成是一个未来的技术的发展方向,从这个技术发展方向中寻找和他上下游的公司,可能会更好的获得收益。

主持人:比如说现在可以看富士康或者是小米的供应链,看他们的上游?

刘可:对,这个东西要生产出来肯定有一大批的定单,能拿到这种独角兽公司定单的公司肯定是很强的,而且业绩非常有保证,这是比较好的。

主持人:高总还有补充吗?

高峰:可能我对这个理解不够透彻,这个市场上对独角兽的概念并不统一的。很难有人能够明确的告诉我们,说什么叫做独角兽的精确定义。我的理解这里面可能有的是强调他的收入性超过10亿美元,有的会强调他的技术性,垄断性等等。如果是涉及到投资,我更关注的还是他的模式,我自己总结对类似这样的企业的投资,就两句话:第一个是模式,需要尽量从容的模式,第二个是人,选择一批积极的人。如果把这两个条件放在一起,才能更好的找类似于高科技领域的优质的公司。如果要避免的话,一个是过高的杠杆,过多的不确定性的融资计划,以及摊子铺得过大的商业模式。

主持人:感谢几位嘉宾的分享,这一组的圆桌对话到这里就告一段落。马上有第二组的圆桌论坛,敬请大家期待,谢谢几位嘉宾。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