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小私募突围独辟蹊径打造"爆款" 粉丝效应妙招连连

中国基金报

关注

小私募突围独辟蹊径爆款、粉丝效应妙招连连

要想在10万亿私募江湖成功突围,小私募很难在投研实力、管理、品牌建设等综合实力上与大型私募竞争。有些中小私募机构将打造“爆款”产品、发挥粉丝效应、深挖“小众”投资领域、“聚焦”专长做出名牌等作为突破口,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君

要想在10万亿私募江湖成功突围,小私募很难在投研实力、管理、品牌建设等综合实力上找到突破口。有些中小私募机构于是通过打造“爆款”产品、发挥粉丝效应、深挖“小众”投资领域、“聚焦”专长做出名牌等独门秘笈,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打造“爆款”产品

每年的私募业绩冠军,都可谓一时的“爆款”产品,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引得各路资金蜂拥而至。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到,如今业内的大型私募,有些也曾经是收益私募、业内十强。他们通过“爆款”产品一战成名,管理规模迅速扩张。比如深圳前海云溪基金就是近年私募圈杀出的一匹“黑马”,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2月,两年多时间里,规模从1400万扩张到6亿。近期,在私募排排网发布的2017年1~8月股票策略对冲基金十强榜单中,云溪基金旗下的一只产品排名第七。

云溪基金总经理阳勇表示,一开始并没有想过冲击排名,但后来看到保守操作已进入前十,而且产品安全垫已经打好,就打算激进一点操作。“今年产品表现不错,初步形成了品牌,就想趁热打铁,集中做好前面两个产品的业绩,持仓集中,争取继续往前冲。”

但他也告诉记者,今年业绩好就继续冲击排名,明年就没有这个需要,尽量稳定一些,主要看年化回报、回撤控制等,以后公司发展还是要靠长期业绩,而不是排名。

业内人士表示,私募行业不乏“爆款”和明星,每年都能出现吸引眼球的产品。但“岁岁年年人不同”,很多大型私募旗下的一号产品,可能曾是市场的“爆款”,但想要继续做大做强,而不是像流星一样飞逝,就要有扎实的投资能力、能获得稳定盈利的方式,同时还有内部管理的完善、合规风控的建设等。

发挥粉丝效应

在私募圈,有些投资人士本身又是网红、大V,他们自带“流量”,活跃在微博、博客等自媒体平台,点评股市、讲述投资理念,甚至出版书籍传播投资思想、心路历程,逐步形成了强大的粉丝群体,号召力极强,在发行产品、募集方面有相当优势。

深圳东方港湾投资董事长但斌堪称私募的知名网红,作为茅台的长期忠实拥趸,备受关注。在微博上,但斌是坐拥千万粉丝的大V人物,他几乎每天都会分享一些财经资讯、投资上的想法和自己的人生感悟等。同时,但斌还著有投资札记《时间的玫瑰》。从2004年到现在,但斌的东方港湾投资也从一家小私募发展成业内知名私募,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东方港湾旗下备案产品超过20只,管理规模在11亿~30亿之间。

实际上,有不少私募在创业初期都试图通过自媒体去传播投资理念,提升知名度,希望发挥粉丝效应,带来流量、资金等,但是成功者并不多,这和私募管理人的个人气质、擅长领域有关。而且,拥有粉丝的私募也不一定能笑到最后,投资市场最终比拼的还是投资实力。

深挖小众投资领域

有些私募的路径更为独特,走上了“大众”的反方向,他们切入小众投资领域,满足指定领域客户的要求。据记者了解,有些私募专注期权套利、可转债投资、分级基金套利等“小众”策略,追求低风险、稳健的收益,同时给投资者带来较好的流动性,也得到一些资金的追捧。

深入“小众”领域做投资的私募,核心人物往往都有“一技之长”。比如上海汨原投资的投资总监周宇光,他曾经在海外做衍生品投资,专注期权套利策略。

据汨原投资的一位合伙人介绍,国内市场期权领域刚刚兴起,未来将不断扩容,存在较大投资机会。在更多机构关注到这块市场之前,先低调发展成长。“当增长到一定规模后,这个市场也慢慢打开,我们就有先发优势。期权套利这个领域技术门槛壁垒比较高,给我们留出了较充裕的发展时间。”

这位合伙人认为,创业型公司很难跟一些大私募同台竞争,可以凭借策略、人才、经验等稀缺资源“弯道超车”。“目前场内只有上交所50ETF期权,但是不少券商都有场外期权业务,这个市场很有潜力。期权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能玩出很多花样,随着新品种不断上线,期权领域的容量会越来越大。” 她还告诉记者,他们是套利型产品,风险敞口较小,目前有自己对标的客户,多为风险偏好度较低的机构客户。

“聚焦”专长领域

同大型私募相比,小私募投研力量有限,很难覆盖多个领域,把握市场各个风口的机会。所以有些小私募牢牢把握“能力圈”,专注于自身擅长的投资领域,中长期也能做出优秀的投资业绩。由于他们的专长推出,能够标签化、做出名牌,容易被投资者识别。

上海同犇投资总经理童驯曾经在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工作12年,从事金融工程、化工、食品饮料等领域的研究,2008年到2012年连续五年获新财富食品饮料行业最佳分析师第一名。“在卖方研究期间推荐了很多牛股,模拟组合的收益率也很高。但是我们没有业绩记录,投资能力无法用业绩展示出来,也没有公募出身的基金经理所具有的优势。”今年消费股表现可圈可点,童驯管理的产品平均收益率在10亿以上私募中表现居前。

童驯告诉记者,同犇投资的品牌定位是立志于成为一家擅长大消费投资的阳光私募。“我们长期看好消费板块,未来经济会偏向靠消费拉动,而且消费品也更适合价值投资,稳定性比较强。巴菲特之所以如此成功,除了坚守价值投资之外,也与他偏好消费品有关。当然,我们做投资时并不是只投大消费,在2015年大消费没机会时,我们也会从其他领域去寻找投资机会。”

另外一家私募也极具代表性。上海合象资产总经理章恒长期从事TMT行业研究与投资,从公募“奔私”后,依然专注TMT的研究、投资,将自己管理的产品定位为FOF配置TMT板块的工具型产品。“我理想中的结构是有一群类似FOF的机构成长起来,目前看能够承担起FOF角色、值得看好的是银行,将私募打造成工具型产品,在美国已是一个成熟的模式,在中国还是起步阶段。”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