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小私募难跨规模门槛 业绩仍是突围核心武器

中国基金报

关注
 

中国基金报记者 赵婷

在行业二八分化、成本增加的大环境下,小型私募生存艰难。要想扩大规模就需要得到机构的合作支持,而要与机构合作,必须达到规模、业绩等硬性条件。从一些私募的成长路径来看,业绩依然是最核心的突围武器,公募派私募相比民间派更有优势。

小私募难跨规模坎

私募只有达到一定体量才有机会和机构合作,从而进一步发展壮大。但在二八分化的行业背景和成本压力下,小型私募很难跨越最初的规模门槛。

深圳某小型私募总经理表示,小而美的私募很难实现。私募受市场行情影响较大,目前市场可能持续结构性行情,对小私募的考验较大。

一般来说,5亿、10亿、30亿是一个私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门槛。上述小型私募总经理称,要有一定的规模和业绩才能进入券商白名单,否则只能限于和单个营业部沟通。跨过10亿门槛,私募就要对接银行。沪上一位私募市场总监表示,券商的募资能力一般,客户黏性不高,银行资金体量大,代销能力强,客户黏性高。私募要想进入银行渠道,至少需要花2到3年时间去对接,当投研实力、业绩稳定性等达到要求后,银行才会考虑合作。

小私募除了面对渠道的压力,自身还有成本压力。合规趋严,新私募的成本相比此前有所升高。比如,新规要求,新成立私募的至少需要配备10人,注册公司办公场所200平米。

格上理财分析师徐丽表示,过小的私募如果没有创造超额收益,极可能面临入不敷出的状况,如果按1%管理费计算,规模至少要在2~3亿以上才能生存下去。

突围的核心武器是业绩

最初的5亿、10亿门槛如何跨越?从一些私募的成长路径来看,业绩是最核心的突围武器。这其中,公募派私募相比民间派更有优势。

好买财富基金研究中心总监曾令华直言,新私募的起步阶段还是需要业绩驱动,最开始一两个亿规模,如果业绩优秀,加上一些新资金认购,两三年规模有可能做到五亿以上。

北京某新成立的小型私募表示,门槛都是和业绩相关。“我们现在的思路是靠业绩逆袭去赢得个人客户,我们的策略适合高风险偏好客户。小私募需要业绩特别突出才能得到资金,比如成为私募冠军才会得到关注。”该私募人士表示。

可见,业绩已经成为私募拓展渠道的一张通行证。上海某私募的第三方代销占比较大,该公司市场总监表示,主要原因是基金经理的第一只产品是在该三方发行,业绩突出,积累了扎实的客户基础。

规模超过了10亿,私募可以相对从容一些。上海一位私募市场总监表示,规模超过10个亿算是跨过了生存线,下一步更需要立足投研,深度挖掘客户。“在十几亿的基础上,如果每年有30%的收益,就能带来四五个亿的增量,再加上一些客户净申购,每年能有六七亿的规模增长,按照这个节奏稳定滚动两到三年,就能实现30亿规模,达到银行的要求,这是理想的状态。但如果业绩不好,留不住客户,扩规模就很艰难了。”

同样是起步阶段的小型私募,公募派相对容易一些,因为此前在公募有长期业绩,券商对其投资风格较为了解,即便是最初规模没有达标也有可能纳入白名单。此外,一些原本就有影响力的私募合伙人,成立私募后,渠道认可其此前的投资能力,打开局面会相对容易。

如果是民间派私募,此前没有公开业绩,多是替亲友代管资金,要累积到四五个亿并不容易。有些此类私募选择找一些小的渠道,用资源换资源的方式募集几千万,如果业绩较好,可以慢慢滚动规模,但这个过程会比较漫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