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定增圈首例“违约事件”背后有啥难言之隐?

新浪综合

关注

这两天,定增圈子里面爆发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违约事件”,主角是之前备受关注的九泰基金旗下两只公募定增产品,甚至更有报道认为这是“定增基金爆发风险,九泰基金率先违约”。

所谓“公募基金违约事件”的始末?

8月3日和8月4日,九泰基金官网连发两则公告,称其下两只定增基金九泰锐益、九泰锐智中止第二次受限开放申购、赎回业务。

其中,九泰锐益原定于8月4日-10日第二次受限开放申购赎回业务,8月11日则为九泰锐智的第二次受限开放日。也就是说,8月4日,九泰锐益本应进行第二次受限开放申赎,不过就在前一天基金公司紧急叫停了,这是不少投资者和行业人士都始料未及的。

虽然九泰锐益、九泰锐智这两只定增基金的封闭期均为5年,不过两者成立后都在二级市场上市,以保证流动性。前者的场外份额每6个月定期开放一次申购、赎回业务;后者则是每年定期开放一次。照理说,这半年乃至一年一次的开放,肯定是这只基金的“大事”,为何这么轻易就中止了?

在公告中,九泰基金给出的理由是,因《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证监会公告【2017】9号)中的相关规定,导致两只基金的估值公允价格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为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根据基金合同,公司决定中止本基金的第二次受限开放。并进一步表示,“在相关情形影响消除之日次日起,继续计算该受限开放日时间,直到满足受限开放日的时间要求。”

公告一贴出来,就引起了业内不少的议论。蓝鲸报道认为,这是“定增基金爆发风险,九泰基金率先违约”。此举也使九泰基金陷入被动违约的困局。

尤其是,针对九泰锐益定增临时中止申赎的行为,多位业内人士向蓝鲸表示,8月4日申赎,8月3日才出通知,这种做法没有信誉可言。

某券商人士表示,“当时基金合同明确写着,九泰锐益定增每半年开放一次,8月4日就是开放日了,8月3日才给我们发这个重要通知,那我们一线员工要怎么跟客户沟通呢?”

Ps.估计上述产品的代销机构都面临了客户的极大压力,尤其是投诉产品不能按期赎回。

九泰锐益定增混合成立于2016年8月11日,在定增基金疯狂发展的2016年,该基金的首募规模达到22.43亿元,有效认购总户数为29709户,当时投资者认购的踊跃程度可见一斑。相比之下,成立于2015年8月14日的九泰锐智定增混合的首募规模只有3.6亿元,有效认购总户数为4753户。

“估值上会重新调整一下,后续会发公告打开申赎。由于公告是针对近期的减持新规作出的调整,此前还没有这样的案例。”九泰基金向蓝鲸表示,“我们都是按照基金法的相应规定,从投资者的角度作出估值的调整,符合投资者的利益。”

得罪客户、终止赎回,背后的难言之隐

在中止开放的公告里,九泰锐益解释说,这是因为527减持新规“导致本基金估值公允价格存在一定不确定性”。那么,这个不确定性具体是指什么呢?

先来了解一下定增基金对限售股的估值方式:如果估值日当天定增成本高于市价,也就是浮亏,那么定增股的估值就按照市价来计算,浮亏多少算多少;如果估值日当天,定增处于浮盈,那么算法就比较复杂了,也就是传说中的“摊余成本法”。

九泰锐益在招募说明书里写了具体公式,翻译一下就是:“当天估值=定增成本+(当天市价-定增成本)*(锁定期内的股票交易天数-估值日至锁定期结束所含的交易天数)/锁定期内的股票交易天数”。

这是公募定增产品的估值常见难点?也是很多资方朋友爱问的问题!

如果把锁定期想象成一场马拉松比赛,再进一步简化翻译就是:当天估值=定增成本+浮盈股价*已完成的赛程比例。

在锁定期的初期,刚开始跑马拉松,完成赛程的比例非常小,浮盈只能体现出一小角。假设某定增股锁定期里有240个交易日,它在锁定期第一天就涨停,按照摊余成本法,这个涨停的收益就要被摊薄成1/240。

按照527减持新规的意思,定增股解禁后一年内,用集合竞价的方式减持不得超过50%。对定增基金来说,它们可能要滞留一部分定增股,过一年后才能完全清仓。

本来这个定增股的马拉松要跑完全程了,结果监管层又给它延长了赛程。那么原来的锁定期就要更改,现在来看还没有基金公司发布调整估值方式的公告。所以很可能仍在沿用原来的锁定期。

这样对定增股估值会有什么影响呢?我们再回到那个公式,“当天估值=定增成本+浮盈股价*已完成的赛程比例”,已完成赛程的比例变小,最后的估值结果也应该变低,所以现在定增股浮盈的估值其实是变相地被拉高了,整体基金净值也就虚高了。

九泰锐益最新净值为0.987元,如果按照证监会减持新规调整估值,净值应该会低于0.987元。所以,对投资者来说,肯定是在调整估值方式之前赎回更划算。但如果出现赎回潮,基金规模和运作都会受到冲击,这也是所有要开放的定增基金都会面临的窘境。

但这样的事还不会发生在目前的九泰锐益身上。因为九泰锐益封闭期全程是五年,五年时间里每隔半年有限开放一次,这次是基金成立以来第二次有限开放,赎回量和申购量必须匹配,申赎才能成功。所以,基金估值的问题不影响整体规模,也不会影响剩余持有人的利益。

唯一有影响的是:赎回者能卖一个虚高的价钱,赚一点小便宜,而申购者相对吃亏。关键的问题是,谁会来申购呢?截至8月4日,九泰锐益场内折价幅度达到了24.6%。这种情况下,即使要买九泰锐益,懂行的人都不会选择从场外申购,而是会选择在场内买便宜货。

如果没有人在场外申购,对应地,想赎回的人就出不来。看看上一次有限开放的情形就知道了:2月7日-2月10日期间开放,当时基金在场内的折价幅度大约8%,申赎配对的结果是,平均100份赎回对应一份申购,也就是说只有不到1份能够有效赎回。

总结一句话,九泰锐益这次中止开放是比较保守的做法,客观上也确实属于基金公司没法做主的“不可抗因素”。再说了,即使开放赎回了,投资者成功赎回的概率也很小。

实际上,确实如九泰基金公告里面强调的,减持新规对于公募定增产品的影响非常大,尤其一些封闭期比较短的定增基金都要面临到期股份退出不了的棘手问题。

某位定增基金管理人称,“这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是很被动的。退出不了的情况下,如果遇到批量赎回,其实是满足不了相关请求的;而如果要延期,投资者也不一定会同意,所以暂时无解。这边不让卖,那边又有人赎回,本质上是非常直接的矛盾,所以‘一刀切’不太行得通,还是要有过渡方案和过渡期。另外,新规之下其实还有些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投资者对未来定增产品的态度其实已经发生了转变,募集新基金的难度就非常大了。”

他进一步指出,近期陆续将有定增基金到期,一定还会暴露出其他问题,“比如最直接的就是流动性问题”。

其实眼下最头疼的应该是定增基金财通升级(501015),再过一个月它就要到期了,因为是减持新规后第一个到期的产品,到时候各种问题首当其冲。

面对投资者的赎回,财通升级会面临两个问题:

一是上面提到的估值虚高,定增股估值调整问题有点紧迫,但基金公司只能被动等待。

二是资产变现能力差。

根据集思录的数据,不能完全卖出的定增股的总净值占比近50%。如果赎回量超过规模的一半,基金就会变得很被动。之前财通基金表示做过压力测试,到期后会正常开放申赎,但结果可能偏悲观,除非基金公司自掏腰包垫钱。(本文综合蓝鲸财经、理财不二牛和界面新闻等,经定增并购圈综合编辑整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