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郭树清被刷屏:他总是在关键时刻被赋予重任

中国基金报

关注

【推荐阅读】

尚福林与郭树清相互握手问候 银监会9点举行重要会议

郭树清被刷屏:他总是在关键时刻被赋予重任

郭树清近30年前笔记:剧变前夜东欧苏联旅行纪实

郭树清被刷屏:他总是在关键时刻被赋予重任

中国基金报微信:chinafundnews

今天的重磅消息之一,是财新网报道,山东省省长郭树清有新的动向。

而上海证券报老师则报道,记者今晚7时30分左右,在济南西站偶遇山东省省长郭树清,这趟列车终点站为北京南站。

记者看到郭树清所在车厢一名工作人员出来,上前表示,“我是上海证券报记者,看到郭省长在车上,想问他一些关于山东质量标准和金融改革方面的问题”。该工作人员回答:“他现在已经离开山东了,新的工作岗位还没到任,目前不方便接受采访,这个时候再谈山东的工作不太合适。况且这会儿他正在车上与别的负责同志商谈有关工作问题。”

同时,上证报记者获悉,明日银监会将举行重要会议,多地银监局局长接到通知赴京参会。

基金君找来一些以往报道,让你更加深刻认识郭树清。

第一篇报道是《郭树清:勇敢的担当者》

《国际金融报》 (2005年06月30日 第八版)

他总是在关键时刻被赋予重任。2004年初,国家动用450亿美元外汇储备为中行、建行注资,并成立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投资主体。郭树清担任该公司董事长。在中国银行业改革进入背水一战的历史时刻,这位中国金融业“少帅”再度肩荷重担。

身负“只许成功,不许失败”重压,郭树清表示,汇金公司将依法行使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负责向试点银行注资,并作为出资人督促银行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力争股权资产获得有竞争力的投资回报和分红收益。

银行家们是如此矛盾的人群,除了他们严谨睿智的表象,人们很难得出更多的共识。而这种社会氛围甚至影响到了他们的生存方式与心态。

1987年,当《点石成金》出版时,索罗斯希望金融界及其外围会尊敬他,但人们对此漠不关心。当他意识到人们感兴趣的是他的投资策略而非他的理论时,失望之情难以掩饰。

这种思想与物质的交错即使在国情特殊的中国依然显而易见。譬如,郭树清,他32岁时与人合著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整体设计》一度相当超前。这位年轻的“整体改革论者”经历了未获重视的煎熬,但很快,这为他带了更快的擢升机会。

如今,当我们再度说到这位来自“天苍苍野茫茫”之地的银行家时,面对他其后勇敢而卓有成效的一系列工作经历,还会有人忆起那个激扬文字挥斥方遒的青年书生吗?

1、忆往昔  峥嵘岁月稠

这位独具慧根的“整体改革论者”曾经历书斋清苦、穷乡边僻的岁月。

出生于1956年的郭树清堪称幸运。十年浩劫刚刚过去,1978年,22岁的他准点走进南开大学哲学系。1982年大学毕业,郭树清放弃哲学专攻经济,考取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硕士研究生。此后,他又顺利考取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师从于光远,研究比较社会主义体制。再后来,他被分配到国家计委,转年8月,参加吴敬琏课题组。郭树清从两位经济学家那里得益良多。

但是,郭树清在年轻时代即体现出的独具慧根亦不能单用“幸运”二字作注解。1982年依旧是民生凋敝、物质奇缺的年代,社科类的学子转投几无用武之地的经济学门下,其间抉择之难,有谁人知?

高规格的学术平台很快令郭树清如鱼得水。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学巨擘、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楼继伟———国家财政部副部长、李剑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这张日后在经济学界颇受关注的风云人物名单中,郭树清位居其列。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们有着共同的冠名:“整体改革论者”。

1988年5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整体设计》完成,却未受到足够重视。当该报告获得认可并被建议推行的时刻,郭树清被逐步推到了改革前台。

1996年,方届不惑的郭树清被提拔为国家体改委秘书长。除了周小川、楼继伟,他的同事中又增加了王岐山———日后主政北京,被誉为“金融市长”。短短两年后,体改委改为“体改办”,郭树清再获提拔,被任命为该办两委员之一。同年7月,42岁的郭树清离京,远赴贵州出任一方要员。

2、山雨欲来风满楼

人民币汇率引发的利益博弈不断升级,置身于风暴中心,他处乱不惊从容自若

槐花香飘,2001年4月,在贵州度过了两年又9个月的郭树清重返首都出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他所面对的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亦是软肋之一:不断膨胀中的外汇储备以及相对僵化的外汇管理体制。

随着当年12月中国成功加入WTO,印象中多多益善的外汇储备开始迈入巨额增长期。学界、政界和国有民营公司的高管,均开始谈论一个前所未有的话题:中国的外汇储备是不是太多了?

这种探讨很快升级为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重大利益博弈。及至2003年,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任何风吹草动已然成为全球媒体的头条新闻。从华盛顿到北京,从华尔街到达沃斯,人们反复谈着同一个话题———人民币币值。

郭树清身处风暴中心,镁光灯、录音笔,如影相随。

“我个人认为人民币升贬都有可能,任何一种货币其实都是这样,有升有贬。美元欧元是很强的货币,都是有升有贬的。你很难说像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货币就只升值不贬值。所以,持有货币资产的人要自己负责,我们不能做单方面的预测和保证”。

“我要强调的是,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保持汇率水平的基本稳定,不论现在还是将来都是非常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如果汇率不稳定,大家都会有很多错误的预期,市场波动就很大。这对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不利,对于中国的贸易伙伴也不利,因为他们希望中国汇率稳定”。———重压下的郭树清淡然从容。

“储备多了,口袋里钱多了,钱该放在什么地方?用于什么投资?更要三思。如果中国增减美元储备资产,肯定会给国际金融市场造成震荡,因此中国的动作将会十分慎重。对于人民币汇价,中国目前是不会放宽的。我们相信,国际投机资本是不大可能进来的;当然也不排除投机资本以各种名义进来,但这个数量不会太大。这种投机资本要赚取额外汇差,相信也是很难的”。———旋涡中的郭树清处惊不乱。

“中国国际收支的目标是基本平衡,略有节余。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宏观调控四大目标之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国际收支不平衡是开放条件下内部经济失衡的外在反映,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剧内部经济失衡。因此,在宏观调控目标中,国际收支平衡不是次要的外在的一个方面,而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目标”。———纷繁间的郭树清深思熟虑。

3、天降大任于斯人

出任汇金公司董事长,他成为重大改革的关键人物。

新闻社2004年1月6日凌晨3时15分发出的一则新闻令人们震惊:国务院决定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试点,动用45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为其补充资本金,在新资金的支持下,中行、建行的上市计划也将相应加速。

这场骤然间打响的攻坚战直指中国经济改革最薄弱环节———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躬逢其盛,郭树清再次成为重大新闻的主角。

作为改革的关键配套措施,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中、建两行出资人,于2003年12月16日注册,注册资本金3724.65亿元人民币。其董事、监事分别来自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郭树清出任公司董事长,担起了一项前无古人的工作。

郭树清到任后,股改工作进展顺利:首先,在两家银行的公司治理方面,解决了国有资本没有具体代表的问题。按照现代公司法要求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并实现了经理层聘任制。

两家银行除了股权董事外还分别请了独立董事;内部的风险管理加强,在全球聘请专业人才。

其次,财务状况明显改善。截至2004年末,中行与建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62%和11.95%;不良贷款比率分别为5.12%和3.70%;拨备覆盖率分别为71.7%和69.9%。此外,两家银行分别聘请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

然而外界的担心是:第一、注资的法律程序是否合适?第二、巨额货币投放会否引发或加快银行危机向货币危机转化?第三、银行改革的关键是什么?用钱能够买来新机制吗?

针对汇金公司“天生就是虚壳公司”以及汇金成为“金融国资委”的说法,郭树请回应说,“我们是依法注册的,我们是实体公司,公司架构已经初步建立,但细节目前还不便披露。现在汇金公司正处在起步阶段,中央汇金公司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储备司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这样做也是为了节约费用,节省时间,不用单独列账目。”

“汇金公司是公司,与国资委不同,它目前并非特设的法定机构,不能说是‘金融国资委’。汇金公司是中行和建行的投资主体。如果国外的战略投资人也进银行,那么国家的股份就不是百分百了。如果国内其他的投资者也进来,那么银行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就更加强了。”

类似的质疑很难简单归于杞人忧天或别有用心。对改革者而言,这实际是一场如何一以贯之、趋利弊害的交战。

例如,郭树清认为,“(450亿美元)这笔钱并非财政直接拨款或者直接发债,这450亿美元是国家外汇储备,表现为央行资产。我觉得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三者是一致的,而中央汇金公司跟他们也是一致的,没有什么分歧。这种做法在法律上并没有障碍,与现行的中央银行和外汇储备的法律法规没有冲突。”

显然,恰是交战的存在,郭树清除了前无古人的荣耀,更肩负着“许胜不许败”的担纲。

4、而今迈步从头越

建行遭遇“张恩照事件”的尴尬之际,他临危受命,肩荷起继续推进改革的重担。

今年3月中旬,郭树清的人生再次发生重大转折。与以往不同,这是一次突发事件:前后不过历时10天。

2005年3月14日,郭树清确知建行董事长张恩照“出事”的消息;两天后,建行董事会接受张恩照辞呈;3月17日,郭树清临危受命担任建行党委书记;一周后的3月25日,郭树清正式成为建行董事长。

“张恩照事件”给正在全力备战年内上市的建行带来的尴尬、震惊可想而知。如何消弭影响、打消疑虑、继续推行起步中的金融改革?郭树清的一席话颇和辩证法相合:“改革和加强管理是有一定关系的———如果没有改革,这些犯罪分子可能还会隐藏在我们的金融机构之中,继续侵蚀我们的国有资产。应该说,现在问题暴露了,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加快改革进程。”

如今,郭树清正在带领他的建行班底不断走向预定目标。“要说这件事情对建行没有影响,是不现实的。”他对记者表示,“但并没有外界想象得那么大。建行的经营管理、业务发展、改制重组,都没有受到影响。建行今年以来的收入和利润完成情况一如计划和预期。”

确实如此,作为中国金融业改革标志性成果之一,6月17日,郭树清与美国银行董事长刘易斯签署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据此协议,美国银行将分阶段对建行进行投资。首期投资为25亿美元;第二阶段将在建行海外首次公开发行时认购5亿美元的股份,这30亿美元总共购买建行9%的股份。而且,美国银行还保留一项特殊的期权:未来数年内可增持建行股份至19.9%。

这是迄今为止外国公司对中国公司的最大单笔投资,亦使建行率先成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第一家与国外战略投资者达成协议的银行。外界评价说,这标志着国有商业银行在推进股份制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面对春风满面的郭树清,不由让人想起凯恩斯所言,“银行家在其业务经营中必然要表现出超乎人性的传统的体面。终身从事这种活动使他们成为最浪漫并且是最不现实的人。”对于郭树清这位中国金融改革、经济改革勇敢的担当者,不知是否适用?

接下来这篇是当年郭树清离开证监会后,腾讯财经老师做的一个专题报道。

郭树清证监会往事

1、一个试探新股改革发行的人

时任证监会主席的郭树清曾抛出了一个惊人的问题:IPO不审行不行这也意味着,如果条件成熟,郭树清或有取消公司IPO的层层行政审批,把新股发行真正推向市场。

2012年2月初,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新股询价申购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新股发行定价将参考行业市盈率。同时,还首次公布了IPO审核流程及申报情况,并将IPO披露时点提前至初审会前。

郭树清任期内,新股上市数额为193只,期间还出现近半年的IPO空窗期,业内这么评价,无论是新股发行市盈率还是募集资金量均有所下降,但新股炒作之风虽有改善但仍反复发作。

2、一个引导长线资金入市的人

在郭树清履新短短的100多天的时间里,郭树清连续多次、高频率地提及包括养老金在内的长线资金入市,力促股市价值投资。

郭树清还两度为养老金等长期资金的投资收益算账,郭树清在一次演讲时表示:“沪深300等蓝筹股的静态市盈率不足13倍,动态市盈率为11.2倍,显示出罕见的投资价值,这意味即时投资的年收益率平均可以达到8%左右。”

结合之前的强制分红政策,不难看出郭树清主席上台后清晰的管理思路,即A股将由“投机市”变为“投资市”,而长线资金入市是很关键的一环。

3、一个对内幕交易零容忍的人

郭树清出任证监会主席以来,就接连表达了对打击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并且打击力度也是不断加大。对此郭树清声明:证监会对内幕交易和证券犯罪始终坚持零容忍态度。

他曾经这么分析分析,小偷从菜市场偷一棵白菜,人们都会义愤填膺,但是若有人把手伸进成千上万股民的钱包,却常常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这就是内幕交易的实质,也是防范和打击这种犯罪活动的困难之所在。

2012年是证监会执法力度最大的一年。据介绍,2012年共受理证券期货违法违规线索380件,同比增长31%。新增案件调查316件,同比增长21%,移送涉嫌犯罪案件33件,同比增长32%。

4、一个努力完善退市制度的人

中国股市成立20多年来,总共只有几十家公司退市,主要原因在于退市制度太过宽松。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一再表示,2013年证监会将进一步深化发行和退市制度改革,坚决打击粉饰业绩、包装上市、虚假披露等行为,积极稳妥落实新的退市制度改革措施,实现退市的常态化。

6月28日,沪深两大交易所正式发布新版《关于完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与《关于改进和完善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市场期待已久的主板退市制度正式出台。

5、一个对股市始终充满信心的人

“我对股市有信心”,这是郭树清在多个场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最先源于郭2011年年末出席一个论坛时的发言,此言被市场解读为证监会力挺证券市场的利好。

然而,投资者有足够的理由对中国股市没信心:2011年,沪指下跌21.65%,是历史上第三大跌幅,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跌幅第一。更让中国股民难以释怀的是,次贷危机的发源地美国道琼斯指数全年居然还上涨了5.5%,“美国生病,中国吃药”的结果让中国股民无法接受。

从效果来看,郭树清“有信心”的表述并没有给市场带来任何的信心。然而,我们也隐约感觉到郭主席这句话或许是在改革的艰难道路上,为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