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2016年基金业十大新闻大盘点

新浪财经

关注

回顾2016年中国公私募基金的发展,“监管趋严”成为全年关键词。无论是清理私募基金空壳、颁布基金子 公司新规,还是严控保本基金规模等,都体现了监管层规范基金发展的决心。以下是新浪基金为大家盘点的2016年基金行业十大新闻。

2016中国首届波特菲勒奖金刺猬奖评选举办

11月23日,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6中国(首届)波特菲勒奖圆满落幕。经过第三方数据机构过滤、用户投票、专家及媒体评委审核等历时3个月的评选,最终12家基金公司、13位基金经理与5只基金产品凭借良好表现获奖。老牌公募南方基金在基金评选中成最大赢家,揽获三项大奖。

12月7日,由新浪财经和华创证券联合主办的首届私募基金业金刺猬奖评选首场答辩会在北京开启。金刺猬奖立志于寻找私募业灵活机敏又踏实勤奋、热情专注又开放想象、老道干练又锐意创新的“金刺猬”,评选由各大银行组成的评审团定性评估和华创证券的定量评分得出,并且将先后在北上深三地组织答辩会。目前,在北京场和上海场上,乐瑞资产、从容投资等机构已经完成答辩。最终的“金刺猬”将在2017年2月选出。

委外资金大举涌入 改变公募业态

近两年,银行理财的迅速发展和当前低利率的市场环境,委外需求大爆发,商业银行将自营资金或理财资金大批委托给基金公司。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成立的公募基金超过千只,其中,疑似委外基金占比超过一半,其规模占比则更高。(由于委外定制基金数据不对外公布,因此只能根据委外定制基金的特点从基金份额户数、机构投资占比等方面进行筛选。)特别是四季度以来,多只百亿级委外定制基金密集成立,推动年内新基金首发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连续两年新基金首发规模超过万亿元。

不止是规模,银行委外的涌入还改变了基金公司的排名座次。尤其是银行系基金,规模大扩容,排名蹿升。银行系公募基金的代表——工银瑞信基金在股市疲弱中逆流而上,不仅三季度底的资产规模较去年底增长逾1100亿元,规模排名也由2015年底的第四名提升至今年三季度底的第二名。对于基金子公司的规模和排名影响,则更加明显:截至9月底,基金子公司排位前列的平安大华汇通财富、招商财富资管、民生加银资管等公司,它们的规模都在5000亿元以上,甚至远远超过了母公司本身的公募业务。

随着大量委外定制基金的出现,委外定制基金的“类通道化”、信披违规等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大量委外资金进入债市、股市等市场,本质上是通过加杠杆、买流动性差等方式抬升相关资产的价格,有些委外资金的进入甚至导致短期资产价格和资产收益率倒挂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资产荒局面。委外基金同质化严重,随着委外资金越来越多地占据市场份额,会增加发生流动性风险的概率,这对基金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私募备案收紧 一大批空壳私募被清理

2月5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私募管理人备案全面收紧。新规采取四大举措完善私募备案登记,主要措施包括:取消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证明;私募应当及时备案产品、履行信息报送义务及按时提交经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新申请私募、首次备案产品或重大事项变更等需提交法律意见书;私募高管人员应当取得基金从业资格。

基金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在5月1日和8月1日,分别有1901家、7800家空壳机构被清理。备案新规实施后,累计超过1万家机构已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其中也有不少机构主动弃壳。备受关注的王思聪旗下普思投资由于8月1日前未备案首只产品、法人王思聪无基金从业资格而被注销。

随着私募监管趋严,私募基金公司设立速度放缓。

基金业迎“史上最热闹”从业考试 大佬明星齐上阵

除了清理私募空壳,中国基金业协会还要求从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的各类私募基金管理人,其高管人员均应当取得基金从业资格。从事非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的,至少2名高管人员应当取得基金从业资格,其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合规风控负责人应当取得基金从业资格。

2016年4月23日,基金从业人员资格考试2016年第一次全国统一考试在全国48个城市顺利进行,共计31.3万名考生在全国305个考站、2659个考场参加考试,总报名达到57.4万科次。此次考试得到了社会各界及行业人士的广泛关注。著名歌手、海泉基金创始人胡海泉与私募大佬东方港湾董事长但斌都曾发微博称自己考试顺利通过考试。 

此次参加考试的私募基金高管共计11272人,占在协会登记的高管总人数的19%,其中参加科目一考试的10614人,通过率87.1%,参加科目二考试的8779人,通过率50.1%,同时参加两门考试的8121人,通过率49.1%。

保本基金指导意见发布 保本基金热潮渐退

进入2016年以来,A股弱势震荡,拖累公募基金发行使之总体遇冷。风险偏好降低的背景下保本基金逆势热销,其中1月份新成立基金的总规模中超过七成为此类产品。

年初之后,保本基金热潮逐渐减退。

8月12日证监会宣布,就保本基金指导意见进行公开征求意见。明确提出,控制基金规模,降低行业风险。意见要求基金管理人管理的保本基金,合同约定的保本金额乘以相应风险系数后的总金额,不得超过基金管理人最近一年经审计的净资产的5倍。而事实上在新规出台前的5月份,监管层就已暂停了保本基金的公募和专户的产品申请。有些基金公司上半年发行的保本基金规模比较大,老的保本基金到期后继续运作到下一个周期,可能会超出担保额度,不得不选择转型或者清盘。

近期,到期的老保本基金或转型或清盘,拿到开启新一轮保本周期的“通关文牒”阻力重重。11月28日,天弘普惠养老保本表示,因未能找到合适的担保机构,基金不得已进入清盘程序。12月9日,东方基金发布了一则基金清算公告,旗下东方赢家保本进入清盘“模式”。

分级基金注册暂停 30万成投资门槛

8月19日证监会表示,考虑到分级基金比较复杂,投资者难以理解,证监会暂停了分级基金的注册工作。11月25日,证监会批复沪深交易所发布分级基金业务管理指引。沪、深交易所发布分级基金业务管理指引,设立投资者30万元证券类资产门槛,并要求强化风险警示措施,预留5个月的过渡期,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

基金行业人士分析认为,30万元的门槛将会使得85%以上的散户挡在了分级B的门外,势必对分级B的流动性造成重创,短期内的下跌风险是可想而知的。长期来看,会使分级基金的投资者更加大客户化、机构化。

事实上,由于市场风险偏好、流动性紧缩等因素,今年以来分级基金市场交易显得格外冷清。伴随着今年4月中融基金发布提议终止旗下中融中证白酒分级基金基金合同公告,第一只未上市分级基金进入清算程序并完成清盘。此后银华中证国防分级、银华中证一带一路分级、交银环境治理分级等陆续结束清盘或转型。半年时间内市场上10只未上市分级基金悉数完成处置,或清盘或转型为普通指数基金。

私募募集新规实施 私募投资者有24小时冷静期

7月15日,私募募集新规正式生效。根据新规,投资者能通过两种渠道购买私募基金:私募公司直销+合格的代销机构。私募宣传只能面向特定对象,投资者购买完私募产品之后还有不低于24小时的冷静期,如果后悔不想买可在回访确认期解除合同,把钱拿回。

新规对投资私募基金的投资者有更严格的要求,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同时,通过凑单等方法变相突破合格投资者标准被严令制止。业内人士称,新规的出台可能是私募行业洗牌的开始,此次受影响的私募有2万多家,尤其是一些中小私募。

自新规生效以来,私募业在宣传和信息公示上,日趋合规,行业风气得到有效净化。投资者的权利也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公募FOF指引正式发布 万亿市场可期

6月17日:证监会就《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2号——基金中基金指引》公开征求意见;9月11日,证监会〔2016〕20号公告,公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2号——基金中基金指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1月22日,首批FOF基金经理注册函下发,基金公司开始申报产品。12月6日,首批22只FOF产品申报获受理。FOF产品面世,近在咫尺。

业内人士认为,高波动低利率的环境下,单一资产风险太大,不适合中国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公募FOF将连续面临两个窗口期,一是委外投资,二是养老金投资。无论是对基金管理人还是投资人,FOF的推出都正当其时,未来将是万亿规模的大蛋糕。

基金子公司两新规颁布 增资与转型成必然

12月2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和《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暂行规定》,根据两新规,母公司对子公司持股比例不得低于51%。基金子公司净资本不得低于1亿元、不得低于净资产的40%、不得低于负债的20%,调整后的净资本不得低于各项风险资本之和的100%。

短短4年时间,基金子公司规模从零到11万亿,基金子公司超强增长速度成为今年资管行业的热门话题。在基金子公司规模飞速增长过程中,也暴露出通道业务占比过高、兑付风险、风控能力不足等问题,以资本金为例,目前基金子公司净资产也不过百亿余元,却要撬动起超11万亿的资产。另一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有38家基金子公司发生违约,占79家基金子公司的48.10%。这意味着,在基金子公司新政落地前,已有近半数基金子公司曾出现违约事件。

随着基金子公司在2016年底迎来监管“新规”,意味着过去3年片面求“量”之路已经走到尽头,未来将转向求“质”。占据基金子公司业务规模近八成的通道业务将退出历史舞台,ABS(资产证券化)、FOF(基金中基金)、PE(股权投资)、量化等业务成为基金子公司未来发展的备选项。

基金销售牌照收紧 卖家喊出2700万天价

年初以来,随着监管层对独立基金销售机构牌照的收紧,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壳费一路水涨船高,从去年底的数百万元涨到现在的2000多万元。多位独立基金销售机构人士分析,收紧审批一来意在通过优胜劣汰重新洗牌,二来也是和私募管理人登记备案业务全面收紧的思路一以贯之,加强自律管理。

今年股市疲弱,基金零售并不景气,但却并不影响基金销售牌照节节高升的行情。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第三方基金销售牌照的价格已经从去年同期的几百万元也无人问津,爆炒至今年年中的1500万元仍一证难求,再到如今喊出“市场保底价2600万~2700万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