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基金子公司要玩完?注资无门 ABS受阻

中国基金报

关注

【导读】子公司目前受征求意见稿影响颇深,多家公司已出现了暂时性放弃,剩下的公司也不得不面临业务上的清理,举步维艰。

中国基金报记者 肆柒

子公司征求意见稿出台已接近3个月,纵观这3个月,不少基金子公司忙的焦头烂额,虽然真正的新规还未落地,但子公司目前受征求意见稿影响颇深,多家公司已出现了暂时性放弃,剩下的公司也不得不面临业务上的清理,举步维艰。

母公司不愿注资

就基金君得到的消息,压力更多地来自于征求意见稿中对子公司净资本的约束。

基金子公司历来就是以业务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发展为主,这也是这几年子公司突飞猛进背后的主因,不仅包括寻常基金专户可以投资的常规业务,还可以拓展到非上市股权、债券、收益权等,通道业务更是大规模疾驰。

一般而言,针对通道业务,信托公司会扣减1%-3%左右的风险成本,而同样以通道业务为主的子公司却不用承担相应的要求,这一度让子公司成为业内趋之若鹜的牌照红利之一。

在这背后的风险也无处不在,“子公司不存在刚兑原则,即使有,现在动辄子公司比母公司规模大上数倍甚至数十倍,出了事,也完全没有兜底能力。”沪上一家基金子公司总经理透露。

子公司征求意见稿也正是针对了这一点而“发难”,其实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要求,扣减后的基金子公司净资本需要达到四项指标,即净资本不得低于1亿元人民币;净资本不得低于各项风险资本之和的100%;净资本不得低于净资产的40%;净资产不得低于负债的20%。

上述基金子公司总经理指出,按照公司目前的千亿规模,短期内公司将难以再新增业务。

而同样已有多家基金子公司对外表示不再新接通道业务。

缘何停滞,或许是由于“爹妈”不愿意再给零花钱了。

就基金君了解,现阶段多数子公司股东层并不愿意注资,原本公司多寻求通过子公司来盈利的计划随着征求意见稿而破灭,按照目前风险准备金比例来计算,通道业务一定是会大规模缩水的,那基金子公司的规模增长和盈利水平也会滑落至低谷。

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子公司人士透露,在明显无增资可能性的情况下,限制扩张速度是短期应对净资本约束的唯一办法,“等手头续存期的产品到期后就将真正决定未来业务的发展方向。”

不过也有公司想出了一些缓兵之计。

沪上一家中型基金公司人士告诉基金君,原本子公司有几单通道业务正在洽谈中,正逢子公司征求意见稿出台,合作方不愿意放弃到手的业务,公司已将相关业务调整至母公司专户部运作,“虽然母公司的要求更为严格,但是公司认为如果子公司的红利不在,那宁愿回到最初母公司两条腿走路。”

亦有子公司人士表示,如果子公司发展受阻,公司股东一定会将重心重新回到母公司。

ABS短期发展缓慢

那也有投资者认为,不行就转型啊,征求意见稿不是留了一些机会给子公司的嘛?

或许看上去是如此,但基金君不得不说,转型的道路太难了。

目前多家子公司纷纷根据征求意见稿向领导提出转型方案,而资产证券化(ABS)是所有子公司公认的首选。

上述子公司总经理指出,无论从风险准备金还是从征求意见稿中转型主动管理的角度来看,ABS都是上上之选,这也是目前比较明确且可操作的方向。“但ABS并不容易见量,短期子公司的发展规模将会出现大规模萎缩。”

然而ABS业务也是有一定的门槛。

据基金君了解到,已有数家子公司大规模对外宣布招聘ABS专业人才,给出的薪酬较以往提高20%-25%,沪上一家小规模的子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公司从未发展过ABS相关业务,目前公司上下均被要求学习相关业务知识,“但新成立的小组总监人选仍空缺,目前ABS业务人才非常难找。”

上述基金子公司人士也透露,虽然公司早已多次试水ABS业务,但目前内部人员架构也依然未成型,“原本子公司只是把ABS业务当做一次创新,别说普及了,我相信半数以上子公司都未曾操作过相关业务流程。”

看来,想要立马转型ABS也并不容易,除了相关人才水涨船高外,子公司本身在ABS领域就是新手,想要尽快地熟悉业务模式,仅靠短期的冲刺是不够的。

就像你吃了10年的肉,突然让你马上吃斋,你会适应吗?

中国基金报微信:chinafundnews

责任编辑:徐巧 SF184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