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外汇

人民币为什么进入了“暴涨+阴跌”模式?

新浪综合

关注
外汇K线图

外汇K线图

来源:华尔街见闻

5月底以来,境内外人民币屡次出现暴涨,今日再度双双涨超百点。

考虑引进逆周期因子无疑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但人民币并未持续走高,而是进入了“暴涨+阴跌”模式:暴涨过后,缓慢下跌,随后再度暴涨。

那么,暴涨的背后有没有央行在干预?频频出现的短暂升值是否会再度触发下跌?年内人民币,还会怎么走?

发生了什么?

继昨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均涨超300点后,周三境内外人民币再度双双涨超百点。

在岸人民币官方收盘价报6.7992,离岸人民币现报6.8057。

今日中间价大幅上调239个基点,为6月1日以来最大升幅。而6月1日中间价暴涨543点,当日,在岸人民币汇率去年11月以来首次重返6.7时代。

5月25日至6月1日,在岸人民币累涨千点,离岸则上涨了近1500点。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昨日的暴涨之前,6月15日至6月26日,离岸人民币累计下跌逾700点,抹去了5月底涨幅的一半。

为什么重要?

近期人民币的暴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逆周期因子对中间价的“催化”作用。逆周期因子旨在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消除外汇市场的“羊群效应”。尽管官方措辞仅是“考虑”引进逆周期因子,但市场已经迅速作出反应。

然而逆周期因子对市场的影响依旧还需要观察——如果出现日内人民币走弱,次日逆周期因子支撑中间价,但人民币依旧疲弱的情况,这便与政策期望相悖,有可能带来监管层再度出手强化政策指引。

此外,短暂的升值有可能加大购汇的需求,再度触发下跌。例如,预期年底人民币将贬值至7的企业,在人民币涨至6.8时可能会出手购汇,此类交易一旦拥挤便会再度带来下跌。

而舆论往往将下跌和贬值预期联系,尽管有些贬值(尤其是几个交易日之内的汇率变动)来自刚性结售汇需求,和整体贬值预期并无关系。

未来会怎样?

要关注人民币的未来走势,有两个重点:人民币到底有没有贬值压力?央行的态度是怎样的?

要看贬值压力,不得不关注贬值预期,从今年以来的结售汇逆差数据来看,贬值预期并没有升温:

相比2016年银行结售汇和代客结售汇(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的规模都有了显著的缩窄,年内也没有出现显著的逆差上升。

再来看央行的态度。

5月外汇储备环比上升240亿美元,其中非美货币升值的贡献超过190亿美元——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意味着央行干预等交易因素带来的储备余额变化不大。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逆周期因子的引入已经一定程度上推升了人民币汇率,但瑞穗银行外汇策略师张建泰指出,近日来,人民币收盘价与中间价的价差却在扩大,结合昨日境内外人民币的迅速走强,有可能意味着央行在进行干预。

而高盛高华指出,如果逆周期因子支撑中间价并未推高人民币,监管层有可能再度出手强化政策指引——而这正是昨日境内外人民币大涨之前的状况。

路透昨日援引交易员称,加上目前临近季末,夏季达沃斯论坛也正在召开,监管层可能出手控制重要时点的汇价。瑞穗银行更是指出,央行通过扭转人民币贬值预期来鼓励境外投资者购买人民币资产,亦有利于债券通的开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