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在中国

ESG的概念

ESG是英文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和Governance(治理)的缩写,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基于ESG评价,投资者可以通过观测企业ESG绩效,评估其投资行为和企业(投资对象)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贡献。

长期以来,虽然投资者越来越关注企业在绿色环保、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绩效,但并无明确的ESG理念。直到2006年,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UN PRI)发布,对这一领域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同年,高盛发布了一份ESG研究报告,较早的将环境、社会和治理概念整合在一起,明确提出ESG概念。

此后,国际组织和投资机构将ESG概念不断深化,针对ESG的三个方面演化出了全面、系统的信息披露标准和绩效评估方法,成为一套完整的ESG理念体系;国际主要投资公司也逐步推出ESG投资产品。

ESG的起源与发展

最早出现的与ESG类似的概念,是上个世纪诞生的伦理投资。投资者出于自身信仰或寻求对社会产生积极价值等目的产生的投资理念。宗教基金就是早期伦理投资的一个典型代表。借助伦理投资的概念投资者会筛选掉他们认为“不道德”的投资对象,例如破坏环境的石油重工,影响和平的武器制造,对大众健康有损的烟草等。

在ESG理念流行之前,更为人熟知的概念是“责任投资”。这个概念产生的背景是,由于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全球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气候、环境、资源挑战,环保运动也随之兴起。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的公众环保运动,抵制和抗议企业因过度追求利润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随着环保运动影响力的逐步扩大,国际机构开始关注环保问题。

1972年,第一届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会议首次发表了与环保相关的《人类环境宣言》,并确定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

从1992年始,联合国开始举办环境与发展会议,率先提出《21世纪议程》,倡导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的保护,成为世界范围内注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开端。

现实生活中,人们作为消费者也越来越注意环保因素,通过产品或服务选择将环保理念传导给作为生产者的企业。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为获取收入和利润,更加注重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于是,环境因素从公众运动逐步向上下两端延伸。与此同时,与环境相关的各类法律法规不断充实完善,相关概念也被引入投资领域,投资者逐渐意识到企业环境绩效可能也会影响企业财务绩效。于是,责任投资、ESG和绿色金融等概念就逐渐进入理论研究者、政策制订者和投资者的视线。

ESG的评价维度

目前,国际上的ESG理念及评价体系主要涉及三方面:各国际组织和交易所制定关于ESG信息的披露和报告的原则及指引、评级机构对企业ESG的评级以及国际主要投资机构发布的ESG投资指引。其中,ESG信息的披露是前提条件,ESG评估提供了评价和比较的方法,而ESG投资是基于两者的实践。

根据评级公司关于ESG评级的披露信息来看,一些主要机构将评级的指标分别划入E、S、G三个方面,并涉及相应领域。例如,英国富时指数涉及12个领域,300个指标;汤森路透ESG评级涉及10个领域,178个指标;道琼斯指数涉及环境和社会的六大领域;MSCI指数涉及10个主题,37个主要风险问题;Morningstar涉及6个领域,一共18个领域;而国内一些专业机构,如中财绿色金融研究院涉及22个分项,160个指标;商道融绿公司涉及13个议题,200多个指标。

计算方法上看,基本以加权平均为主,评级公司赋予一定的指标权重,并按照行业情况对权重进行调整。其中,Morningstar、汤森路透等还在计算中引入了减分项。

ESG理念及评价体系的内容包括了企业在经营中需要考虑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因素。根据对三大国际组织的指引(ISO2600社会实践、SASB、GRI可持续发展报告)、ESG评级公司关于ESG评级的披露信息,以及12家国际上的交易所发布的ESG投资指引,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环境方面:碳及温室气体排放、环境政策、废物污染及管理政策、能源使用/消费,自然资源(特别是水资源)使用和管理政策、生物多样性、合规性、员工环境意识、绿色采购政策、节能减排措施、环境成本核算、绿色技术等。

社会方面:性别及性别平衡政策、人权政策及违反情况、社团(或社区)、健康安全、管理培训、劳动规范、产品责任、职业健康安全、产品质量、供应链责任管理、精准扶贫、公益慈善及其他等。

治理方面:公司治理、贪污受贿政策、反不公平竞争、风险管理、税收透明、公平的劳动实践、道德行为准则、合规性、董事会独立性及多样性、组织结构、投资者关系等。

举例来说,环境政策主要关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是否明确了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承担起了保护环境的责任,并据此制定相应的企业层面的保护政策。劳动规范即企业制定的各类员工制度规范,以及这些制度规范可能对员工带来的影响。反不公平竞争指的是企业处理不同的机构或个人商业关系时,应注意是否有违反道德或公平原则的潜在风险。 参考资料:《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体系研究报告》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201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