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消费

5>60, 青岛农商银行的发展命题

第一财经日报

关注

  5>60, 青岛农商银行的发展命题

  青岛农商银行,前身是有着60余年发展历史的青岛市农村信用社,2012年6月完成银行化改制后,一跃成为青岛地区资产规模最大、服务范围最广、网点和员工数量最多的本地法人银行。

  改制成立五年来,青岛农商银行在传承传统业务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体两翼”的转型方向和“轻型银行”的转型策略,通过夯实“大零售”业务的主体地位,增强公司、国际业务和金融市场、投资理财业务的“两翼”支撑作用,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和产品创新能力、资金定价能力,实现稳健扩张的同时靠资本内生能力做大规模和利润。

  截至2016年末,青岛农商银行资产规模、存款、贷款、营业收入分别突破2000亿元、1500亿元、1000亿元、100亿元。2017年1月份,该行储蓄存款突破1000亿元,迈入中等规模的中小银行之列;金融市场业务资产规模达753亿元,年均规模增长率达到63.7%;理财业务存续规模达241亿元,互联网金融客户数达到2.85万户。

  求突破打造综合业务体系

  青岛农商银行改制成立的五年,恰逢金融业发生深刻的变革。面对新形势,青岛农商银行提出“打造全牌照、综合性业务体系”的经营思路,迈开跨业、跨界的步伐。

  结合线下361个网点优势,青岛农商银行用互联网串连金融服务,在全省地方法人银行率先上线“鑫动青岛”电商平台,推出直销银行、“Q付通”统一支付平台、“扫码付”线下收单平台、“鑫动E商”企业信息展示平台,打造出了一个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多向流动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2016年,青岛农商银行拿下了全省地方银行首张基础类外汇衍生品交易牌照,成立了全国农商银行首个分行级持牌经营的金融市场中心,全年实现外汇衍生品交易3.2亿元,办理投行业务近6亿元。

  守初心擦亮“农商”招牌

  作为一家本地法人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青岛农商银行始终坚守“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市场定位。

  青岛农商银行持续推进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效率高、覆盖广、成本低以及发展快的特点,在青岛全辖布设了“农金通”1093台、互联网小微云支付终端1209台;物理网点在农村地区的数量增加到228个,配合3288台各类自助机具,构建起“物理网点到乡镇、自助机具到村庄、基础服务到农户”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在小微金融领域,青岛农商银行发挥资金优势、体制优势,持续加大扶持力度。该行率先引进德国微贷技术成立微贷中心,以现金流作为企业授信的主要依据,解决了小微企业缺少固定抵押物无法获得银行融资的难题。微贷中心成立两年多来,累计放款4197笔,贷款金额10.07亿元。

  走出去集团化经营创格局

  随着改革红利的逐步释放,青岛农商银行顺势而为,提出了“探索混业经营,打造与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进程相适应的金融旗舰集团”战略目标,旨在通过跨区域、跨业界经营实现规模经济和业态经济的双提升。

  2015年,青岛农商银行设立异地分支机构的规划正式启动,两家异地分支机构——章丘支行与烟台分行以“青岛农商速度”相继完成了筹建和开业。

  与异地分支机构设立同步进行的,还有蓝海系村镇银行的建设。2015年1月,青岛农商银行在全国8个地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2016年,8家蓝海村镇银行相继顺利开业,跨区域经营向全国金融市场进发。同时,青岛农商银行主发起的蓝海金融租赁公司也通过了银监会的监管答辩,预计于今年上半年获准筹建。

  当前,青岛农商银行正在布局一盘“综合金融”的大棋;全行IPO、蓝海金融租赁公司的筹建、科技金融中心的持牌经营、设立第三第四家异地分支机构,这些工作有条不紊的推进为青岛农商银行的改革发展打开了新的格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