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宏观经济

习近平首提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经济高频词汇

综合

关注

  习近平绘就供给侧改革“路线图” 抓住中国发展“牛鼻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2月11日电 (万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从去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首提“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今年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将这项改革形容为“十三五”时期的一个发展战略重点,是“衣领子”、“牛鼻子”,直到近日总书记在江西考察之际再次围绕这一概念提出要“加法、减法一起做”,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业已成为经济领域的高频词汇,总书记绘就的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线图”日渐清晰。

有媒体和学者分析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和深层次矛盾凸显阶段。面对“速度情结”和“换挡焦虑”,党中央始终以战略的平常心,从经济新常态到供给侧改革,再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用新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开创发展新局面。努力在结构性改革上取得新突破,我们才能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瞄准主攻方向,打好改革攻坚战,培育增长新动能,开创发展新局面。

“供给侧改革”提出基于应对发展挑战: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先提出,可以追溯到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习近平讲话中强调,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五大政策,并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媒体与专家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这些问题从症状上看,表现为增速下降、价格下跌、效益下滑等,但在根子上,是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所致。化解矛盾的根本办法,在于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正如人民日报社论指出,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认识要到位,适应要主动,引领要有为。做经济工作,贵在把握规律、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在接受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采访时指出,如果供给侧改革搞得好,对于保持我们中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平稳健康发展,对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意义十分重大,特别是对解决七千万脱贫问题有很实际的意义。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得好,对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很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未来五年,这是很关键的事情,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发力的五年。

抓住“十三五”时期发展的“牛鼻子”:改革基本路径日渐清晰

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人民的福祉,说到底要靠生产力的进步与跃升。纵观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会议精神,以及今年总书记今年的几次重要讲话,我们不难发现,供给侧改革的基本路径慢慢清晰。时间进入到2016年,习总书记年初在重庆调研期间强调“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1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总书记深刻阐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定位、依据、目标与施策重点。1月2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就如何做好工作方案给出了具体的思路,提出要“搞清楚”五大方面。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发展战略重点,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衣领子”、“牛鼻子”。他指出,推进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的一个发展战略重点。

有媒体评论指出,面对复杂形势、繁重任务,把握好发展战略重点,关键是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通过抓好重点带动全局,实现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有机结合。这是实践要领,也是制胜要诀。习总书记深刻阐释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战略重点,深刻论述了以战略重点带动发展全局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实现“十三五”蓝图提供了思想利器,指明了实践方向。“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一个重大的举措,也是一个创举。”就习总书记提出的制定好方案的五个“搞清楚”,张占斌谈到,这五个“搞清楚”各有侧重,体现了我们在经济工作方面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他指出,从中国经济的变化看,有很多重大的趋势性特征已经出现了。一个就是过去由经济高速增长已经转到了中高速增长阶段,发展方式也开始从过去的粗放的“跑马占荒”式的向“精耕细作”集约方向在转化,我们的产业结构也由过去的中低端水平开始向中高端攀升。

责任编辑:杨帆 SF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