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宏观经济

中国营商环境日益国际化 八大因素是哪些?

央广网

关注

中国营商环境日益国际化,八大因素是哪些?

经济之声 

最新发布的《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营商环境新进展报告》显示,去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和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营商环境新进展报告》显示,我国正大力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而世界银行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去年中国营商环境排名大幅上升32位,在190个经济体中名列第46位,是营商环境改善最为显著的经济体之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说,国际化、法治化,是建设营商环境“软硬件”的最高标准。我国要引入世界贸易组织与自由贸易协定等组织的国际化标准,在准入前国民待遇等八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是准入前国民待遇;第二是准入后不同的企业之间通通按照负面清单管理,法无授权政府不可以作为,法无禁止企业都可以做;第三个当然是要保护知识产权;第四是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第五是劳动力保障;第六是同等国民待遇,不同所有制、不同企业竞争中性;第七是不应该有各种各样的补贴;第八个是开放一些以前不怎么开放的领域,或者开放度不够的领域,比如教育、卫生、文化、服务业、金融业等等。”

如今,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商投资管理的固定搭配,并在《外商投资法》中做出明确规定;此外,对负面清单之外的外商投资,给予同等的国民待遇。

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认为,规定内外资同等待遇,让内外资能够公平竞争,将大大增强中国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

“目前全世界主要的经济体基本都采取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中国经过自贸区的试验后,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中国对外资市场的准入也在不断地扩大中,对于准入后的待遇实行‘国民待遇’在法律中明确界定,能够让内外资在中国市场公平竞争。”

竞争中性首次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说,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而竞争中性原则就是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当前很迫切一项任务就是要确立竞争中性原则,使各类所有制企业,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能够享受平等待遇。”

知识产权保护,同样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题中之意。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口额达到23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为创新护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去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中国位列第17位,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20强。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认为,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标准不断提高、执法力度不断增强,给技术创新吃下“定心丸”。

“因为我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有利于规模经济型企业的发展。而它之所以形成规模型经济,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固定的研发投入比例比较高,往往也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而这也是我们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因此,高标准保护知识产权,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是有利的。”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无论是生态、基础设施等硬环境,还是人才、技术创新等软环境,中国的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也吸引外国企业用行动表明态度、用脚投票。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3039家;实际使用外资305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再次强调,所有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都将得到保护。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始终是全球最受外资欢迎的市场之一。所有在华企业的合法权益都将得到中国政府的保护。中国将继续采取有力措施,为各国企业创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