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宏观经济

普罗迪:面对中企对外投资 欧洲需制定互惠投资政策

新浪综合

关注

【欧洲论坛特辑】普罗迪:面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欧洲需要有更加开放的态度,制定互惠的投资政策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盟教席教授、意大利前总理、欧盟前主席普罗迪为此次论坛作开幕主题演讲。他首先表达了对中德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信心。他指出,德国在化学、农业、食品等领域在整个欧洲都首屈一指,而中国在制造业方面全球领先。尽管两国在人口、体制等方面有很大不同,但是在技术、教育和贸易方面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普罗迪指出,近些年,中国的战略从效仿开始转向创新,并且在科技领域已经成为创新的佼佼者。在这种形势下,中国逐渐放弃了低附加值的制造业,不再在低端行业竞争,而是开始在很多领域与欧美产生竞争,因此中国的很多大公司必须走向全球化,这也是中国投资不断涌向海外的原因。他同时指出,面对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欧洲需要有更加开放的态度,制定互惠的投资政策。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海运也变得更加重要,会有很多的国家参与,需要有相应的政策,保障中国和欧洲之间能够顺畅地连接,双方进一步融合。

以下内容整编自普罗迪教授在论坛上的致辞:

近年来,中德两国联系日益紧密,行稳致远,业已成为中欧关系中最深、最实、最广的一组双边关系,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中德两国政治互信深厚,领导人不断积累扩大共识。两国经济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惠及人民。中德同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是当今世界上两支最可预期、最为稳定的力量。我们相信,两国的友好关系能一如既往地保持下去。

总体来看,虽然两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增速有所不同,但中德两国经济增长速度均已呈现各自的最好势头。目前德国经济位居欧洲第一,得益于“两德一体化”,统一后的德国很好地利用了稳定的国际局势,促使德国经济持续发展。德国在机械制造、化学、医药、农业、食品等领域在整个欧洲都首屈一指,而中国在制造业方面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再来看看中德的共同点。首先,尽管两国的体制不同,但两国对技术及教育都极为重视。其次,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两国都非常重视对外贸易发展。

近年来,从效仿开始转向创新的中国战略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比如在数字技术及科技领域,中国目前已经是一个创新者,而不是一个效仿者。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如果你做出选择,那意味着你肯定要放弃一些东西,中国就放弃了一些低附加值的领域,这是非常大的一种变革。

在海外市场,中国的竞争不再来自服装鞋帽等低端加工制造业行业,中国已经参与到一些其他领域直接与欧洲或者美国进行竞争,这是竞争非常不同的阶段,也是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不但在技术上越来越强大,同时也有很多企业为了能够成为全球的领袖,它们必须要变成全球化的公司,这就是我们看到中国的投资不断地涌向海外的原因。

如果想做全球化的企业,中国企业就必须要去美国、去欧洲。这些年,我们看到美国和欧洲之间对于海外投资的看法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美国似乎变得更加“保守”,更加希望保护本国企业。当中国公司去收购一些美国公司时,美国政府说妨碍了本国利益。而欧洲态度的变化来源于库卡这个收购案例。自此之后,整个欧洲对中资企业并购欧洲本土企业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现在又开始重新讨论,到底应该和中国之间有何种政策,应该如何进行往来。

中欧双方必须要秉持开放的心态,在考虑投资政策的时候,必须要有双向互惠投资政策,这样中国和欧洲能够进一步地融合。

最后,“一带一路”倡议包含了海上丝绸之路,我想强调一下海运的重要性,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需要有相应的政策,保障中国和欧洲之间能够顺畅地连接,促进双方进一步的融合。

责任编辑:张玉洁 SF107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