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产经

从"给优惠"到"给机会"细数成都新经济环境与生态之变

小康

关注

从“给优惠”到“给机会”,成都正在尝试给予企业成长和发展的真正所需。两批“城市机会清单”、上千条供需信息背后,是一座城市治理模式之变,也是成都新经济环境与生态之变。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郭煦 成都报道

政府或大企业有项目,想找适合的经营主体参与,可兜来转去,符合要求的经营主体很难觅到;懂技术、会经营、有资本的新经济企业想一展身手,主动参与项目,可找到的要么是与自己主营业务不符的项目,要么就不知道怎么找、压根儿找不到。

怎么破解这种“项目找不到企业、企业找不到项目”的信息不对称情况?

为厚植新经济发展的市场沃土,推动产业扶持、企业发展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让场景具象成为可感知、可视化、可参与的城市机会,成都市在全国首创提出“城市机会清单”。

今年3月,成都推出首批“城市机会清单”,6月12日,第二批“城市机会清单”在2019成都全球创交会现场发布,该批清单包含764条供需信息,并邀请到来自全球11个国家(地区)的20个城市共同参与发布。

距离首批“城市机会清单”发布3个月,这一新经济发展创举又迎来“升级版”。这一次,成都作为在全国率先提出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和应用场景理论的城市,为产业扶持、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加多元的应用场景和更具国际范儿的开放舞台。

成都市新经济委党组书记卢铁城表示,“城市有很多发展的机会,但过去由于信息不对称,很多机会并不能被企业所知。政府主动发布‘城市机会清单’,是一个开端,希望未来有更多的资源能够共享,共同促进城市中新经济应用场景的实现。”

成都,是国内首个以城市名义发布机会清单的城市。城市中的应用场景、发展机会、项目合作等,现在具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机会,让城市之间、企业之间及时掌握发展与合作机遇。

“给优惠”到“给机会”,一份清单的背后,是一座城市治理模式之变,也是成都新经济环境与生态之变。

两批清单发布上千条机会信息

纵观国际国内,城市新经济发展,并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循。

为找到一条适应自身城市转型升级需要的新经济发展之路,成都虚心向全球知名专家学者请教、论证,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应用场景理论,在规划编制中预设应用场景、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应用场景、在城市治理中包容新场景。

为充分应用和实践好应用场景理论,成都提出以一个“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为总目标,以开放和创新为两种基本指导思想,加快形成创新“三力”(应用前沿科技的创造力、激起世人向往的吸引力、可持续创新的发展力),紧紧围绕新经济“四个特征”,以新技术为驱动、新组织为主体、新产业为支撑、新业态为引擎、新模式为突破等“五条路径”为遵循,聚焦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等“六大形态”,构建实体经济、智慧城市、双创平台、人力资源协同、消费提档升级、绿色低碳、现代供应链等“七大应用场景”。

今年3月,成都在全国首发“城市机会清单”,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公园城市、创新创业等细分场景,发布了450条机会信息。6月12日,成都邀请波兰罗兹、奥地利维也纳、匈牙利布达佩斯、英国威尔士等国际友城和“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以及中国香港和德阳、眉山、资阳等城市发布第二批“城市机会清单”,面向全球共同发布200余个细分场景764条机会信息。

据了解,第二批“城市机会清单”汇聚整合了20个国际城市(地区)39条机会信息,其中,企业协作、解决方案等需求信息19条,公共服务平台、企业产品(服务)名录等供给信息20条,涉及中国香港、英国伦敦等传统经济发达城市和波兰罗兹、以色列特拉维夫等快速发展的新兴城市。

不仅仅是立足全球视野的向外拓展,成都同时也肩负着作为“老大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同步发展的重任。为此,第二批“城市机会清单”在助力区域协同发展方面,集中呈现了德阳、眉山、资阳3个兄弟城市74条机会信息,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产品服务、智慧城市、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

据成都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相比首批清单,本次发布的“城市机会清单”在前者基础上实现了“扩容”。不仅较首批增加314条,并且新增了企业协作、市场推广等5方面内容。

《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从创交会现场了解到,第二批“城市机会清单”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大局,聚焦服务实体经济、乡村振兴、智慧城市、绿色低碳等8个应用场景,发布了需求信息365条,涉及TOD综合开发、天府市民云等116个细分场景,基本涵盖了生产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各个方面。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例,此次发布与该领域相关的需求信息共150条,释放融资需求高达1200余亿元。

“没有想到这次发布‘城市机会清单’数量这么多,涵盖的产业领域也很齐全。根据这个目录索引,可以很快找到与我们公司业务相关的行业领域需求清单,帮助企业实现和招商单位的高效对接。”成都万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科告诉记者,成都为企业提供了非常友好和开放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像万鑫这样急需从市场和政策的肥沃土壤中汲取营养的初创型企业。

专程从都江堰赶来的淼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敏也直言,要把这份含金量颇高的清单带回去“仔细研究”,借此寻求未来公司业务拓展的方向和政企资源。

辐射范围从一城拓展到全球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批“城市机会清单”中,还有专门为成都发展特色量身定制的应用场景,即聚焦东部新城、公园城市、三城三都3个应用场景。此外,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类需求信息,以及公共服务平台、双创载体、招商服务名录供给信息一应俱全。

“在新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觉得场景特别重要。”成都市新经济委副主任周洪表示,“这一次的清单更加具象化,既有新的规划场景,也把过去一些散乱的场景进行了归类整理。”

位于成都金牛区的一家以轨道交通为核心业务的公司负责人表示,清单围绕新经济发展趋势列出的多元应用场景,尤其是近来备受关注的TOD、5G等领域,为企业的业务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从服务企业的角度看,“给机会”就是“给市场”,而考量市场影响力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其最终的地域辐射范围。相比于首批“城市机会清单”只限于成都一地,第二批“城市机会清单”辐射范围大大扩展。

成都发布第一批“城市机会清单”后,上至国家部委层面,下至兄弟城市之间,都为成都带来了一些正向的反馈。基于此,成都顺势而为,将更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和“一干多支”兄弟城市纳入“城市机会清单”发布队伍当中,进一步扩大了其全球影响力。

创交会现场,匈牙利贸易促进局驻西南(成都)代表处主任王磊发布了布达佩斯的“城市机会清单”。他表示,发布城市机会清单这样的方式非常好,“我们认为,这种机会会越来越多,也有信心把匈牙利和四川、成都之间的发展做得越来越好”。

第二批清单应势而出,将新经济与城市发展需求有机链接,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共资源、要素资源的接入端口,有助于新经济从创新走向应用、从概念走向实践,促进新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激发新经济企业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

此前,成都旗帜鲜明地提出:要让新经济成为培育城市新动能的主支撑、成为推动城市治理方式变革的引领力量。到2022年,基本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成为新经济的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态创新区,建成最适宜新经济成长的城市。

公开信息显示,2018年,成都新增新经济企业4.1万户,同比增长19%;71户规模以上新经济企业累计收入251.47亿元,同比增长40.24%;新经济企业专利量达5.65万件,同比增长117%。新经济正成为成都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增长极。

“跳下河来一起划桨”

时间回到2017年。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召开,明确把新经济作为提挡加速的“油门”,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城市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

当时,一位外地的新经济企业代表在会上发言,说他创业多年,经历了各式各样的招商环境,比如便宜的土地、资金扶持,但这都不是他最想要的。走过那么多城市,最打动他的是,成都市政府“没有站在岸上看赛船、当指挥者、做拉拉队,而是跳下河来一起划桨”。

“新经济企业需要的不仅是优惠,还需要土壤,需要机会”“企业才是市场的主体,企业需要什么菜,政府再配什么菜”“从技术到产品的转化,靠的是技术发展;从产品的初创到市场的成熟,靠的是市场资源的生态”。这类“一起划桨”的观念逐步深入整座城市的服务和治理中,开始颠覆以往政策制定的惯性和姿态。

基于这一认识,成都在全国率先提出应用场景理论,构建与新经济发展高度契合的“7大应用场景+N个延伸场景”,通过场景供给培育应用市场,为新经济企业提供入口机会。

成都在探索中发现,想要为新经济营造落地的环境,政府也不得不做出从“给优惠”到“给机会”、从“政府配菜”到“企业点菜”的转变。正因如此,全国首份“城市机会清单”在成都得以出炉。

在没有经验参考和效法的前提下,成都的探索具有先验性和首创价值。更重要的是,“城市机会清单”是转变新经济发展治理方式、优化政务服务、加快营造有利于新经济企业发展生产环境的创新性举措。

北京树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刘恩培对“智慧城市建设需求清单”格外关注。“我们公司是一家具有独立知识产权,为智能硬件提供全面、安全、广域物联网连接方案的企业。”刘恩培表示,清单中好几个智慧城市建设的项目都与公司的主营业务有关,希望未来能深度参与其中。

这家来自北京的新经济企业从第一次来蓉考察到在成都落地注册公司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在刘恩培看来,成都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大。“‘城市机会清单’发布就是一个信号:成都正在主动释放资源要素、创造市场机会,为企业提供新技术、新组织、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实践、融合创新的机会窗口,让企业能够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城市发展机遇,激发企业创新创造的活力和信心。”

看到清单中的“绿色低碳城市需求清单”,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蒋猛深有感触,“公司碲化镉弱光发电玻璃的研发团队就在成都,这个项目也是从成都开始的,已历经10年。10年里,公司得到了成都在人才、政策、金融等各个领域的支持。”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成都每天有超过110家新经济企业诞生。黑马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中国新经济活力指数排行榜》显示,成都新经济活力位居全国第三,领跑新一线城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克力认为,“城市机会清单”的发布是对传统项目对接、人才对接模式的扬弃。城市在发布机会清单,实际上是给市场提供一个重要信号,即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产业以及企业,“政府不直接指定倾向性的产业路线,而是以新思维和新应用场景,引导市场上优秀的要素聚集到新经济领域和新产业赛道,这恰恰说明了成都发展新经济的思路非常清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