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产经

巴菲特是如何做到既成功又长寿又幸福的?

新浪财经

关注

  巴菲特是如何做到既成功又长寿又幸福的?

来源:秦朔朋友圈

每年五月,全世界投资界都翘首以盼一场盛会,“股神”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的股东大会。 这个大会年年都在巴菲特的故乡内布拉斯州的奥马哈市举行,奥马哈成了全球金融从业人员的“麦加”,巴菲特也早已赢得“奥马哈的神谕”的美誉。 

笔者第一次了解这个股东大会是在2008年,当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组织同学们去参会,笔者担任翻译。因为那时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官方安排的中英对译的译员,前去“朝圣”的中国人也并不多。而现在不同了,中国“朝圣者”一年比一年多,不少机构都推出了专门的“朝圣之旅”的服务,股东大会对中国朝圣者也越来越重视了。 

每年大会开完,随后较长一段时间里,金融界乃至社会各界都要对“巴菲特现象”进行热烈讨论。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讨论的重点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趋势,就是从“巴菲特如何通过投资赚这么多钱”开始转向“巴菲特为什么这么长寿”。

巴菲特1930年出生,今年已经89岁高龄。每年大家都觉得这可能是巴菲特和他的老哥芒格(今年95岁)参加的最后一次股东大会,然而年年都不是。 

巴菲特的长寿对股东非常非常重要。巴菲特说过:“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湿湿的雪和长长的坡。”让雪球滚起来,余下就是时间的事了。雪球越大,滚一圈增加的雪就越多。理论上,只要雪不化掉,只要时间足够长,就可以滚出一个宇宙一样大的雪球。所以巴菲特的官方授权传记书名就叫《滚雪球》。

时间是投资者最好的朋友,当然是指好的投资者,对于不好的投资者,时间就是最可怕的敌人。从1957年到现在62年,巴菲特的平均年复合增长率为21%。 是不是觉得并不多?但是这是复利,就是中间雪没有化掉,没有亏掉重来。

所以巴菲特有时开玩笑说:“投资的第一条原则是不要亏钱;投资的第二条原则是不要亏钱。”如果62年前你投资巴菲特的公司1000块美金,持有到今天你会有多少钱呢?135,735,000美元,就是1.35735亿美元。没有想到吧?这就是复利的威力。 

巴菲特说:“据说爱因斯坦都曾说过,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阿凡提和国王下棋,国王问他如果赢了要什么,阿凡提说要麦粒,只要给的麦粒填满棋盘就行,第一格1粒,第二格2粒,第三格4粒,第四格8粒,后面一格是前面一格的平方数。国王觉得这有何难,就答应了。结果发现全国的粮食都给他都不够。

还有所谓荷花定律,一个池塘里的荷花,每一天都会以前一天的两倍数量开放。如果到第29天开满了一半池塘,那么第几天开满整个池塘?答案是第三十天。一半的荷花都是在最后一天开出来的。 

这两个故事反映了巴菲特长寿的重要性。前面讲的你的1000块美金持有62年到今年是1.35735亿美元,如果年复利不变,再滚一年明年就是1.64239亿美元,增加了2850万美元。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公司市值现在是5000亿美元左右,再滚一年到明年就增加1050亿美元。巴菲特的长寿用数字表达就是如此重要。 

巴菲特的投资和他的长寿关系很紧密,所以大家讨论他的长寿也就好比讨论投资,这是这几年大家转变讨论重点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巴菲特的投资理念讨论了几十年,没有新花样可讨论了。这些投资理念其实很简单,而且年年都一样,没有变化,不外乎以下这几点,我们用最朴素平白的语言来表达,以确保你的十岁的小侄子也听得懂:

买股票是买公司,不是买彩票,要以企业家的心态做投资。

买什么公司呢?买价值被低估的公司,充分了解这个公司,用最合理的方法、预期对它进行估值,估值的时候要考虑有没有护城河,也就是这个公司的竞争优势有没有持续性、有没有长期的保障,好像护城河那样的保障,如果没有,别人很快就能复制它的竞争优势,那么估值的时候就要小心。

确定估值后,如果股价低于这个估值就买进,当然要留一个足够的安全边际,就是股价比你对它的估值低要不少才买进。

买进后你就当股市关门了,过几年再看,如果股价已经上升到你的估值了就卖掉,没有就继续拿着。这当然是幽默、夸张的说法,中间当然要时不时关注一下基本面,不要这个公司由于什么不可预测的不可抗力倒闭了什么的。为什么要当股市关门了呢?因为尽管长期来讲股市是“称重机”,价格反映的是价值,然而短期它是“投票机”,价格反映的是供求关系。1637年2月,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售价高达6700荷兰盾,足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当时荷兰人均年收入为150荷兰盾。这时候这个郁金香花的市场肯定不是称重机,是个疯狂的投票机,成了博傻游戏。

如果市场变成了投票机,无法称重了,找不到符合条件的投资机会,那就退场,等到市场恢复理性后再进入。

这些道理是很简单的,谁都看得懂,问题是绝大多数人做不到。因为到最后,投资成功的关键是克服人性的弱点。巴菲特说:“人性的弱点总是充满贪婪、恐惧或者愚蠢,这是完全可以预测的,但是我们无法预测的是这些人性弱点发生的顺序。”他说他自己的成功经验就是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 

这并不取决于大脑,而是取决于心。

巴菲特的老哥、灵魂伙伴芒格说:“伯克希尔·哈撒韦能取得巨大的成功,没有什么秘诀,就是追求基本的道德和健全的常识。”芒格和巴菲特都有着很强的道德感,对2008年次贷危机等历次金融市场的人祸不遗余力地进行深刻揭露。

芒格说:“沃伦和我,我们两个人从来没有为了赚钱忽悠傻子从我们手里接盘。我们赚钱,靠的是在买的时候赚。如果我们卖的是狗屎,我们不会把狗屎说成是包治关节炎的良药。”  

骗子总是要利用人性的弱点赚钱,就算赚了很多钱还不住手,还要行骗。这也正是骗子的人性弱点,愚蠢。巴菲特常打比方说:“为了钱结婚,也许什么时候都不明智。 而已经有钱了,还为钱结婚,绝对是脑子进水了。”

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成功因素除了道德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常识。常识本来是指普通知识,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然而大多数人很多时候被心中的贼蒙蔽,脑子就进水了,做出各种违背常识的投资决策。所以芒格修改了常识的定义,说:“所谓常识,是平常人没有的知识。” 

总之投资要成功,最后并不取决于你知不知道投资的原理,而是取决于你能否克服人性的弱点,战胜心中的贼,坚守道德和常识。 

所以讨论投资理念没有太大意义,理念很简单,关键是能否做到。特别是在中国,完全参照巴菲特的标准,是很难找得到合适的投资机会的,那么按照巴菲特的第五个原则,就应该退场。

问题是,退场后,钱投哪里呢?人民币出不去,只能在国内找投资机会,买房子吗?可是有的房子都快成为郁金香了。钱就这么放着吗?通货膨胀怎么办?其实最好的方法是养孩子,孩子是最好的金融资产。然而之前有独生子女政策,也没法养,现在放开了,可是很多人已经过了生育年龄了。再说生育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越发展,越不愿养孩子。 

所以还要买股票。这也没有什么问题,只是不要以为自己是在进行价值投资。要记住一点,中国的股市大部分时候是疯狂的投票机,不是称重机,玩的是博傻游戏。如果你参与,你要清楚自己是在赌场买彩票,还是像巴菲特说的买公司。所以政府也一再提醒老百姓“股市有风险,入市需小心”了。

我们还是讨论一下巴菲特为什么如此长寿吧。

按照中医的说法,健康长寿取决于三个方面,饮食、起居、情志。饮食方面,巴菲特很不健康,每天喝八九十罐可口可乐,可口可乐是他旗下的公司,不过他喝可口可乐不是为了做秀做宣传,他是真的爱喝。

2010年他和芒格、比尔盖茨拜访比亚迪,笔者给他们做翻译时就发现他私下也是在喝可口可乐。笔者一咳嗽,他就开好一罐送到笔者面前,他还爱吃巧克力,也不时给笔者几块一起吃。

其实,高强度用脑的人需要大量糖分,需要一点咖啡因提神醒脑,所以喝可乐是最合适的了,如果正好还咳嗽的话,那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巴菲特还爱吃麦当劳,早上他自己开车去上班,经常路上弯到麦当劳店买早餐。在纪录片《成为巴菲特》中他说:“当我觉得心情不那么舒畅时,我也许会吃2.61美元的早餐,那就是两块猪柳扒,然后我把它们合在一起,给自己倒一杯可口可乐。3.17美元可以买到一块培根、鸡蛋加奶酪松饼。如果今天早上市场下跌,我就会花上2.95美元,而不去买3.17美元的早餐。”

还有,巴菲特完全不爱吃蔬菜。这就是巴菲特的饮食。

起居方面,1958年,28岁的巴菲特在家乡奥马哈市花了31,500美金买了Farnam街5505号一套房子,一直住到现在。那套房子毫不起眼,在一个中产阶级社区,2008年我们去参加年会时还专门去看了一下,真的很普通。那次他的太太正好开车出来,还友好地向我们微笑示意。

顺便提一下,他的太太也很普通,原来是一家餐馆的服务员,是他的第一任太太苏珊给介绍安排的。从1977年至2004年去世,苏珊因为身体等各种原因一直住在西海岸,巴菲特的生活起居就由这位来自立陶宛的移民蒙克斯女士照顾。三个人相亲相爱一家人,每逢节日,他们会联名为朋友们馈赠礼物,落款依次是“巴菲特、苏珊和蒙克斯”。很多人表示奇怪。巴菲特说,如果你了解了我们三个人,就不会觉得奇怪。苏珊去世后两年,76岁的巴菲特和同居了28年的时年60岁的女友结婚。 

饮食肯定不能解释巴菲特的长寿,起居似乎也不能解释巴菲特的长寿。比巴菲特小一岁的默多克,除了发妻之外,36岁娶19岁的记者安娜,68岁娶30岁的邓文迪,84岁娶59岁前超模杰莉·霍尔,四段婚姻,很是折腾,可是也很长寿。

还有,巴菲特也不怎么爱运动。每年股东大会倒也安排一场高尔夫球赛,但平时巴菲特并不常打球。

饮食、起居都不能解释巴菲特的长寿,唯一能解释的就是情志了。所谓情志,简单来讲就是心情愉快。

心情愉快与健康长寿的关系十分紧密,心情愉快的时候免疫系统不会被遏制,就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对付该对付的敌人;心情不愉快的时候,免疫系统被遏制,免疫力就下降,各种敌人就安营扎寨。所以允许自己心情不愉快,就好比主动关掉了部分免疫系统,任由敌人攻击。从出生开始,人体一直是一个战场,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健康就是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当然最后都是一个结局,然而这个过程的长短还是很重要的。 

你或许会说,如果我像巴菲特一样是股神、是首富,我自然快乐幸福。其实不然。这次巴菲特在股东年会上回答一个小男孩关于延迟满足的问题时就说:“所谓延迟满足不是说不提倡去做。我一直相信,储蓄还是有很大作用的。但我不觉得很多富人因为有了很多钱就幸福。幸福和财富不是成正比的。如果你有了50万、100万美元还不幸福,你有了500万或者1亿美元也不会幸福的。”

我们可以说以上这段巴菲特论述了幸福和成功的关系。我们把成功简单定义为有钱,当然是不合理的,但是因为没有比这个更客观的评判标准了,所以姑且用这个不合理的标准吧。 

指望成功给你带来幸福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是缘木求鱼。大部分时候,为了做成一件事情,你内心所受的煎熬、折磨、困苦是巨大的、强烈的、持久的,相比之下,成功之后的快乐、舒畅、愉悦是浅淡的、微弱的、短暂的,所以从幸福感的角度来讲,做这件事情你的幸福感总体是下降的,很不划算。人的感受就是这样不对称。假设你的股票忽然赚了1000万,你很快乐;然后忽然你又亏掉了1000万,你很痛苦。你的痛苦比你的快乐要强很多,尽管都是1000万。人的心理就是这样,得失带来的快乐与痛苦是不对称的。 

所以,假设你已经比较有钱了,衣食无忧了,却想要通过炒股多赚这1000万提高幸福度是缘木求鱼。炒股有三种结局,你亏掉了1000万,你不赚不亏,你赚到了1000万。第一种情况当然不必说了,你很痛苦,你的幸福感大幅下降。第二种情况,经过多次起落波折,最后你不赚不亏,但是前面已经讲了,起的时候的快乐不足以抵补落的时候的痛苦,总体来讲,你的幸福度还是下降了。第三种情况,你赚到了1000万,除非你一下子赚到这1000万,中间没有起落,不然也是一样,赚到1000万的快乐很可能被中间的波折带来的痛苦抵销。而且在中国股市绝大多数人是亏钱的,所以第三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很小。

总之,赚钱的过程对于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时候来讲都是不划算的,幸福感会下降。那么赚钱的结果对于幸福感的影响怎么样呢?如果结果对于幸福感的提升超过过程对于幸福感的降低,那么还是划算的。这里就涉及一个边际效用递增还是递减的问题。物质的东西边际效用都是递减的,比如你酷爱吃龙虾,吃第一只龙虾的时候很受用,吃第二只龙虾的时候也还挺好,吃第三只龙虾的时候就不太舒服了,如果逼你吃第四只龙虾,你就吐了。 钱到一定程度,再增加,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就产生作用了。 

所以巴菲特说:“幸福和钱的多少是不成正比的。”当然要有一定数量的钱,贫贱夫妻百事哀,这世上很穷却很幸福的人很少很少。但是钱到了一定程度再增加,幸福感不会增加,有时甚至下降。钱的作用主要是消灾避祸,而不是增福添祥。有钱可以不必卖肾买手机,可以买肾保命,如此而已。

和物质不同,精神的东西边际效用是递增的。有的人没有太多钱,但是精神生活很丰富,是精神王子,是精神富翁,这种人往往很幸福、长寿。不少学者就是这样。比巴菲特年长半岁的吴敬琏吴老就是其中一位。呼吁市场经济呼吁改革呼吁了半个世纪,还在呼吁,是中国学者的良心,他的长寿对中国与巴菲特的长寿对股东同样重要。 

以前听复旦的老师讲过一个故事,说有一年年底复旦老干部处请老教授们吃饭,还请了一位健康专家一起参加饭局,准备给大家讲讲健康饮食等养生之道。这位专家到了饭店的包间,发现包间里烟雾缭绕,几个精神矍铄的耄耋老人一边抽烟一边在讨论学术问题,争得面红耳赤。然后点菜吃饭,老教授们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继续争论学术问题,一直到散席,大家互道新年好,高高兴兴地回家了。这位养生专家自始自终没有提养生问题。 

养生关键是养心,饮食、起居都是其次的,当然如果饮食、起居也注意,或许更长寿。心安顿好了,钱多钱少都可以幸福;心没安顿好,钱再多也不幸福,更不要说钱少了。孔子说:“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不仁者就是没有安顿好心灵的人,没有安顿好心灵的人在贫困窘迫的处境中也不自在,在富贵安乐的处境中也不自在。总之富也不是,穷也不是,贵也不是,贱也不是,怎么也不得安生。

那么如何安顿好心灵呢?靠成功学显然是不行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首先兴起的是成功学,陈安之等讲成功学的培训师自己成功了,成了亿万富翁。最近几年又兴起了幸福学,有一段时间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选修课之一“幸福学”的讲课老师本·沙哈尔教授常来中国讲学,影响很大。笔者当时给他做翻译时对他总结的幸福七大法印象很深,然而后来也忘了,这或许是笔者一直不太幸福的原因。

后来,复旦大学哲学系擅长讲幸福学的美女教授陈果成了网红,甚至形成“陈果现象”。但愿她能够像陈安之一样,讲成功自己获得成功,讲幸福自己获得幸福,当然如果讲幸福获得成功也是极好的。 

复旦大学哲学系另一位教授、人称“哲学王子”的王德峰就如何安顿心灵的问题提出了“永不失败的人生”的概念,就是无所为而为,做任何事情不是把这个事情作为达成一个目的的手段、途径,而是这个事情本身就是自己的目的,这样的人生是永不失败的。

乔布斯说,“过程就是奖励”,也是一样的意思。 这不是消极的人生,这才是更高层次的积极的人生。 

在这样的人生假设下,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事情做呢?显然是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就算没有成功,这个过程本身就已经让你觉得快乐了,你已得到奖励,你很幸福。当然最好也是你擅长的事情。喜欢和擅长是相辅相成的,做喜欢的事情更容易做好。不过还是要经过艰苦、刻意的训练,任何事情,再有天分,没有艰苦、刻意的训练也是不可能擅长的。但是不喜欢的事情,就算经过艰苦、刻意的训练也不一定能做好,而且做好了也不一定快乐。 

然而问题是,如何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呢?这是一个大问题。这其实是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让年轻人在对整个世界有基本的了解的基础之上及时发现自己的喜好,培养发展自己的喜好,最大程度实现自我,同时也为社会做贡献。可惜,我们的教育现在做不到这一点。或许恢复一下古代抓周的习俗会有帮助吧。 

中国的商界成功人士,当被问到当年为什么创业时,大多数人的回答是,为了吃饱饭,为了养家糊口啊。这符合中国国情。不过以后的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创业成功人士,多半不会这样回答。他们会像扎克伯格那样,回答说是为了fun,好玩。 

巴菲特总是说,自己是最幸运的,可以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做喜欢的事,很快乐。他总是教导年轻人要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会快乐。 他在六岁的时候就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情,这真的很幸运。

当芒格被问到为什么巴菲特比他更成功时,他说,一是因为巴菲特比他更早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起步得早(芒格自己是从律师转行做投资的),二是巴菲特比他聪明。这第二点显然是出于礼貌,但第一点是很正确的。 

巴菲特的父亲是股票经纪人,尽管他自己并不喜欢这个工作,却让巴菲特很早接触到了股票。巴菲特发现自己很喜欢股票。他的爷爷和外公经常带他去营业所,坐在长凳上看工作人员在黑板上用粉笔报股票价格。左边的爷爷永远看多,右边的外公永远看空,两人隔着巴菲特争吵。然后休市后带巴菲特去吃好吃的,当时还没有麦当劳,不然估计就去麦当劳了。 

从小耳濡目染的学习让巴菲特很快掌握了不少买卖股票的知识,11岁买了人生第一只股票,小试身手,旗开得胜。他很小的时候就立志要赚钱,成为百万富翁。当时有一本书,教你如何成为百万富翁,一千个赚1000美金的方法,这样不就正好一百万吗?巴菲特尝试了其中不少方法,最后发现最赚钱的还是他的股票。17岁时他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工商管理,两年后转学到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一年后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之后他申请哈佛大学商学院被拒(哈佛大学估计悔得肠子都青了),后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师从著名投资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论让巴菲特豁然开朗、如鱼得水。 最后登顶投资巅峰,号称“股神”。

巴菲特是有很多钱,但这不是他幸福、长寿的原因。他是碰巧喜欢投资,又擅长投资,他的赚钱就好比吴敬琏吴老研究中国经济,都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媒介、载体而已,所以巴菲特从不乱花钱、乱来,生活相当简朴,他的三个孩子很晚才知道父亲超有钱,他们的生活也相当节制。巴菲特最后裸捐,2010年他和芒格、比尔盖茨来中国,除了拜访比亚迪之外,还有一个目的是劝捐,劝中国的富豪也裸捐,结果不太成功。 

中国有中国的特殊情况,大部分中国的富豪现在都还年轻,而且中国的慈善事业也不太规范,还有文化差异的问题。中国三千年家天下的制度,一家一姓一朝廷,不断轮回,形成的文化就是,家就是天下,天下就是家,把自己家里照顾好了就是照顾了天下。大家都把自己家里照顾好了,天下自然也就照顾好了。中国的企业家不是吝啬,的确是受这个文化的影响。福建首富陈发树赚了第一个一百万后,就拿出30万给村里修了一条马路,后来在福建捐资20亿成立“新华都商学院”。中国富豪回报家乡的情怀是很浓烈的,刘强东的宿迁,马云的杭州,李嘉诚的汕头。李嘉诚比巴菲特还年长两岁,也是一个既成功、又幸福、又长寿的例子。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无所为而为,过程即奖励,无问西东,安顿好自己的心灵;同时追求富足的精神生活;注重道德与常识。这样你才有可能像巴菲特、吴敬琏、李嘉诚那样收获一个既成功、又幸福、又长寿的人生,不枉此行,与大家共勉!

作者简介:毕业于复旦大学,曾留校执教。后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职近20年。个人号:悟00000空。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加载中...